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又一將小說視為事實來看之事例。

龔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被近代詩人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而他的兒子也相當著名,但是「九流」。因為他被指為英法聯軍侵略者帶路到圓明園,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漸漸成為坊間所說的「近代大漢奸」。

圓明園今貌 (網上圖片)

龔自珍的長子名叫龔橙,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生於上海道署,據指,他繼承了龔自珍的博學通識和聰明,天資絕人,卻性格孤僻,寡言少語,好為狎邪遊。參加過科舉考試,一試不中,即斷棄科舉之念,終身不再應試。晚年自號「半倫」,意思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這五倫,他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自號「半倫」。不少人都認為他雖為人坦誠,也恃才傲物,也自輕自賤。

據說龔自珍在生時,龔橙對父親和叔叔的文字均不屑一顧,常罵其叔為不通,其父為半通。到了龔自珍死後,兒子龔橙動不動就拿出其父的文稿,隨意改動。然而,龔橙晚年流寓江表,窮困潦倒,卻依然恃才傲物,揮霍放誕。剛好李鴻章在上海,憐其才,哀其貧,每月派人送去二百兩銀子,龔橙照樣吃喝嫖賭。然而,龔橙最讓後世責罵的是,說他為英法聯軍帶路,燒毀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油畫 (網上圖片)

據清末民初的《清朝野史大觀》及《圓明園殘毀考》載,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橙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將辮髮盤到頭頂,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裝,出入洋兵營盤。隨後因為英法聯軍不認識路,他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以歸,大發橫財;然後,夥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龔橙作英法聯軍的「帶路黨」,是真的嗎?雖然有歷史筆記有說法,但有研究者認為不足以為信,認為說法是誣衊和信口雌黃。龔橙雖然在英國人帳下當幕僚,可能隨軍去到北京城,但並沒真實可靠的史料證明他給英法聯軍帶路。

1860年被英法聯軍攻陷的北京安定門 (網上圖片)

龔橙當 「帶路黨」,所有的記載均為野史和小說。想多一層,圓明園是萬園之園,大一片園林,即便英法聯軍不知其確切地址,也會很快找到。發生「火燒圓明園」這一單皇室大事,事後恭親王及其他滿族大臣並沒有提及過龔橙帶路,更何況在包括英法聯軍在內的回憶錄中,也未提及龔橙,足以證明龔橙作「帶路黨」純屬虛構。史料也證明,第一天首先時入圓明園的,實為法國軍隊,而英軍第二天才進入圓明園。

描繪英軍掠奪圓明園的情景 (網上圖片)

研究者再細考,龔橙「帶路黨」的指控,大約在民國時期才開始產生和廣泛流傳。20世紀初期,開始出現龔橙與英軍同行參與劫燒圓明園的說法;到了1925年以後,流言進一步演化為龔橙主動引領英軍燒園。

《清朝野史大觀》載:「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圓明園殘毀考》則指:「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為英領事紀室。及英兵北犯,龔為響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

描繪英國談判代表額爾金伯爵於1860年10月24日舉行進京儀式 (網上圖片)

至於,真正讓「帶路黨」之說法深入人心,就由曾樸的小說《孽海花》以及蔡東藩的《清史演義》實現。小說呈現細節描寫,形容龔橙滿腹怨念,是不擇手段、寡廉鮮恥的漢奸。由此,龔半倫「帶路黨說」由傳言變成了「鐵案」。

戰後,清政府和英國議和時,《孽海花》更如此描繪:「英使(威妥瑪)在禮部大堂議和時,龔橙亦列席,百般刁難,恭親王奕訢大不堪,曰:龔橙世受國恩,奈何為虎像翼耶?龔厲聲說:吾父不得官翰林,吾貧至餬口於外人,吾家何受恩之有?恭親王瞠目看天,不能語。」寫得像真的一樣,由此,龔橙成為近代有名的漢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