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有記者調查發現:小學生愛說髒話竟然較爲普遍,一般三年級會冒出苗頭。無論是學習成績好的,還是平時不太起眼的,都會說髒話。而且,說髒話會“傳染”,一旦冒頭不制止,到了五六年級甚至可能在班裏大爆發。

說起“說髒話”,我想起小學時期的一段經歷。當時,我們村的小學,集結了周圍幾個村的孩子。大約三四年級的時候,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有一個附近村的孩子,不管男生女生,都喜歡罵人,有時候罵的特別難聽,而他們卻不以爲然,一點也不臉紅。也就是從那時起,我也跟着他們學會了說髒話、罵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該村一個要好的同學家去串門,突然發現在他們家,無論是他的父母之間,還是兄弟姊妹之間,甚至父母和孩子之間,日常交談不時夾雜着難聽的用語,說髒話幾乎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隨後走在他們村的大街小巷,聽到是男女老少相互之間幾乎全部用髒話交流。村風、家風如此,也就難怪他們村的孩子都說髒話了。

後來我到外地求學,隨着年級的升高和知識的增加,逐漸意識到說髒話的不文明和危害,再加上幾次因說髒話影響同學關係的經歷,使我徹底改造了這一壞習慣。結婚後,妻子來自於文明家庭,從小就沒學會罵人,儘管雙方產生矛盾時,我也曾一時有過說髒話的衝動,但終於還是剋制自己,沒有故伎重演。也正因爲如此,我的兒子始終也沒有學會說髒話、罵人。

講這段經歷是想說明,孩子身上包括說髒話在內的一切壞習慣,都是外部環境造就的。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染之以黑則黑,染之以白則白。孩子不會天生說髒話,社會環境、家庭、學校,再加上當今良莠不齊的網絡語言,是導致孩子說髒話的直接誘因。糾正孩子“說髒話”,必須從淨化孩子成長的外部環境抓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淨化家庭語言環境。不可否認,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有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口成髒”,有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則彬彬有禮,不會罵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培養孩子不說髒話的文明習慣,父母必須率先垂範,發揮榜樣示範作用。日常生活中,夫妻雙方應相敬如賓,從不說髒話做起,培養孩子的文明習慣。做爲父母,雖然不能改變整個社會環境,但可以嘗試改變自身。我相信,如果每一個父母都不說髒話,社會風氣將會大大改觀,社會環境也會逐步得到淨化。

其次,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淨化學校語言環境。我的父母不會罵人,從我的經歷看,我學會說髒話是由於受小學同學的影響,同樣,能改掉這一壞習慣,也是受求學環境的影響。這說明,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引導和促進作用。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致力於優良校風、班風、學風建設,通過有效的紀律約束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和用語習慣。尤其要抓住“三年級”這一學生心理變化的關鍵期,及早發現學生不良習慣形成的苗頭,多觀察,多研究,採取有效措施,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同時,學校要教會學生合理釋放自己的情緒。同學之間產生一點小矛盾、發生口角在所難免。孩子發泄不滿情緒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不贊成通過說髒話、罵人、打鬧等方式發泄情緒、挑戰權威,這樣以來既傷害別人的感情也傷害自己感情,還容易導致矛盾升級,不利於問題解決。雙方發生矛盾時,儘可以進行理性的爭辯、解釋,要用事實說話,做到以理服人。

再次,要下大力氣淨化社會語言環境。孩子說髒話原因既可能來自於家庭,也可能來自於同學夥伴,還可能來自於社會。社會是個大染缸,“5+2=0”就是一個令教育工作者十分尷尬的現實。因此,全社會應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推廣文明用語,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尤其要加強網絡環境建設,一些網站和社交媒體使用的低俗語言,違反語言規範,糟踏中華文化,污染社會環境,損害公序良俗,嚴重誤導廣大受衆,成爲孩子學說髒話的形象教科書。要從源頭抓起,通過立法和輿論監督,強化責任,禁絕一些粗俗、下流和不規範的語言充斥網絡,爲青少年創造一個文明、安全的網絡環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