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被小說、電視劇誤導了。劉備「臨終」這段時間有兩個多月,說了很多話,何止一句「馬謖不可大用」?只是因為馬謖真的闖禍了,才把劉備這句話特意提出來而已。

根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資治通鑒》大致與之記載相同,這就是劉備臨終告誡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的由來。但關鍵在於「臨薨」究竟是什麼時候。所謂薨,是指有官爵地位的人去世,《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所以劉備雖稱帝,也不能用皇帝專用的「崩」字。所以,這個時間也就是劉備臨終前。但是注意,這個臨終前,不是託孤時,劉備的「臨終」長達兩個多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已(四月二十四日),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所以,諸葛亮二月就到永安了,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四月二十四日劉備才死。這段時間都是劉備臨終。可不是小說、電視劇中那種場景,諸葛亮急急忙忙趕到宮中,劉備已經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流著淚說了幾句話就咽氣。才不是呢!劉備有足足兩個多月跟諸葛亮說話。

在三月的正式託孤中,劉備交代的是關鍵事宜,比如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輔佐太子劉禪。比如跟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再比如《李嚴傳》中記載的讓李嚴掌內外軍事(當然其實只是個空頭支票,大權還是諸葛亮掌握),再比如留個遺詔告誡一下劉禪(裡面有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最關鍵的,如果劉備只有幾個時辰的託孤時間,他肯定抓緊說這些,不會關心一個小小的馬謖。

但是,既然有兩個多月,那就可以跟諸葛亮多聊聊天了。其間,劉備一定提到了許多官員,絕對不止馬謖一個,也不止會說「不可大用」的官員,更要告訴諸葛亮哪些官員「可以大用」。比如《出師表》中提到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都是劉備看好的人。這些說不定都是劉備在臨終前的兩個月里告訴諸葛亮的。當然,記錄這些人的時候沒有說到劉備臨終如何說,因為這些人沒闖禍啊。馬謖是真的因為諸葛亮沒聽劉備的,重用了他,而且還是破格提拔,結果導致街亭大敗,所以,人在沒聽忠告的時候,總會比較後悔,就把這件事著重提一下,以警後世。

其實話又說回來,劉備看人、用人也不是永遠都准。他之所以瞧不上馬謖,估計是因為他夸夸其談。老一輩務實的同志往往對鋒芒畢露的年輕人看不上眼,不見得就真是先見之明。萬一馬謖成功了,歷史可能就要讚歎諸葛亮有知人之明,而不會去提劉備的臨終告誡了。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失敗,劉備之後就駕崩了。在劉備臨終之前,也並不是只說了馬謖不可大用,還有就是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託孤諸葛亮,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後來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但最後馬謖卻失了街亭,真如劉備所說的馬謖不可大用。由此也說明劉備是有識人之能的。

馬謖,字幼常,其才氣器量過人,喜好論軍計。其也頗有才華。同時他亦讀過兵書,只是少有親自實戰。雖然如此,諸葛亮對馬謖還是很器重的。

劉備是蜀漢的皇帝,他卻覺得馬謖言過其實,實際才能並非如說的那樣。而他又看到諸葛亮對馬謖很重視、器重。劉備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那之後諸葛亮就是託孤輔政大臣,地位在蜀漢人舉足輕重的。

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劉備擔心諸葛亮會重用馬謖,所以就對住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

然而劉備雖然這樣對住諸葛亮說,但馬謖在諸葛亮心裡已經被他非常看重,所以還是讓馬謖一起討論軍計,讓馬謖做參軍。

後來在諸葛亮北伐之時,最終諸葛亮還是重用了馬謖,讓馬謖為先鋒。而後馬謖在街亭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王平多次勸說馬謖應按諸葛亮的部署。

但是馬謖卻不聽王平之言。從而導致馬謖街亭打敗。街亭的失敗,也影響到了此次諸葛亮北伐。


知道馬謖關鍵時刻要壞大事,古代往往特別交代的事後來的人不以為然,恰恰最後出事了


這是為以後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張本。也是告訴眾人,劉備有的地方要高於諸葛亮。


你站在旁邊看見備備就說了這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