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欄目的開篇,我們要來講一講「企業の多角化戦略」這一常見考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企業の多角化戦略」是什麼?日語中的「多角化」譯為中文是「多元化」,所謂的「多角化戦略」自然而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多元化戰略」。

書面化的解釋是指「企業超出固有的產品或者服務領域,開始向一個全新的產品或者服務領域進軍的戰略布局」,也就是說是「多角化戦略」是使得企業的經營範圍擴大的戰略決策

一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來理解下,恆大集團眾所周知是房地產行業的巨鱷,卻在2013年推出旗下的礦泉水品牌「恆大冰泉

」。這樣一種跨越式的擴展就是「多角化戦略」(後文均以中文的「多角化戰略」表記)。

聰明的你可能就會想了,這些「老大哥們「在自己的領域待得好好的,為什麼尋思起要開拓一個陌生的領域業呢?新的發展自然會伴隨著新的風險,何必這樣自討苦吃呢?實際上,大企業的智囊團當然不會吃閑飯啦,必然是有利可圖才棋出險招。企業實行戰略多角化大約是有一下幾點的原因:

第一,現存的業務發展遇到了停滯。

我們這裡所說的停滯,一般是指企業的產品正處於產品成長周期的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產品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張遇到了瓶頸(具體關於產品成長周期的內容我們會後續更新,此處簡單說明,大家不要忘記follow我們的專題呦)。

業界處於成熟期時,市場中的企業想要打破現有格局是非常困難的。比如,國內通訊行業長期維持著移動、聯通、電信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企業想獲得更大的利益,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很難實現的。相比之下,要是企業將資源傾斜在較其他收益高的領域,可以相對輕鬆地獲得整體利益的成長。

第二,經營風險的分散。

這跟我們理解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一個道理。如果企業將全部的資源傾注在一個領域,要是「氣運不佳」碰到持續低迷,那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想像一下經營者會有多絕望。相反,多角化戰略能夠有效地分擔經營風險。單個產業的業績不理想的時候,有其他產業「撈一手」,不至於在短時間內陷入囹圄。

第三,範圍經濟效果的實現。

由於關聯產業的增加,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比如,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以及活用副產品,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獲利空間。

日本著名的乳飲料廠商可爾必思(カルピス,Calpis),在生產酸奶飲料的過程中,需要將原奶脫脂處理。脫脂乳用來生產酸奶,而脫脂產物不飽和脂肪酸則用來生產黃油。

除此之外,多產業之間利用共同設備等等手段也可以實現成本降低,利潤增加。

第四,對相乘效果的追求。

相乗効果」(又:シナジー効果,SynergyEffects)中文通常譯為「協同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同時經營多個產品會產生遠大於其單獨經營時的收益,換作數學公式就是「1+1>2」。

再來看一個日本企業的例子,小田急集團同時運營百貨公司和小田急私鐵(私人鐵路),該集團將小田急鐵路的終點站修在旗下小田急百貨的地底,來獲得相乘效果。對於想乘坐小田急線路的顧客來說不得不通過小田急百貨,這樣能夠增加了百貨內產品的曝光率,進一步來增加購買可能性。而對於想要去百貨購物的顧客來說,小田急百貨相比其他商場有小田急線路提供了交通支援。

第五,閑置資產的合理利用。

閑置資產(Idle Assets)是指那些對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來說那些利用率很低的資源。生活中的一個例子可以幫大家理解一下,助聽器對我們正常人來說,就是「閑置資產」,而對有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卻是「優質資產」。因此,如果這些資源沒有被有效地利用,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浪費和損失。如果依託於一個新的行業能把閑置資產轉化為優質資產,那麼就能夠提高企業的收益。

關於多角化的理論知識的補充就到此為止,下一期我們再結合『戦略暴走』一起來看看實行多角化戰略的企業案例。


『戦略暴走』簡介:

 『戦略暴走』一書是由神戶大學經營學研究科三品和廣教授所著。三品教授在哈佛大學MBA課程的案例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日本特色企業發展歷史,挑選出的179個極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企業案例,並附上其深入淺出的分析,進而幫助大家培養經營學的思維,以及掌握實際運用中的要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