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量化宽松后遗症:日本央行变身股市最大股东】

文/张思思 照片来源/维基百科

 

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几乎已经成为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最佳代名词,但经济学家也担忧央行大量买入证券资产的动作若不予以节制,很可能会扭曲资本市场正常的交易机制,如今这样的现象不但已经在日本公债市场浮现,并且随著日本央行决定要进一步扩大购买交易所指数基金(ETF)的金额,日本股市恐怕在不久的未来也会面临流动性枯竭的苦果。

根据《彭博社》(Bloomberg)报导,日本央行在黑田东彦的领导下,近几年来持有ETF的资产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若是依据现有的金额计算,日本央行透过ETF持有的股权数量,已经足以名列日经225指数当中81家公司的前五大股东名单,再加上稍早前日本央行决定要将每年购买ETF的金额倍增至6兆日圆的水准,依此速度推算,到2017年结束以前,日本央行就会成为其中55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量化宽松措施扭曲市场机制

市场专家警告,日本央行持续透过ETF大规模买入日本企业的股票,不但是用人为方式造成股价被推高的假象,导致市场无法正确反映出公司经营的绩效,并且在市场流通筹码多半被日本央行吸纳的情况下,也将日益增添投资人买卖股票的困难度;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资深策略分析师市川雅浩表示,世界各国的央行当中,只有日本央行如此过度介入股市的交易,不免让投资人开始质疑这是否是一项正确的行为。

对于日本央行购买ETF的行为,央行总裁黑田东彦辩称是为了刺激经济活动,并且提高投资人追逐风险的意愿,借此达成2%的通货膨胀目标,并强调央行在必要时仍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买进更多ETF;根据估计,日本央行截至6月底时持有的ETF总额约为8.9兆日圆,占日本股市总市值仅有不到2%的水准。

SMBC日兴证券首席计量分析师伊藤桂一表示,尽管目前日本央行买入ETF的行为似乎尚未影响到股市的正常交易,但随著未来央行购买的金额持续增加,对于那些在市场中流通股份相对较少的公司来说,就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实际流通股份日渐减少

以经营UNIQULO闻名的Fast Retailing公司为例,该公司只有大约25%的股权在市场中流通,而根据野村证券的估计,目前日本央行透过ETF相当于已经持有该公司将近一半的流通在外股份,并且此项比例在年底以前将会进一步上升至63%的水准。

此外,高盛的分析师更预估,包括知名的半导体设备商东京威力科创,以及Comsys控股在内的一些公司,其所有流通在外股份可能在明年的时候就会被日本央行全数吸纳完毕。

根据日本投资信托协会的统计,与整体ETF的总市值相较,日本央行在7月份时持有的ETF金额大约占有62%的比重,比6月份时又提高了2个百分点;伊藤桂一警告,未来在日本股市进行交易将会比以往更加困难,尤其是那些流通股份相对较少的个股,股价波动也将会变得异常剧烈。

 

《 延伸阅读 》

黄金、白银成了投资新宠
安倍再推28兆日圆振兴方案 老狗变不出新把戏?

 

快来信传媒官网,观察地球日日新鲜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