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棟

1842年,翰林院檢討曾國藩在老師穆彰阿的指點下,以紋銀200兩向宮裏的太監購買"考題",成功的通過了道光皇帝的測試。從此,曾國藩仕途通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從一名從六品小官升至正二品禮部侍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談一談這件頗有神祕感的作弊事件。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長沙湘鄉人,1811年11月26日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

曾國藩的父親叫曾麟書,一輩子考了17次童子試,終於在43歲中了秀才。而此時身爲其長子的曾國藩早於一年前(1832年)就考中了秀才。父子二人於1834年同時參加湖南鄉試,曾國藩高中第36名舉人,而曾麟書則名落孫山,從此打消了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爲官的念頭,專心輔佐兒子。

1838年,已經27歲的曾國藩第三次參加會試,終於高中,名列殿試三甲第42名(這個成績在殿試中有點靠後了),賜同進士出身。按照曾國藩的成績,根本不可能進翰林院,一般只能外放縣令、縣丞等地方小官。但是曾國藩卻攀上了一顆大樹,拜時任軍機大臣、大學士穆彰阿爲師。在穆彰阿的極力操控下,曾國藩不但留在翰林院,還在當年的朝考中名列一甲第三名(這成績可不得了),被道光皇帝親自撥爲第二名,選爲。

在清朝,官員進了翰林院,雖然有很多機會出人頭地,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歷次考試成績差者,都會被外放地方。曾國藩在當時的翰林院裏成績並不突出,而且其爲人呆板謹慎,幾次朝考成績都不理想,很有可能被外放當縣令。此時,曾國藩的老師穆彰阿幫了他的大忙,爲他爭取到了一次被道光皇帝單獨考覈的機會。

1842年的一天,宮裏的太監通知翰林院檢討曾國藩,道光皇帝將在兩天後召見他。曾國藩聽了旨意既驚喜又忐忑不安,喜的是被皇帝親自召見,這是做臣子的莫大榮幸,不安的是他沒有類似被皇帝單獨召見的經歷,不知道該準備些什麼,如何應對皇帝的考覈。曾國藩去求見老師穆彰阿,討教一下經驗。老奸巨猾的穆彰阿告訴曾國藩說:"你帶二百兩銀子到東直門外李公公侄子家裏,給李公公討個主意!"曾國藩聽了心裏有些爲難,因爲他拿不出200兩銀子(當時曾國藩一年的俸祿不到100兩銀子)。穆彰阿似乎看穿了曾國藩的心思,說:"必須200兩銀子才做得成事,你一時湊不出來的話,我先借你100兩,辦正事要緊!"曾國藩回來後,找同僚東挪西湊才湊齊200兩銀子,按穆彰阿給的地址送了過去,買到了一個錦囊。回到家後,曾國藩打開錦囊,發現裏面的小紙條上寫了兩首詩,都是文人學者經常學習交流的古詩。曾國藩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將關於這兩首詩的書籍找出來專心習讀。

兩天以後,曾國藩被召至養心殿叩見道光皇帝,君臣二人見了禮後,道光皇帝忽然指着身邊牆上的一副字問曾國藩:"卿以爲此詩如何?"曾國藩擡頭一看,乖乖,牆壁上掛的詩正是他花錢買來的其中一首。由於早已經習讀熟練,曾國藩侃侃而談,即莊重又不失風趣,很討道光皇帝的歡心。就這樣,曾國藩順利的通過了皇帝的親自考覈,不久後就被任命爲翰林院侍講、校理,搭上了晉升的直通車。

1847年,曾國藩由文淵閣直閣事晉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成爲正二品大員。而此時離他通過道光皇帝的考覈不過區區五年而已。

根據當事人記載,太監和穆彰阿之所以能夠串通作弊,主要是在道光皇帝身邊待久了,對道光皇帝喜歡以詩詞考覈臣子的習慣非常熟悉,故而通過這樣的方式爲接受考覈的臣子作弊斂財。曾國藩雖然爲買考題花費了鉅額資金,但卻成功的通過了皇帝的考覈,爲自己的仕途升遷尋找到了捷徑,還是非常划算的。

穆彰阿和曾國藩等人的作弊行爲,只是瞞着道光皇帝一人。有一位皇子對此事一清二楚,他就是後來的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因爲當時靠作弊來忽悠道光皇帝的也不僅僅是曾國藩一人,只要是穆彰阿介紹去的門生,都可以順利的向宮裏的管事太監購買到"考題",這已經是公開的祕密了。穆彰阿身爲軍機大臣,又得道光皇帝的寵信,奕詝即使知道這些事情,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由皇四子奕詝繼位,是爲鹹豐皇帝。鹹豐皇帝早就對穆彰阿此人深惡痛絕,登基不久就以"保位貪榮,妨賢病國"的罪名將其革職,永不敘用。穆彰阿的門生子弟,大多被列爲"穆黨",被貶往偏遠之地,不受重用。曾國藩運氣好,在朝廷內的口碑不錯,也沒有做過什麼違法的事情,故而鹹豐皇帝沒有動他。

1852年,曾國藩以刑部右侍郎的身份回鄉爲母親丁憂守孝。期間因爲太平天國運動已經侵入湖南境內。鹹豐皇帝下旨讓曾國藩以幫辦團練大臣的身份協助湖南巡撫張基亮辦團練守衛鄉土,這纔有了後來鼎鼎大名的湘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