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綜合徵】乾燥綜合徵患者入秋指南

來自專欄風濕小醫生4 人贊了文章

如果說哪個季節最令乾燥綜合徵患者不適,那莫過於秋季了:天氣一方面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加大;另一方面「燥邪當令」,天氣變得愈發乾燥。而這些都是乾燥綜合徵患者所「懼怕怕」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季,我們的乾燥綜合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哪些呢

一,皮膚乾燥,加強潤膚

有些乾燥綜合徵患者不僅口乾、眼乾,還常出現皮膚乾燥。秋季天氣乾燥,皮膚乾燥因此加劇,很多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加重、皮膚脫屑、極易過敏。面對這種情況,有些患者甚至會大力抓撓,用開水燙、用醋泡,把皮膚搞得傷痕纍纍……

因此,對乾燥綜合徵患者來說,秋季防治皮膚乾燥尤為重要。

首先,患者們應該養成潤膚習慣。對乾燥綜合徵患者來說,皮膚油脂稀少,加強潤膚可以降低皮膚敏感性,同時很大程度上減少皮膚瘙癢發生。我們建議皮膚乾燥的患者能夠加強潤膚,輕者可以在潔面、洗澡後使用潤膚露;嚴重皮膚乾燥者,可以早晚或按需使用潤膚露,幫助皮膚鎖住水分,減少皮膚敏感性。

▼我們推薦患者使用無刺激的潤膚產品,謝醫生最常用的是絲塔芙(無廣告意義)

其次,應當減少洗澡時間,減少洗澡溫度,盡量減少對皮膚表面油脂的損傷,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最後,應該杜絕不適當的止癢方法。很多患者喜歡使用熱水燙,風油精、食醋浸泡等方法來刺激皮膚,來達到止癢目的。殊不知,這樣的止癢方法只能短時間麻痹皮膚,不僅無效,反而加重皮膚損傷,使瘙癢越發嚴重,更難治療。

二,口眼乾燥,對症治療

乾燥綜合徵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口乾、眼乾,有些人也會出現因呼吸道乾燥出現咳嗽。對此,在針對疾病進行幹預的情況下,可加強對症的治療:如眼乾者可應用人工淚液滴眼預防乾澀;口乾明顯者應當停止吸煙、飲酒等,改變可能引起口乾的生活習慣,同時加強飲水或應用人工唾液。除此之外,乾燥綜合徵患者應當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必要時應用含氟的漱口液漱口,減少齲齒髮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口眼乾燥的處理上,中醫採用「養陰生津」「雙補氣陰」「流津潤燥」等方法「辨證論治」,有時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癥狀,解決一些現代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對有的患者來說,不妨一試。

▼中醫治療乾燥最常用的藥物:麥冬

三,注意溫差,防控感染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入秋以來,早晚溫差加大,天氣漸涼。不僅正常人容易「感冒」,對於需要長期服用激素、免疫抑製劑的乾燥綜合徵患者來說,感染的幾率更是容易增加:因此我們希望這些患者能夠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地方,減少感染的發生幾率。

同時,對於出現不明原因發熱、咳嗽咯痰、胸悶氣短等的患者需注意及時就醫,監控感染的發生,及時幹預,防止病情進展。

四,重視關節,預防複發

有研究表明,風濕病患者的關節癥狀與濕度、溫度、降雨、濕度等呈正相關。秋季溫差大,且常有雨水,有些乾燥綜合徵患者可出現關節癥狀加重。我們建議,如果只是輕度的關節疼痛,可採用理療、熱敷等手段對症處理;但如果關節出現腫脹,或疼痛明顯加重、持續不能緩解,則要考慮是否合併有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風濕病,需要及時就醫了。

人與自然息息相關,自然界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影響到人,這不僅是每位患者的直觀感受,更是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希望每一位乾燥綜合徵患者都能過個好秋,更上層樓。

參考文獻:

1,譚萍, 李海珠. 皮膚乾燥綜合徵的護理. 黑龍江醫藥科學. 35(4): 82

2,馬艷, 厲小梅, 錢龍, 等.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牀癥狀與氣象指數的相關性研究.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16: 183

3,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乾燥綜合徵診斷及治療指南.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14(11): 766-768

—————————分割線——————————

【就診與諮詢】

如需疾病諮詢,可通過「值乎」,或本人好大夫網站(drxieyu.haodf.com)諮詢。

如需面診,可私信聯繫:

診療地點為:江蘇省中醫院 風濕科

時間 :週三上午、週五下午。

掛號請掛:風濕科 普通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