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70年 台大密克罗尼西亚407份模式标本现身

被遗忘的植物密码: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植物标本(上) 2018年08月01日 上稿编辑: CLiao 环境资讯中心特约记者 廖静蕙报导

二战后,在台日本人战败遣返,带不走而遗留在台的学术遗产,则因种种因素被遗忘,但却未因时间而削减其意义。其中,尘封于台大植物标本馆、来自密克罗尼西亚的植物标本,几年前透过台大生演所教授胡哲明师生清点完成,不但有助于拼凑过去当地的植物面貌,也使台大植标馆成为全球研究密岛植物的学者朝圣之地。

20世纪初,日本为了拓展帝国版图,攻占太平洋群岛之后,进行一连串调查,包括各种先驱性的植物采集、探索。他们以台湾为基地进击,也因此许多重要的模式标本没能于战后带回日本,就留在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今之台湾大学)。

除了台湾本土的植物标本,来自库页岛(日本人称为北桦太)、海南岛、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合称日方留在台大的植物研究三大遗产,这使得台大成为植物模式标本收藏重镇。 日治时期以台湾为基地南进

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与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是南太平洋三大岛群。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在19世纪末由德国人占领,一战由日本人攻占,二战后转手美国托管,直到近代才成为独立国家。台大最主要的收藏来自密克罗尼西亚,其他地方几乎没有。

1920年代,日本从德国手中取得密克罗尼西亚,日本从此有机会在此发展,并对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展开系统性的资源调查。

台湾是当时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据点,中央研究所林业部(现林业试验所)及台北帝国大学(现台湾大学),都参与南洋地区资源调查工作。在此背景下,逐渐累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采集的标本。

其中一个活跃的植物学家就是金平亮三。他在台湾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担任林业试验所首任首长,其实他在印尼的茂物植物标本馆也当了八年的馆长,之后才回到九州大学当教授直到去世。

九州大学教授三岛美佐子是研究金平亮三的学者,台大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教授胡哲明曾为此连络该学者。三岛以为金平的成就建立在东南亚的研究、是大洋洲研究的重要学者,因为金平在九州大学时代很多后续的研究都以东南亚为主。之后才知道金平对台湾也有重要的贡献。

金平亮三曾多次在密克罗尼西亚调查,1930年代的植物标本以他采集的为主,共379份存于台大。 确立TAI在密岛研究地位

半世纪以来,这些尘封在记忆中的收藏,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减损其地位,反而因全球化带来地方特色的巨变,凸显其历史记录的重要性。

胡哲明同时是台大植物标本馆(TAI)馆长。虽然历代馆长都知道有这三大特殊收藏标本,但70年来从未有机会好好整理。一直到五年前,他「狠下心来」、不断说服硕班学生郑怡如,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终于在学生同意下,打开尘封半世纪以上、来自密克罗尼西亚的植物标本,为它们建立资料库,并作了初步的分析,发表在其硕士论文上。

结果显示,台大植标馆密克罗尼西亚标本馆藏,共计4771笔,其中407份为模式标本;植物种类达145科,573属,1087种,来自帛琉(Palau)的标本数量最多,以科别比较,茜草科植物最多。这些资料显示,台大植标馆是全球已知研究密克罗尼西亚最重要的典藏资料库。

什么原因让他狠下心也要完成这件事?他说,虽知道有这些东西,但到底内容是什么,一直是个谜,感觉像个黑箱子。

虽然过去就知道台大有三大典藏:密克罗尼西亚、北桦太(库页岛)以及海南岛,选择优先进行大洋洲的清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台大约有一千多份模式标本,其中两百份来自密克罗尼西亚,其他大多为台湾本地的模式标本,偶尔穿插其他国家植标馆提供的副份。 407份模标诉说密克罗尼西亚植物相

胡哲明说,模式标本的典藏是一座植标馆的灵魂,以及重要性的指标。模式标本是一个物种分类命名的依据,每个学名都有一份命名的模式标本,是分类学上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任何物种分类都需以模式标本为比对对象,才有助于了解物种的型态差异和分类问题。

两百份是令人惊讶的数据,是台湾之外收藏最多的区域,这是启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典藏清点的关键。郑怡如论文调查期间,又发现新增179笔密克罗尼西亚的模式标本,由此确认总共407份。

整理这批典藏的意义何在?胡哲明举例说明,曾有美国研究大洋洲的研究团队,为了了解密克罗尼西亚过去的植物相,特地到日本找资料未果,让他们以为在战争中遗失了。胡哲明得知后,告诉他们台大的这批资料,令他们重燃希望。

「这些历史性的资料对于一些岛屿有特别的影响,当一个地方的植被都破坏光了,若没有这些历史纪录,就无从得知过去的样貌。」胡哲明说,即便现在的名录虽与当时有些出入,仍是一项有意义的历史观察,对于当地植物相更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植物分类上的价值就更不用说了。

诚如郑怡如在摘要所提:这是一段被遗忘的植物采集调查史。而这项历史标本的检视,填补了这个空白。

现在全世界研究密克罗尼西亚植物的人,总算知道该到哪里查资料了!不过这些植物标本,限于经费尚未数位化,研究人员仍需亲自走一趟才能知道端倪。(系列报导,续接下篇) 金平亮三于密克罗尼西亚采集的模式标本,收藏于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植物标本馆。图片来源:台湾植物资讯整合查询系统,版权声明。 台大典藏密克罗尼西亚标本清查结果(摘要): 帛琉(Palau)物种数602种,标本数1644份 波纳佩(Pohnpei)307种,标本数1054份 马里亚纳(Mariana)288种,标本数777份 科斯雷(Kosrae)216种,标本数484份 楚克(Chuuk)189种,标本数463份 雅浦(Yap)198种,标本数340份 标本中前五大植物采集科别为: 茜草科(Rubiaceae) 兰科(Orchidaceae) 禾本科(Gramineae) 豆科(Leguminosae) 莎草科(Cyperaceae) 资料来源:台北帝大时期太平洋岛屿的植物资源调查 参考资料

-

台北帝大时期太平洋岛屿的植物资源调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