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很複雜。

這是一部片尾燈光亮起時,全影院觀眾不由自主鼓掌的電影。

每次看電影前我都不會做太多功課。一片空白的進去,一臉欣喜的出來,應該算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評價了。這部就是。

並不是因為獲了獎才去看它,而是好奇它這個名字有什麼內涵。

就像《狗十三》一樣,從名字看不出內容的影片,都值得回味。

狗十三 | 成長即偽善。?? 點一下,看影評。

影片是根據 真實故事 改編的,背景是在1962年,雖然距《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已經過了近100年,但黑人在美國的權利依然受限,地位依然低下,種族歧視也越往南越嚴重。儘管這樣,曾在白宮演奏過的非裔美國鋼琴家黑人博士Shirley,也執意南下巡迴演出,為了出行安全,開高價找了起初帶有種族歧視的白人混混Tony。講述了在兩個月巡迴演出的路上,這兩個人思想觀念的變化。

《綠皮書》是為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年代而生,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書里詳細標註著有哪些旅店、酒吧、加油站是允許黑人進入的,以及表明有哪些不該去的「日落城鎮」(在夜幕降臨後不許黑人進入)。這本書不僅幫助迫不得已踏上遠途的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免受凌辱,更重要的是:能保命。

1936年《綠皮書》出版,作者格林曾在書中寫道:「終有一日,本書將停止發行。到那時,我們這個種族將享有平等的機會和權益。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前往任何地方,並且不會感到尷尬。但在此之前,我們將繼續為了您的方便發布相關信息。」

終於等到1964年民權法案出台,種族隔離被認定為非法,黑人的夢想終要實現。遺憾的是,作者格林已於1960年去世,但他的家人還依然堅持發行這本書,直到1966年《綠皮書》才停止出版。

看到這部影片的人設,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觸不可及》。當時剛做公眾號的我,還寫過推薦:另一種人生 ?? 點一下,看文筆稚嫩的我

只不過這兩部片子的人設被顛倒

《觸不可及》:白人富貴學識高,黑人貧窮混混王,而《綠皮書》剛好相反,這樣的組合,含義更深刻。

本以為,這部被敏感的話題和不公的背景圍繞著的電影,會壓抑或難受。但沒有,這是一部令人舒服的電影。

如果讓我選三個關鍵詞作為《綠皮書》的片眼,我會選:孤獨、尊重和勇氣。

因為不被尊重而變得孤獨,

如果想要獲得尊重還需要勇氣。


1.孤 獨

有人說:最大的孤獨,是所有人認為你不孤獨。

其實,更多的孤獨,源自於得不到的尊重。

影片中的鋼琴博士Shirley,雖然他有地位有修養有才華還有錢,但並不快樂。他承認他很孤獨,和好妻子分開,和親兄弟不聯繫。

一切都因為他和黑人不一樣,和白人也不一樣。

不夠黑人也不夠白人的他,只剩孤獨。

作為生長在一片一直被好奇的土地上的新疆人,今天是我北漂的第29天。

因為前幾年在其他城市實習過,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同齡人之間對我:一個新疆來的,非專業的實習生,不能說是歧視,更多的是不理視。就是在這樣的冷暴力中,自娛自樂地度過了實習期,留下了一段「小陰影」。

所以在我來這之前是做過心理鬥爭的,甚至打電話給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叔叔,被強行灌毒雞湯:「 年輕人就該不要臉!贏得尊重靠的是能力,自尊心在這個城市是沒用的!」

十幾天的心理掙扎,被這個叔叔五分鐘給罵醒,我決定來北京了。

和上次經歷不同的是,我的同事和領導都很友好。哈!可能是因為曾經的玻璃心被我用鐵皮加固了吧,不再敏感了。

雖然他們也很好奇新疆,會不經意地貼上不安全的標籤,但看到我如此健康茁壯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20多年,他們便立下flag:一定要去一趟!

百聞不如一見。

我希望,在你對某個國家或地區、某個種族或民族帶有偏見之前,先去看看,去了解一下,這樣,你會有新的認知,大的格局。


2. 尊 重

尊重是爭取來的。

Shirley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南下巡迴演出,就是想要為黑人爭光,贏得尊重。

如果沒有像他這樣敢於證明「黑人不只是低賤」的人站出來,恐怕所謂的平等又要推後幾年了。

旅途中,當車在公路上拋錨時,路邊替白人干農活破破爛爛的黑人農民,看到衣冠楚楚被白人伺候的黑人博士,眼神說明了一切。詫異?羨慕?好像更多的是難以接受。

如果你時常因為被貼標籤而懷疑自己,或者把標籤當作不成器的借口,那連你都瞧不起自己,還有什麼資格讓別人尊重你?還怎麼證明這個標籤說的不對?

上周我在單位被派了新活:編輯公眾號文章。

按理說這可是我的強項,但當內容和形式被限定了之後,強項也變得艱難起來。

由於我的強迫症,字體大小、間距、行距都要不斷調試,直到手機觀看舒適;還需要在視頻中計分掐秒地截圖,帶文字的需要再銳化加工才能清晰;用到圖文編輯器的地方也要多加調整以防亂碼;這樣編輯一篇30多張圖、近萬字的文章,即使文字都是複製粘貼,依然要花費近4小時

當我第一天編輯完文章,發布時卻發現被刪掉了我的名字,就問了當時負責的老師,他回答說:「因為以前沒加過,如果需要的話下次加上。」 表達難過後,發了一張某官方大V公眾號最下方有編輯名字的截圖,表示這並不是我的非分要求,老師也很善解人意,接受了我的請求。

第二天的文章下方就出現了我的名字。

可能你以為我是在爭這份被千人瀏覽的榮譽,其實我只是想讓這份付出得到認可和尊重。

當我在家人群里說起這件事時,有人說我「急功近利,追著要不好」,讓我認清自己的位置。

關於實習生這個標籤,好像就是言聽計從不得反抗;或者是覺得編輯這份工作點點滑鼠拼拼湊湊一下就好了,因為內容不是原創,不值得署名,所以他們覺得我沒有資格去要求。在不了解前因後果的情況下,打著「為我好」和「過來人」的名義指指點點,我很失望。從那之後,我決定:不再往家人群發工作動態。

雖然過來人有很多經驗可談,但有些虧,只有我們自己吃上才能更快的成長。這可能是大多數漂泊在外的年輕人,給家裡報喜不報憂,草草聊工作的原因吧。

我希望,當你對人或事做評價時,都是在明事理知內情的前提下,隨口一句的打擊或指責,會讓你變得孤獨。


3. 勇 氣

當然也有其他家人理解並支持我的做法。小姨說:「要是有我這份爭取的勇氣,可能今年就升職了。」姐姐也私信我說:『如果發生在她身上,真的就忍氣吞聲了。「

現在想想,還真不知道我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氣是誰給的,我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不爭不搶不屬於我的,是我的就一定會爭取。」

影片中,Tony很不理解Shirley博士是怎麼做到,在鄙夷和歧視的眼光中還能保持笑容的,樂隊中的成員給了他這樣的回答:「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

換句話說:要想消除刻板印象或撕掉標籤,必須有很強的承受能力去忍受凌辱,再去證明膚色和地域並不影響能力。

可多數人往往熬不到最後該證明的時候。

我希望,不想被標籤束縛的你有勇氣改變,就算難以改變,也要去支持那些正在勇敢改變的人。


我既不夠黑人,

也不夠白人,

那我到底算什麼人?

「我既不是這裡的人,

也回不去遠方的家,

那我到底是誰?」

不管你是誰,

不管你在哪,

先把身上的標籤都撕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