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2 月份以來,加密貨幣市場淨流入資金接近 200 億美金。行情的反彈,讓平靜了大半年的幣圈瞬間熱鬧了起來。

  行業普遍認爲,這波行情間接由萊特幣減產引起。更有聲音認爲,未來萊特幣完全有機會取代比特現金,成爲比特幣的補充貨幣。

  作爲人們印象中“沒什麼技術”、“靠着萊特銀稱號忽悠”的“辣條”,市值只有 100 億元的萊特幣,會有這樣的能量嗎?是資本的追捧,還是共識的力量,亦或者是本身技術進步使然?

  文 / 31QU 國鋒

  1

  減產前“異動”

  根據萊特幣代碼預先設定,當區塊高度達到 244220 時,挖礦獎勵將會由目前的 25 LTC變爲 12.5 LTC,萊特幣年通脹率也會由目前的 9.01 %變爲 4.26 %。

  Litecoinblockhalf 最新數據顯示,萊特幣預計減產時間爲 2019 年 8 月 7 日。

  萊特幣減產倒計時

  萊特幣減產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帶動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回暖。

  2019 年春節過後,萊特幣價格在一天之內從 30 美金左右上至 40 美金,隨後價格不斷上漲至 60 美金附近。這也帶動了加密貨幣市場回暖,不少項目市值甚至翻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市值春節之後增加了近 200 億美金,冷靜了大半年的幣圈瞬間熱鬧了起來。

  而通過谷歌趨勢搜索“Litecoin halving”(萊特幣減產),可以看到該關鍵詞的搜索熱度近期達到了高峯。

  關鍵詞“萊特幣減產”的谷歌趨勢圖

  除了價格方面的變化,萊特幣網絡挖礦算力也在高速增長,萊特幣網絡的挖礦算力從今年年初的 170 T增加至目前的 270 T,漲幅達到 50%。這段時間比特幣算力只增加了 25%。

  “算力不斷增長,說明社區對看好項目未來預期。”密切關注加密貨幣技術發展的萊特幣礦工中環(匿名)告訴31QU。

  正是由於價格上漲,在電費價格爲 0.35 元/度情況下,爲萊特幣網絡提供算力的主流礦機目前全部可以達到開機狀態。

  這也讓處於關機狀態的二手萊特幣礦機成爲搶手貨。

  “我們那 10 萬臺二手 L3+(比特大陸生產的萊特幣礦機)就是,突然就被幾個人打包完了,300 一臺,現在都炒到 400 多了。”比特大陸礦機銷售人員告訴31QU。

  當然,萊特幣作爲一個類比特幣的也遭到了不少質疑,“萊特銀”名號首當其衝。

  2

  成爲“萊特銀”

  “藉着‘比特金,萊特銀’這個口號一直火到了現在。”

  2018 年,某次錄音門事件加深了人們對萊特幣項目“沒有什麼技術”的印象。在此前後,萊特幣市值不斷下跌,一度從接近 200 億美金下跌到不足 14 億美金,價格更是從最高 2500 元,下跌至最低 150 元左右,全球排名下跌至第八。

  於是,“萊特銀不過是一句空話 ”這樣的聲音開始出現。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從數據上來說,‘比特金萊特銀’依然是成立的,”周徐告訴31QU,“萊特幣的用戶規模、網絡價值、市值是擔當得起數字白銀這個稱號的。”

  周徐是一家加密貨幣投資機構的分析師,長期關注萊特幣項目研發,並對萊特幣社羣發展有着獨到見底。在他看來,萊特幣項目某種程度上是作爲比特幣補充而存在。

  90日日均活躍地址:萊特幣佔比特幣總數的8.74%;90日日均鏈上轉賬價值:萊特幣佔比特幣總數的3.27%;90日日均轉賬筆數:萊特幣佔比特幣總數的7.75%;90日日均市值:萊特幣佔比特幣總數的3.39%;白銀與黃金市值佔比:全球黃金市值7萬億美金,全球白銀市值3500億美金,白銀佔比5%;

  作爲“萊特銀”這個角色的必要性,周徐認爲比特幣需要銀作爲補充,就像現實世界裏金子需要銀子作爲補充一樣。

  “歷史上白銀充當了黃金的補充和備份,某些時候和某些地區甚至白銀爲主,這個規律在數字貨幣市場可能也適用,萊特幣是可以作爲比特幣補充和備份。”周徐說道。

  歷史數據也許能說明該觀點。

  2017 年 12 月 18 日,比特幣價格達到 13 萬人民幣的高點。此時也是比特幣網絡轉賬手續費最爲昂貴的時間,彼時轉賬手續費接近500元。隨後萊特幣在 12 月 21 日達到歷史最高點 2500 元,周徐認爲這是比特幣部分流動性轉移至萊特幣導致的。

  有人也許認爲,ETH、EOS、BCH等加密貨幣,在比特幣網絡出現擁堵時,也可以“分享”比特幣的流動性,但是周徐並不這樣認爲。

  “目前來看,萊特幣的日交易數量,日活躍地址,交易所日成交額都比 BCH 多很多,萊特幣市值也超過了 BCH,所以萊特幣的機會更多。”周徐說道,“ EOS 與 ETH 萊特幣走的不是同一條路線,所以他們與萊特幣沒有可比性。”

  比特現金鍊上轉賬數量佔萊特幣的40%左右

  比特現金活躍地址數量佔萊特幣的30%左右

  而在中環看來,比特現金的分叉,是它丟掉“比特幣補充功能”最大的原因,正是這個原因讓萊特幣迴歸萊特銀的位置。

  “2018 年萊特幣表現很差,是因爲比特現金出現之後,完全取代了萊特幣,比特現金充當了‘銀’的位置。比特現金有更加強大的共識,有更多的算力支持,但是自從 2018 年 12 月份比特現金分叉之後,人們發現分叉完全不靠譜,於是紛紛轉投萊特幣。”中環分析道。

  同時,周徐認爲萊特幣的專屬挖礦算法也是其優勢所在。

  “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擁有自己的專屬礦機,不需要和比特幣搶算力資源,這一點是BCH所不具備的。”周徐說道。

  除了萊特銀,在周徐看來,成爲比特幣的“試驗田”也是萊特幣的優勢之一。

  3

  作爲比特幣的“測試網絡”

  “認爲比特幣是萊特幣的測試網絡,這是沒問題的,隔離見證就是案例之一。”周徐告訴31QU。

  持有相同觀點的還包括比特幣億萬富翁泰勒文克萊沃斯(Tyler Winklevoss)。2018 年 3 月份,泰勒文克萊沃斯曾公開表示,萊特幣基本上可以算是比特幣潛在功能的測試網絡。

  隔離見證是區塊鏈擴容的一種方法,通過拆分交易記錄的方法,縮小每筆交易的所佔空間,從而達到擴容的目的。

  2017 年上半年,比特幣社區正爲比特幣最終擴容方案爭論不休。社區分爲兩大陣營,一方認爲必須將比特幣區塊由當時的 1 M擴展爲 2 M,甚至更大(大區塊路線)。另一方則認爲比特幣應保持 1 M區塊,擴容路線應該走隔離見證+閃電網絡(小區塊路線)。

  當時,反對小區塊路線者認爲,“隔離見證過於複雜,將比特幣網絡置於危險之中”,在他們看來,“如果激活了隔離見證,那麼礦工們將可以從某個地址類型中盜取比特幣”。

  比特幣擴容陷入困境。

  就在社羣之間爲走哪條路線而紛爭時,2017 年 5 月 11 日,萊特幣團隊率先成功在萊特幣主網第 1201536 個區塊激活隔離見證。

  萊特幣價格也從 20 元附近上漲至接近 300 元。

  爲了驗證隔離見證的安全性,測試人員還利用隔離見證的萊特幣地址創建了一筆價值100萬美元的萊特幣賞金。同時還附錄寫道“讓我們看看隔離見證地址上的萊特幣是否真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花費的”。

  但截止目前,並沒有任何人聲稱得到了那份賞金。

  對於該事件的影響,萊特幣礦業硬件開發商LightningAsic CEO廖翔評價道,“這一舉措能推動比特幣社區儘快激活隔離見證”。

  事實證明了社羣猜測的正確性。

  2017 年 8 月 24 日,隔離見證在比特幣網絡區塊高度 481824 上正式激活。

  萊特幣閃電網絡搭建情況

  比特幣閃電網絡搭建情況

  當然,除了隔離見證,閃電網絡也同樣於 2017 年 6 月份先行在萊特幣主網進行了激活,而後比特幣主網才於 2018 年 3 月份正式上線閃電網絡。

  “萊特幣的對隔離見證與閃電網絡的率先測試,確保了比特幣網絡安全性,畢竟比特幣體量太大,失敗一次可能就是災難性的。”中環告訴31QU。

  萊特幣的“測試”行爲並未就此打住。

  2019 年初,萊特幣創始人李啓威宣布萊特幣網絡將增加匿名功能,談及對此事的影響,“萊特幣加了匿名功能,比特幣還會遠嗎?”中環評價道。

  萊特幣作爲全球第四大加密貨幣,曾經遇到過大量質疑。

  “比特幣的測試網絡”、“萊特銀”,這些標籤到底是徒有其名還是實至名歸?社羣也許還會爲此而繼續紛爭。

  但在這個過程中,萊特幣也在不斷地爲加密貨幣社羣的繁榮添磚加瓦,無論是爲比特幣測試隔離見證,還是閃電網絡,亦或是目前先發的匿名屬性,萊特幣都能做到“身先士卒”。

  也許就像中環評價的那樣:“作爲一個去中心化項目,萊特幣已經足夠優秀了。”

  聲明:“31QU”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31QU”授權。未獲授權嚴禁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