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面前,年輕人的迷茫似乎是種絕症。

想要證明自己,卻怕無法做到。想要實現生活的意義,卻不知道路在何方。

沒有一本書能徹底解答人生的所有問題,但有許多好書能放在枕邊,時時汲取能量。它們未必能一遍讀懂,卻在時間的長河裏傳遞勇氣和視野,不讓每個讀過它的人孤獨。

比如下面這7本書,人生的每個時期讀,都會看出不同的自我。寂寞過,尋找過,也努力活過。

1、青春期的尋找:《海邊的卡夫卡》

童鞋怎麼說:

十多年來閱讀的感覺總是好像在同一個游泳池裏游泳,50米處身體自然翻滾,轉體蹬牆再又回去。對於入口、頑強、所有找不見的又四下與現實和黑暗連通的場所,更加感同身受。突然間明白這些意象其實並非象徵,而是事實就是如此。

@讀者 陳得·半生君

一個被詛咒“殺父娶母”的少年田中,在自己15歲生日當天離家出走。另一條奇幻風的時空線裏,老人中田因爲小時候昏迷,從此學會和貓對話,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之門…

命運的詛咒似乎分別由兩個人實現了,少年坦然接受命運,而沒被命運殺死。

又如村上所說,這是一個少年第一次領教了成人的孤獨、性別難題,再不逃避的成長故事。它屬於青春時代,但17年後回看,依然能解讀出不一樣的含義。

p.s.它是村上與諾獎提名的緣份起源~

2、成人後的搏擊:《約翰·克利斯朵夫》

童鞋怎麼說:

耗時兩個月。夾在敘事裏的大段落關於音樂啊政黨的議論可以剝離開作一戰前個人歐洲史來看:遍歷歐陸四國,動盪一生長河。喜歡童年的熱呼,老年的清明。

@讀者 美卡 mecca

克利斯夫的一生由什麼組成?他是天生的音樂家,不懂人情世故,情商不怎麼高,愛情總是黯然失敗,流落多國被親戚嫌棄。

但他在田間像瘋子一樣唱歌,年輕時公然吐槽大師的虛僞和造作,拒絕庸俗的人演出自己的作品。到老了也能活出明白,不再隨意批評人。

小時候讀它,因爲他的堅持而感動。工作後受過生活的錘,他的戰鬥又像在替自己不服軟。交這樣的一個朋友,一生都能聊到一起去。

3、爲真實發言:《局外人》

童鞋怎麼說:

重讀《局外人》,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可惜我們的社會是個大劇場,這便是默爾索的悲劇所在。

@讀者 風撼斜陽

母親下葬,他沒流過淚,第二天還跟女人滾牀單。女友問他是否愛她,他卻不肯說甜甜的話。

老闆喊他去巴黎工作,他卻拒絕了大好前程,說什麼生活都差不多…但他失手殺人後,社會扣給他的罪名,卻是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

這個看起來又冷漠又渣的局外人,其實是始終徘徊在社會邊緣的我們。拒絕撒謊,痛恨規矩和“生存潛規則”。想對抗世界,可一旦做了,就被社會教訓。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敢看這個書,怕看哭。

4、爲理想辯護:《堂吉訶德》

童鞋怎麼說:

很多人的心裏都住着一個堂吉訶德,有些人醒得很早,有的人遲遲不願醒來,也有人從未入夢。儘管堂吉訶德受盡嘲笑,但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裏,他勇敢而又堅強,善良而又正直,至少有着純粹的快樂。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比不上這個“瘋子”。

@讀者 姽嫿

一個自封的“騎士”堂吉訶德,因爲看騎士小說入迷,整天自嗨,騎着小毛驢到處伸張正義,用長槍打風車,揍理髮師,和空氣鬥志鬥勇。

被他拐走的鄰居桑丘,圖做官的好處就跟着他冒險,再不相信堂吉訶德那一套,卻也沒拋棄他。時而覺得自己討厭堂吉訶德的瘋,時而羨慕他的傻。有時點贊實際的桑丘,有時又和他一起被忽悠。

這兩個人像我們的A面和B面,時時刻刻紮根在靈魂中。一邊自嘲天真,一邊玩命做夢。

5、明白人性的複雜:《羅生門》

童鞋怎麼說:

以前覺得實在諷刺生活,現在覺得的是生活的寫真。

@讀者 To Life

被讀者評爲“有魚肉不喫,專挑人性的刺”,芥川龍之介有多犀利?他說邁進羅生門後,只要有一點兒道德優勢,好人就能瞬間變作惡人。

電影羅生門的故事原版《竹林中》,每個殺人的嫌犯都說出不同的故事,沒有人能探尋到真相。他筆下的短篇,處處能和熱搜上的社會新聞合上:看不到兇手,只看到了人心裏的惡魔。

6、思索社會的答案:《理想國》

童鞋怎麼說:

拋卻文采和辯論,對於正義與政治制度的探討到現在依舊令人印象深刻,影響了亞裏士多德和日後歐美基於希臘羅馬精神構建的近現代政治制度。我們政治學老師的第一部推薦閱讀的圖書也正是它。

@讀者 思樑mooc

在這個人類最有資歷的烏託邦裏,柏拉圖說,女人有資格和男人一樣守護甚至統治城邦,人品好又有學識的人才應該當國王。

他也發問: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還是所有人的妥協?

在世界這個黑暗的洞穴中,靠什麼才能走出周圍的幻象,找到真實?2400年前,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7、接受永恆的變化:《上帝擲骰子嗎》

童鞋怎麼說:

我開始相信,對物理的探索即是對哲學的探索。因爲當你知道了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或者粗淺的運行現象),你便會情不自禁地提問:“存在本身”是否存在着一個終極意義?

@讀者 21

前半部分還能憑着高中物理知識和好玩的比喻硬磕,到了後半部分直接理解力爆炸,卻不影響小蝸一次次安利微觀世界的神奇。

在極小處,波動派和粒子派的科學家們世界大戰,卻最終承認,這個世界完全不可測,上帝就是在擲骰子。這個顛覆三觀的結論,第一次讓我們直面科學和哲學的終極合流:

如果世界無法確定,我們該怎樣面對生活?科學的探索仍在繼續,迷茫的每個人也將不停前進,直到找到自己的路。

- END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