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唐 ]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讀完這首詩,估計大家心裡都不是個滋味。

從這首詩里能看出來,張籍已經看透人心。

他把一個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女人,寫得活靈活現。

一、「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是說,你明知道我有老公,還送我一對這麼名貴的明珠,是對我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了,我很滿意。

二、「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是說,很感激你綿綿的情誼,我也有點想法,所以把你送的明珠掛在裙子上了。

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是說,我家很有錢,老公是大官。雖然你送的禮物很貴重,但在我眼裡,也沒什麼,有本事送點更貴重的。

四、「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是說,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是你要是拿不出更多的東西,我也沒辦法。何況我當初結婚的誓言,還言猶在耳,不能因為這兩顆明珠就輕易毀誓。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是說,算了吧,把這兩顆明珠還給你,雖然你人也挺好的,但沒錢沒勢,我不能跟你。可惜咱們倆相識太晚,要不然我就嫁給你了。

這就叫欲擒故縱,似拒還迎。既不立刻投懷送抱,又勾著你,讓你不忍離去。

這哪是節婦?蕩婦還差不多。

張籍借用「節婦」二字,反諷這個不守婦道的女人。

很多人誤以為張籍藉此詩,向李師道表明自己忠於朝廷,以節婦自比。

其實,張籍才沒那麼客氣,節婦指的是李師道,狠狠地諷刺了他一把。

你看看百科,就知道李師道是個什麼貨色了:

李師道,高句麗人,平盧淄青節度使。元和元年(806年),擁有十二州之地。十年,與成德王承宗要求朝廷停止討伐淮西吳元濟,被拒,遂遣人燒河陰倉,又遣刺客刺死宰相武元衡,刺傷裴度。淮西平後,懼而表示願聽命朝廷,十三年,請獻沂、密、海三州,旋又反悔。後在諸鎮大軍圍攻下,被所部都知兵馬使劉悟所殺。

回答完畢。


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詩題之下原有自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這首詩雖然字面上意思是在吟詠一位貞潔女子,其實卻是一封婉拒節度使李師道邀請自己去幕府供職的書信。當時,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勢力很大,四處籠絡人才,漸成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之勢。張籍因為名望很高也在被拉攏之列。於是張籍編寫了這首詩作為對李師道的婉拒,借節婦的口吻來表明自己的心志:你的好意我領了,但我這一生還是要忠於朝廷的,哥們不跟你玩。這也是詩詞自離騷以來的一個傳統,借男女情事來寄託別樣情懷。

這首詩開篇便說: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以女子的口吻對這位男子說:你明明知道我已嫁了人,卻還來送我明珠以示愛。(話講的很明白,這男子是不是有點犯賤啊?那個男子雖然很有勇氣但不合禮法。這要在現在不就是隔壁老王嗎?赤裸裸的勾引人家媳婦,要被打死的。)對於這種示愛,女子並沒有嚴詞拒絕。而是「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是說我呀被你的纏綿不絕的愛意所感動,就收下了珠子,系在我的衣帶上。(我呢很感動,也曾經想過接受你的好意)

詩歌寫到這裡,突然有了轉折。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女子開始訴說自己的婚姻家庭:高樓連苑是說門第很高貴,丈夫在做皇帝的侍衛,儀錶堂堂,威武不凡。我可以玷污這高貴的門第嗎?可以拋棄這樣的夫君嗎?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知道你小子對我用心良苦,那份真誠日月可鑒,但是我早已發誓無論我的丈夫貧窮還是富貴,無論疾病還是健康我都會不離不棄,陪他到地老天荒。(我對朝廷很忠心的哦,怎麼能去跟著你名不正言不順的吃糠咽菜?)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那一對代表你愛意的明珠我雖然很喜歡,但是不能接受,我是噙著眼淚把它摘下來還給你的,很遺憾沒能在未婚的時候遇到你。(你小子死了這份心吧)。

就這樣,那對明珠被從紅羅襦上解了下來,還給它的主人,這位女子也拒絕了隔壁老王的誘惑,保住了操守,儘管心有不甘,儘管戀戀不捨,儘管心有遺憾,但總算是做了正確決定。(皇上啊,哥們對你可是不離不棄,夠意思吧,夠忠臣吧,能不能趕快給哥連升三級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