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真的不是這麼好玩的,必須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否則資本市場就是你的墳墓。

  文|裏海

  來源|瘋狂的裏海(ID:fengkuanglihai)

  終於可以坐下來寫這篇文章了,以此來紀念我在新三板公司的半年工作經歷。在我離開這家公司一年之後,這家公司再也熬不下去了,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內心還是有頗多遺憾,幾十個員工的飯碗沒了,投資人幾千萬的投資沒了,實際控制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債務危機當中。一聲嘆息,無言以對,只有祝願他們未來更好吧。

  之前之所以一直沒有寫,因為這家公司一直還在掙扎,而現在,基本上已經作古了,所以寫出來也沒什麼了,我把這個經歷寫下來,也算是給許多想涉足資本市場的企業一點啟示,資本市場真的不是這麼好玩的,必須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否則資本市場就是你的墳墓。

  1.

  / 結緣/

  2017年年初的一天,我接到一位土豪朋友的電話,說他們投了一家服裝品牌運營公司,剛剛掛新三板了,看我是否願意去幫助這家公司運營一下資本市場,看能不能上主板,如果能上主板,自然有股權獎勵。

  這是好事啊,如果能夠上主板,有一點乾股權,那就財務自由了。當時我正在閑賦期,而且A公司答應我可以不用坐班,於是我就答應去試一試。

  公司的實際控制人,80後,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有上過班,一直創業,有一幫跟著他的兄弟,演講極富煽動性,自己工作也非常的勤奮,整個管理團隊很年輕,都是80後,2013年創立了這家公司,於2017年掛牌新三板。

  因為公司剛剛掛新三板,因此有研究的公開資料,我在入職之前,還是把這個公開資料研究了一番。

  當讀完公司的掛牌說明書之後,我大喫了一驚,因為我平時看主板上市公司比較多,所以看的公司的財報都比較優秀。而這家公司讓我大喫一驚的原因在於,通過財務報表顯示,這家公司的資金鏈已經非常緊張了。

  如果僅看財務報表的話,我是絕對不會投資這家公司的。我在想,是不是A公司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值得我的朋友投一大筆錢到這家公司身上,或者也許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有特殊的魅力,因為有一種投資方法就是投人,投到這個人成功為止。

  結合到分析財務數據,也來介紹一下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是負責品牌運營,其實就是很多品牌的代理商,手裡拿的牌子其實挺不錯的,有很多國內的一線品牌。而品牌授權又分為兩種,一種就僅僅是品牌授權就是以銷售這個品牌的東西,另一種就是生產代理,就是說可以去找代工廠生產這個品牌的商品,生產出來的商品只要能經過品牌商的質檢就可以。

  例如一種品牌的衣服,品牌商給你2萬件的生產權,給你2萬個商標,相應的你自己就可以生產2萬件出來。這家公司拿的大部分是生產授權,找代工廠生產出來之後,掛商標,就拿到授權的通路去賣。

  掛牌前的財務數據如下:

我在新三板公司的董祕生涯:財務自由沒實現,工資都停了 財經 第1張

  而經營性現金流在2016年5月份為-863.65萬元。

  再來看資產科目,2016年5月份總資產4114.17萬元,其中流動資產3826.21萬元,在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僅52.94萬元,而存貨高達2310.84萬元,其他應收款1055.53萬元。

  所以,顯而易見,我的結論就是這家公司資金鏈非常緊張。不過當然,財報只代表過去,我入職時間離財報數據日期已過去了接近一年,這一年是不是變好了呢?但隱隱中,我已經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在入職前夕,又發生了兩件事情,讓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差事,可能是非常艱難的一份工作。

  第一個事情是2016年年報,巨虧。

  這是一份讓我驚掉下巴的年報,巨虧1265.51萬元。基本證實了我自己內心的判斷,至少這家公司基本面很差。

  不過,老闆也給我說,他說主要就是計提減值的原因,如果不計提減值的話,應該可以賺錢的。這麼大額計提減值的原因,也是在於把歷史包袱給放下去,財務洗澡,輕裝上陣,為以後上主板打下基礎。我又傻傻的相信了。

  2016年的主要財務數據如下:

我在新三板公司的董祕生涯:財務自由沒實現,工資都停了 財經 第2張

  而經營性凈現金流為-1560.04萬元,凈資產縮水到2245.76萬元。

  營收僅僅4744.66萬元,毛利率僅20.97%,而銷售費用高達1535.60萬元,管理費用達614.31萬元,費用太高,把毛收入完全吞噬掉。

  總資產僅僅6507.27萬元,而存貨高達3058.34萬元,而應付賬款高達2296.58萬元,在我後續在公司的時間,經常碰到供應商來要錢。

  後續2017年年報,公司繼續巨虧,幾乎把凈資產全部虧完,虧成這種,我真的服氣了,這裏就不說了。

  第二個事情是實際控制人被查出來資金佔用,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公司的資金佔為己有。

  原來在股改的時候,要做實註冊資本,也就是說必須真金白銀的掏錢出來,然並卵的是,大股東沒錢,他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把公司的資金以預付款的形式,付給了上游供應商,然後供應商再把錢轉給他個人,他個人再把這個錢以註冊資本的形式在進入公司,從而空手佔有了股份。

  這個事情在股改的時候沒有被查出來,但是在掛牌後,被查出來了,於是要求整改,做實註冊資本,但問題來了,沒錢,咋辦?這次就不能夠佔用公司的資金了,得真金白銀拿出來,於是就只有籌錢,所以我朋友這邊又私人借給他1500萬元作為註冊資本,承諾三個月還款。

  這也就相當於公司老闆根本就沒有出錢,然後佔了大股,錢全部是借的。但我在想,三個月之後他拿什麼錢來還呢?果然,到了後面根本都還不了。算上這1500萬,我朋友在這家公司上面整體砸了超過3000萬,而這1500萬進來之後瞬間就沒了,全部去付了欠的供應商的錢。

  我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的棘手,不過既然答應了我朋友,那怎麼也要到這家公司來搞一搞,於是我入職了。

  2.

  / 無人蔘會的年度股東大會/

  我進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股東大會。挺重視這個事情的,因為我以前也參加過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的都是很莊嚴的。我把股東大會的議案都很認真的準備,並且也通知了各大股東和公司的董監高。到了開會的那一天,我還特地讓公司的行政在會議室放了礦泉水等。

  然並卵的是,到了當天下午開股東會的時間,沒有一個人來,其他股東沒有來也就罷了,但是公司的管理團隊也沒有一個人來,我之前其實也是想好了的,想把公司的董監高通知來把公司的業務給認真的討論一下,我通過之前的分析,已經發現了公司的很多問題,特別是現金流問題。

  結果這下尷尬了,沒有一個人來,但是必須要有董監高和股東簽字呀,難道我去公告沒有股東來參會嗎?只有打電話,徵求每一個股東的意見,回復都是,都同意,你看著辦就行。然後我又費了很大的力氣,把股東的簽名陸續補充簽完了,總之還是把股東會決議先發了。

  從此,這家公司再也沒有正式開過董事會和股東會了,因為我知道沒有人會來的。

  3.

  / 極其混亂的倉庫/

  因為我看到報表上面公司的最大資產在存貨,高達幾千萬,佔用了大量資金,於是我到了公司之後,第一件事情就去看了倉庫,又讓我驚掉下巴。公司的倉庫位於一個物流園的5樓,整整一層樓都是,有幾千平方米,幾十萬件各種衣服,褲子,襪子,內褲等,極其雜亂的亂擺在倉庫裏,根本不知道什麼貨在什麼地方。

  我問了一下,如果要找貨怎麼辦?回答:公司的倉庫主管,他知道。說實話,這樣的倉庫管理,如果員工自己拿幾十件回家,根本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存貨積壓呢?還是和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及管理水準有關。

  因為公司是生產授權,所以需要找工廠先生產出來一批貨,然後再通過各個通路去賣,這種情況下,就和看貨的水準有關繫了,如果這款貨滯銷,那就麻煩了,就會庫存在倉庫裏。

  按道理來說,如果或不幸滯銷的話,那應該想其他辦法快速處理出去,例如通過拼多多等通路。但是,老闆捨不得低價處理,就一直堆在那裡,幻想第2年再賣。其次就是退貨率太高,退回來的貨,一般來說也會想辦法處理掉,或者是返回廠家再重新處理,但是,退回來的貨也是出於不問不管的狀態,日積月累,越積越多。

  所以相當於公司的倉庫,全部囤的都是些垃圾品,佔用了大量的資金。所以我瞭解到這個情況之後,第1個建議就是,趕緊處理掉,換取現金,繼續然並卵的是,答應得好,沒有實質性行動。按照我的測算,把這些貨,按照吊牌價一折處理出去,也能換取超過1500萬的資金回來。

  4.

  / 進不來的1000萬增資款/

  我入職之後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司管理層給我叫苦,說沒錢定秋冬的貨,希望我能再找1000萬資金進來。我就找我的朋友,最大的投資人,答應再出資1000萬元,但是這1000萬元必須以股權的方式進入公司。由於公司已經掛牌了,所以錢再進來的話,就只能通過定增的方式,那麼就必須開董事會股東會,以及通過監管機構的審核,時間起碼三個月以上。

  公司老闆聽說需要三個月以上流程才能走完,立馬泄氣。他搞不明白,為什麼一筆錢需要三個月才進得來,其實這就是公眾公司和非公眾公司的區別呀。說實話我敢說,直到現在他可能也沒搞明白這個資本市場是怎麼回事,因為他根本不關心,在他的印象當中,進一筆錢是很快的事。當然,這筆錢最後沒有進得來,一來是我的朋友也不敢投了,二來輔導券商根本不給我們辦,原因後續會說。

  5.

  / 更換中介機構未果/

  我進公司遇到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求我去把中介機構全部換了,公司說,和原中介機構合作的很不愉快,很多事情都不幫我們辦。一般來說,一家新三板公司會有三個機構持續合作,一是輔導券商持續督導,二是會計師事務所負責每年的審計,三是法律事務所,總計每年算下來至少這三部分要四五十萬以上的費用。

  我首先去找了一家經驗豐富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方同意來接這個業務,但由於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也需要一系列的流程,所以就採取了先提前介入幫我們把賬理清楚,到開股東大會的時候再更換,但是在換券商這裏遇到了大麻煩,我去跑了五六個券商,對方看到公司的基本面,都說不得行,最後只有一家很小的券商,說可以試一試。最後換中介機構這個事情,在半年報的事情發生了之後,都沒有換成。

  6.

  / 幾乎沒發出來的半年報/

  進入7月份之後,就面臨發半年報的事情了。和主板不同的是,新三板公司發公告的話,必須由券商來發,所以券商不認同的話就沒有辦法。於是我就把換中介機構,融資和寫半年報的這三個事情同時來推。

  寫半年報,不需要審計報表,所以我當時想的還是比較輕鬆。但由於公司的帳實在是太亂,所以我們就請了新的這個會計師事務所來幫助理帳,但到了8月初,出問題了。

  券商要求公司必須出半年度的審計報表,他們才同意發半年報,因為公司出現過資金佔用的事情,所以他不會信任我們這種未經審計的報表的。再說一下題外話,當時8月份的時候和各大中介機構的關系已經非常惡化了,券商一直喊我們趕緊更換,不想給公司服務了,但的確無奈的是沒有券商來接。

  輔導券商提出需要審計報表這個事的時候,時間已經離8月底最後的披露日很近了,我們當時想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換成那個小券商,但是要過董事會,過股東會,然後公告更換券商,雙方券商交接,然後再發公告,時間已經非常緊,幾乎不可能。

  第二種方案,還是找現在的券商和現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兩周時間要把審計報告弄出來,而且公司的賬務這麼不規範,也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關鍵時刻,之前的那位董祕出現了,他其實一直在默默的看著我們,雖然他已經離職了,但是公司的好壞和他還是有很大的關系,畢竟他有3%的股份,以及他的朋友來投了幾百萬,公司垮了對他也沒好處。

  而現在的券商和會計師事務所都是他的關系,所以他看見這麼難,必須要出來。所以馬上通知快速前來審計,兩周內搞定,當然當中也有很多突發狀況,總之在最後的期限內,終於把半年報給發出去了。

  7.

  / 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半年報的事情過去之後,最急的事情已經過了,就可以坐下來慢慢的想一下,公司以後怎麼發展了。我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研究,我提出來了輕資產的方案,公司完全轉型為品牌運營公司,而不是一個批發零售商,參考模式為南極電商。

  我的意見是公司要想上主板,必須轉型為輕資產。如果是以批發零售的行業出現的話,一是行業不性感,給的估值較低,沒有想像空間。二是資金上受不了,按照現在的運營模式,要達到IPO的條件,起碼要營收30億以上,所以必須要10個億以上的流動性現金支持,但是錢從哪裡來呢?

  而做輕資產的品牌運營模式,說白了就是收服務費,例如幫助某品牌在京東,在電視購物等等其他平臺上面進行銷售,一條龍服務,我們在銷售收入當中提取相應比例作為營收,這種情況下就完全擺脫了重資產的限制,擺脫了對資金的需求,徹底解決了存貨問題。

  在這種模式下,營收只要有兩三個億,凈利潤就可以達到幾千萬,凈資產收益率會非常高。但是,但是,只是答應得比較快,都同意,但幾個月過去了,轉型的一根毛都不見,公司繼續深陷資金泥潭。我也是長嘆一口氣,無力迴天。

  8.

  / 剝離不出去的子公司/

  公司在傳統業務之外,之前也在積極發展另外一個模式,成立了一個子公司,其中公司佔股64%,其他幾個為公司的大股東自然人佔股。這家公司是做什麼呢?就做自有品牌的高性價比的商品,在網上搭建平臺,通過社交電商的模式,以視訊展示的方式向外賣貨,產品的品質對標網易嚴選。

  說實話,這個平臺的貨的確質量不錯,比倉庫裏的垃圾貨質量好太多了,我自己都買了不少,但最後這個平臺還是做死了,其原因還是在於老闆的視野和格局不夠。

  公司是以非常傳統的模式在搞貨,貨品和網易嚴選差不多,但是效率比網易嚴選可是低了不少啊,網易嚴選幾個月不到上了1萬款貨,而公司這邊的一幫人搞了4個月,才上了300件,我就無語了。喊了不少朋友來看我們的網上商城,別人一看就說,沒啥貨可買呀,選不出來呀。

  由於這個子公司前期肯定會大額虧損,所以就決定把這家公司剝離出體系外,但是剝離資產出去得經過評估,審計等等一系列的流程,最後券商還要同意纔行。然後這個流程又卡在券商那裡,券商已經完全不相信我們了,所以最終這家公司,也沒有剝離出去,白花了評估的中介費。

  9.

  / 緣盡,走人/

  搞到十月份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很明白了,這家公司毫無可能上主板,我呆在這裏是白浪費自己的精力,還好自己沒有投錢進來,不然就是無底洞。但考慮到朋友有超過3000萬的投資在這個地方,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應該繼續堅持下去,看能不能再做點什麼。

  例如我為了把公司那幾千萬的爛存貨給銷售出去,我還專門去找了投資人,準備提供免費的門面去賣,我把自己的公眾號也貢獻出來了,上了兩款我認為質量還比較好的沖鋒衣,在11月份還賣了幾百件出去。

  其實我在最後我還覺得公司是有救的,只要把商業模式改變過來,把組織結構優化,加強管理控費用,把存貨扔出去換一兩千萬的錢,再找投資人增加1000萬的投資,就能夠把欠供應商的錢解決,然後就可以輕裝上陣的專注於輕資產的品牌運營管理,三年左右的時間可以讓公司面貌煥然一新。

  但到後來我發現公司越來越把我當外人了,很多事情都不給我講,也不告知我,甚至把我辦公室都取消了,所以我的處境越來越尷尬。

  緣盡的導火索就是把我工資停了,到了發工資的那天,我沒有收到工資,我私下問了一下,其他人都有,我明白了,這是在趕我走呀,我也明白了,當初之所以願意讓我進來,而且不用坐班,就是看到我在金融行業裡面很熟,想讓我繼續為他們拉錢啊,結果我進來不僅不給他們拿錢,還把他們的老底給拆穿了,這哪裡容得下我呀?

  不過我自己還是悄悄的,找了一天下午,溜到了辦公室把尚未完善的檔案完善了,然後我就悄悄走了,給老闆發了一個簡訊,說聲88,反正我這個董祕還沒有經過法定認定程序。

  不過我和公司其他的一些比較認同的員工還是有聯系,比如說銷售總監,我是很認同她的,去年年底我又在公眾號上賣沖鋒衣,就是這位銷售總監來問我還可不可以再賣一點,我賣回來的錢,該給公司多少給多少,沒有因為公司欠我工資而扣賣沖鋒衣的錢,一碼歸一碼。

  10.

  / 總結一下,

  為什麼這家公司會失敗?/

  一是整個團隊,根本就沒有搞懂資本市場掛牌是個什麼。

  掛牌後會有哪些不同?公眾公司和非公眾公司有什麼區別,說實話,這家公司的狀態根本不適合上資本市場,其結果下來,的確一地雞毛。我也沒搞懂這家公司為啥當初要這麼急就去掛新三板,掛上去之後,一分錢融資沒融到,反而很多佈局都沒有辦法去落地,而且每年還白花幾十萬的中介費用。我到後面明白了,掛牌是為了更好的圈錢,哪知道反而弄巧成拙,掛了反而不好融資了,因為公司基本面不好。

  二是老闆的格局實在太小,本身是做元帥的,自己偏偏要去做偏將。

  事無巨細什麼都管,什麼都不放心下面的人,不放權,老闆每天累的要死,下面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例如後面搞的那個網上商城,每一件貨都要老闆自己去看,然後親自督促拍攝視訊拍照等等,這效率怎麼能高得起來呢?每天人累的像條狗,結果4個月才上了300件貨。

  這個老闆就只適合做小生意。這個老闆的格局就只是做事的,偏要搞大規模,一點也不懂管理,說實話,我覺得公司的那些存貨肯定被人偷走不少。做了自己超出能力圈的事兒,所以債務窟窿越來越大。

  三是老闆自己又不懂,但是偏偏很自負。

  我給他算賬說公司虧得一塌糊塗,沒有賺錢,他偏說公司賺了很多很多錢,我給他說,你算的是毛利潤,我們的毛收入不足以支撐整個公司的運營,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高得嚇人,早就吞噬了我們的凈收入,所以每年下來都是虧。

  總之這家公司已經作古了,我今天寫這篇文章出來,也是一種警示。說實話,我現在覺得二級市場是很好的投資場地,畢竟有公開資料可以作為研究的依據,公司好壞與否看看資料就知道。

  而一級市場完全就是一個黑匣子啊,完全憑老闆一頓忽悠。就如這家公司在沒有掛三板之前還是融資進來大幾千萬,除了我朋友這邊進來的3000多萬,還有其他投資人1000來萬,還有員工大幾百萬。

  但是一旦掛了三板之後,就再也沒有投資人進來了,公司是一家公眾公司了,就算你老闆再忽悠,但是經營情況是擺在大家面前了,大家也不都是傻子。只可惜了我朋友那幾千萬,要是給我炒股,怎麼也可以賺個年化15%嘛。

  一聲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