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凱思希望用兒童繪本吸引孩子愛上閱讀。

在「電子奶嘴」湊仔的年代,作家林凱思堅持創作兒童繪本,「手機令兒童上癮,變成被動接收者,少了溝通,也少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她相信,書本加上身教,是最好的育兒方法,但父母須扮演說故事的人,因為愛,往往要通過溝通傳達。正如她的新書《十星級服務》的故事中,子女可以有五星級的物質生活,但別忘記還有五星級的愛。

兒童繪本作家林凱思期望以畫作傳播正向心理學。

說起生兒育女,不少港爸港媽第一時間想到的,有「養兒四百萬」的數字,也有「贏在起跑綫」的投資,林凱思認為,錢只是其中一部份,「小朋友很多的快樂,是來自買不到的東西。」她在新書刻畫一名富家子弟,不時炫耀物質生活,說自己有「五星級服務」,卻忘記了,十顆星才是滿分,另外五顆星,源自家人的愛。

林凱思雖然不是來自大富之家,但畢業於港大,並先後在中大修讀心理學碩士、科大工商管理碩士。一般人的升職加薪理想夢,她都做過,卻活得不夠快樂,「很多人努力追尋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亦無留意自己已經擁有很多值得開心的事。」

林凱思在一一年辭職,重新學畫畫創造新天地。

她反覆思量,生活值得她開心的,是一對女兒,「工作有人可以代替你,但無人可以代替我,擔任女兒的媽媽。」她於是在一一年辭職,於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香港分校修讀插圖,重新拾起十多年前的畫筆,「以前理工藝術系有取錄過我,但我是大女,家庭需要我賺錢,我一定要行主流的路。」

重新執起畫筆後,林凱思發現畫畫可以成為母女的共同話題,畫中的故事更可豐富女兒的生活體驗,並能以不同角度了解人際關係。

《十星級服務》以感恩為主題,其中一幕,主角Max自覺不足,並妒忌他人的幸運,深深不憤。此際,他的身後剛好有一位坐輪椅的孩子經過,雖然身體殘障,孩子眼中卻帶有願望與歡樂。這些細節,書中沒有用文字說明,但當中的對比,足以令手執書本的父母子女,深入討論表情背後的隱喻。

林凱思的故事取材自日常生活。

林凱思的故事,取材於日常生活,她要說的感恩,不止是子女要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的教條,子女對家庭的貢獻,亦足以令父母感恩,「我希望我的讀者,無論是小朋友、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都可以在書入面找到自己。」

兒童生於資訊爆炸的年代,感恩這老掉牙的大道理,他們聽過不少,但林凱思認為,手機影片聲畫豐富,兒童只能成為被動接收者,書本卻可打破被動的界限,兒童可運用想像力,將故事與日常生活連繫,「小朋友不缺想像力,但現有的限制太多。」限制源於資訊太多,也歸咎於家長連畫畫創作,也要以「畫得像不像」作為評估標準,缺乏想像空間,「我見到不少小朋友作畫前,都會先在網上搜尋相關圖片,找一張覺得靚的圖案,然後跟着畫。」

林凱思修讀心理學出身,故事強調善良的價值觀。

心理學出身的林凱思,過去繪本的主題,環繞內在美、女性自強與仁慈的價值觀。她未來繪畫的題材,亦會以正向心理學方向出發,「整個社會都需要正面心理,我希望我寫的童書,也可以出一分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