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工科排名世界第一這已經不是最新的新聞了,世界最有名(但不一定是最權威)的大學排行榜《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行榜把清華排為世界第一,應該已經有3年的歷史了。與此同時,如下圖所示,中國的哈工大、浙大都進入了前10名,亞洲地區的新加坡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也都入選前10。這說明這樣的排名並非《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行榜製作者心血來潮或跪舔天朝的產物,而有其相當的道理。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工科排名這一項指標超過了歐美名校,就認為中國的知名高校已經可以碾壓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這些傳統名校。

先來看看清華為何會排名第一,以及浙大和其他亞洲大學為何紛紛晉陞前十名。無疑,這與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大發展有關。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的製造業產值如今已經是美國、日本和德國製造業產值的總和。這麼大的製造業及其相應的基礎設施發展,無疑為工科研發和學生就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工業化早已完成,很多城市很多年都不會新建一所高樓,新修一條高速,這是清華工科能排名世界第一的首要條件。

其次,清華和其他中國高校還有著高強度的論文發表要求。按理說工科很多是企業橫向項目,不一定能產生學術發表,但在中國的考評體制下,論文發表纔是硬道理,這也導致很多教授在承擔企業橫向課題的同時,也要努力衝刺論文。加上國家科研基金對此比較支持,這就造成了以清華為代表的中國高校在排名的另一個指標——論文發表——上的狂飆猛進並取代西方傳統名校工科的發表優勢。

還有一點往往會被人們忽視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清華和其他中國名校畢業生的顯示度和自信心也大為提升,這樣他們在貢獻排行榜另一項指標——校友評分——時,能為母校賦予的分值也就越來越高。

但工科排名世界第一、甚至CNS發表世界領先都不能替代中國高校在原始創新方面仍然有所不足的現狀。這仍然是中國知名高校需要努力彌補的差距。


這個問題已經出來很久了,我來說說看法。首先應該祝賀清華,從追隨者方隊逐漸變身引領者方隊。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習慣這種變化,但是並不影響這個世界的變化。

首先,來說說大學排行榜的問題。排行榜是人排的,那麼就有傾向性,每個排行榜的權重分類、權重分數、加分項都不一樣。上圖是世界知名的四大大學排行榜,可以看出來每個排行榜的影響因素都不太一樣。單項評分標準從2.5%到40%,可見差異之大。到了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其實還涉及到更多的取捨,所以評選標準有時候真的只能做個參考。

其次,來說說國內大學的進步。國內大學從歷史上看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清末民國早期、抗戰時期到解放前,52年院校調整到文革前,文化大革命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到21世紀初,最近10年這幾個階段。應該說清末民初那個階段,國內知名大學的起步還是很高,各路諸侯也在教育救國這條路上花了大量心血。比較出名的就是東北大學,在二張領導下,東北大學用十幾年的時間,實力躍居國內一流,簡單來說就是重金聘師,改善學生待遇,鼓勵學生留學。這裡面有個著名段子,張作霖說:我寧可少養5萬陸軍,也要把東北大學辦好!抗戰階段,舉國艱辛。但是總體來說,讀書人的地位還是一如既往的高,雖然迫於資源壓力喫不飽,穿不暖,但是大家同心協力,認為教育也是救國。當時的西南聯大存在短短几年,卻出了一大批後來的國家棟樑,我認為這是民族韌性促使他們奮發圖強,看了太多傷心事,下定決心一定要為種花家做點事。52年院系調整一直到文革前這段時間其實是中國快速進步一個重要時期,只是很多人都以為停滯不前,國家政權交替以後,各項改弦更張的程序是正常行為,以前的大學是歐美教會體系為主,現在變成以蘇聯大哥的忠實小弟,邏輯上沒什麼不好。而且確實在短時間集中力量培養建設國家的大批人才,現在的院士有很多就是那個時候培育出來的人才。文革時代應該說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嚴重衝擊,大學概莫能外,所以就不多說了。改革開放到1990年代末,一切都為經濟發展讓路,大學的象牙塔沒怎麼衝擊,但是經濟的發展導致了人才的缺乏,這纔是致命的事情。蘇南一帶的星期天工程師曾經一度很火,說白了就是缺乏人才,連星期天都要發揮自己的價值。市場的強烈需求最後導致了1999年起的連續擴招,而我1999年高中畢業,本人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不擴招的話,本人很可能就還在老家種地。反觀擴招帶來的好處,給國家和社會提供了大量的高端勞動力,讓高等教育從精英變成普遍。當年的中專生都算幹部,可以安排工作,現在碩士都要通過公考才能進入公家飯的行列。進入21世紀以後,只能說大學的發展迎來了黃金階段,國家全力支持各種項目,一度中國的研究經費超過美國人,在國外學成歸來的科學家大批歸來,已然形成一種氣候,哈佛8博士集體回到合肥應該算是轟動一時。國家能養得起這些人,也能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價值,纔是他們回來的核心原因。當然顏寧離開清華大學赴美任教也同樣影響很大,至少說明瞭中國的科學家獲得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認可。

再次,清華大學的來頭作為一個中國人恐怕無人不知。設立之處的定位就是留美!說白了這裡只是個中介,美國纔是目標。從設立之處看,花了百年的世間證明瞭一件事:我們不光可以做中介,也是合格的目標地!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節目,說美國在大陸的留學生已經超過了6萬人,我知道這裡麪包含短期交換生,但是這個已經是很龐大的體量。幾年前看過一個軍事節目,一個在中東地區旅行的中國人偶遇一隊美國軍隊,美軍指揮官一嘴流利的普通話讓這位行者很是喫驚。可見中國已經不是個傳說,教育也不是隻會跟隨。

清華大學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表,這些年也飽受非議,主要還是清北這些年的成果和投入,讓大家覺得好多錢都扔水裡了。清北被人詬病的地方不外乎招生不公,學術成果不多,感覺清北離世界一流大學還很遠,經常被拿來做比較的就是香港科技大學。但是這裡面有很多問題,香港的文化、法律、習慣都和西方尤其是英國非常相似,大陸在西方媒體長年累月的報道下,很少有知名科學家願意過來。大學之大不外乎大樓,在乎大師,大師不來,實力自然難以提升。現在趕上了好時機,至少我們優秀的自己人可以回來,一定可以在這些人中間出現未來的大家。民族自信不是一句話,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存在。就算不美好,也是我們自己的家業,外國人不會因為你羨慕他,他就能給你衣食住行教育醫保,何況我們現在真的在一路狂奔,從未停歇。

其實,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大學已經優秀起來,因為我們都是種花家的兒女,從容閎出門探路開始算起,這一天我們已經等了上百年!

本文內容全部為本人自己書寫,部分消息、圖片來源於網路,已在文中說明,有些信息來源於電視媒體,如有錯漏敬請諒解。不做百度的搬運工,只做自己的代言人,希望點贊,不同意見可以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