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這個問題好冷啊==團學聯真的也算學生會嗎?作為一個曾經參與高中團學聯的學生,我覺得這問題和我沒有什麼關係啊。大學的情況我不是很清楚,對於你所說「建立一個有特色的「學生會,作為高中生,想建立這樣一個學生會無論是從想法,精力還是組織的地位都不可能讓你完成。1. 學生本身的積極性不高高中三年本身學習壓力很大,對於工作永遠只能放在第二位。許多高一剛剛加入的孩子積極性還不錯,發傳單,通知開會什麼的都還挺勤快。然而到了高二基本上就懶懶散散,沒有晉陞幹部的基本上就隱退不幹了,當上幹部的也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馬上就要選科分班,很多工作只是完成上傳下達就拍屁屁股走人,完全靠高一那羣還有著新鮮感和幹勁的新幹事完成。可以講團學聯是個建立在「每年新高一學生新鮮的幹勁」來運作的組織。當然也有一些比較負責的部長,比如說我們這屆的外聯部長完成了許多大項目,如聯繫中共四大博物館招募志願者,上海故事廣播電臺的學生招募等,她都是親力親為;爭取來的當然還有我的社團部(無恥地笑笑)每次社團查勤和報表反饋我也會親自帶著幹事去幹,有一次飛鴿傳書的活動我還是把一個人大半夜騎著破單車繞遍了虹口區的各個高中把包裹寄送到位

(冬天那個冷喲orz) 然而其他部門的幹事在經歷了新鮮期之後,看到部長的懶散樣,也慢慢懶惰下來,逃工作,逃開會,整個組織效率低下。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就拿團建部來說每年的工作只有九月份的團員註冊,敲完章一年就沒啥事兒了==2.在組織內的時間太短,想創新也沒時間我校加入團學聯的流程如下:1.暑假高一軍訓進行初次宣傳,尋找各班的骨幹。2.高一開學進行初次面試,挑去作風有問題的學生。3.高一期中考後正式面試,學生保證在年級前一百即可成為正式的團學聯幹事。4.高一期末前每個部門選取2名優秀幹事成為副部長。5.高二開學10名副部長競選選出主席,副書記和各部正部長。6.高三開學原團學聯領導班子組織代表會議選舉下一屆團學聯班子,工作徹底結束。所以每個加入團學聯的小夥伴們最多隻能在這個組織待上兩年,而大部分在高一結束時就退出了,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你的創新。哪怕老師批准了,這屆班子也都同意了,可還沒過半個學期,又換來一批新生和新幹部,人又得重新認識,想創新也不可能。3.高中團學聯的地位決定了不肯能讓你帶來什麼改變大陸的的團學聯和臺灣,香港等外地的學生會相比無論從地位還是職能上都是遠遠不及的,而且沒有組織的獨立性,主要還是靠老師的領導和安排。就我校而言,團學聯的主要決策和人事安排還有活動策劃都是團委書記一把手決定的,由我們學生組成的主席,副書記和各部部長只能在這些事項的實施上有自主權,有事缺人手時,甚至還得靠自己去貼海報發開會通知。所以說團學聯完全只是個「行政機構」而非「權力機關」,如果要完成你所說的「有特色的學生會」「創新管理模式」,就意味著你必須擁有新活動,新舉措的決策權。而高中階段,老師絕不可能下放這些權力的,而且就算下放,學生也沒有這個意願去搞,更沒有這個精力。因為高中生本身的首要任務是為了參加高考,獲得下一個高等教育的資格,對於學校小小的團學聯,能維持它的運轉,好好組織好每場會議,整理好學生的意見和資料就很不錯了,哪有閑工夫搞創新?剛看了下題主是說「院級的學生會「,那肯定是大學了,我們高中的團學聯肯定比不上的,和大學相比簡直只是在"過家家"hhhh 不過呢,在團學聯工作的這兩年裏,還是有些收穫的,

自己的交流能力和辦事組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認識了許多小夥伴,

參與了很多社會實踐,幫助學校完成了各項大型活動,總的經歷還是挺歡樂的呢。期待五個月後到大學去見見真正的學生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嗯,就醬~

瀉藥。

看到這個問題幾天的時間了,其實並不太知道應該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而且我曾經參與的是海外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下面稱為 學聯)的相關工作,學聯的性質、工作環境和內容以及方法應該都和國內學生會有些出入,所以不知道應該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回答會不會有參考意義。即使是說海外學聯也覺得難以下筆。而且這個問題過分地寬泛,對於不同的學校、學生會程度都有不同的做法,所以也是難以下筆。本來覺得就忽略不寫了的,後來覺得還是儘力來寫一點好了,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小結,想當初自己也是在知乎上提問尋求大家的建議來著,雖然建設性意見並不多(憂傷臉)。先來粘貼一下相關的問題和當初看到過的一些回答。然後我們再慢慢來說。-------------------------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42760/answer/47499458

為了這個問題翻到了原來一個問題的回答,而我之前並沒有看到,這真是挺遺憾的。

這位匿名用戶說得挺好的。看著還挺感動的,過去做學聯的回憶湧上心頭。

其中有一個點我覺得說得很有用,做活動的邏輯,必然需要有一個點來達成一個需要吸引參與者。

活動必須得靠譜,但參加活動的人是可以靠推(hu)廣(you)來的。人總是有動機驅動的,就看你能不能點到他們的穴道。類似於遊戲玩家驅動力:成就、社交、PK和搜索總款一個適合他。活動最好能涵蓋這幾個需求中的兩個以上。

比如不會運動的人一般不會熱衷去看球賽(無法滿足成就),但可以推廣時暗示現場會有有人氣的漂亮妹子去當啦啦隊啊(滿足社交需求)~但記得為了靠譜妹子還是得請到(^_^)還比如茶話會可以穿插小遊戲(社交+PK+成就 )。

再次感謝這個朋友當年提供的建議。

------------------------

回到題主的問題,有特色,想要創新或者轉型。我不知道國內學生會做特色做轉型做創新,可以有多大的空間有哪些限制,學校對於學生會有哪些要求,在這樣的前提下能夠做到哪些。

簡單說說海外學聯的特點。原則上受中國駐當地大使館教育處指導,需要時時與大使館彙報情況,每年相關負責人需要前往大使館進行學聯工作會議,原則上需要遵守全國學聯的基本規則和條例,學聯的換屆人事變動需要告知大使館教育處。需要提交每年大活動的預算策劃決算總結到教育處申請活動經費補助。需要幫助大使館教育處統計在讀中國學生數據,聯繫學生等。

以義大利的學聯為例,近年都在積極進行學聯組織的註冊工作,需要在當地政府所在學校進行註冊認可,成為一個官方註冊的協會組織。然而一旦達成,學聯法人身份確定,將與其他社會組織一樣,是合法具有身份的獨立協會,從原則上可以獨立完成任何事情。又因為西方國家的自由開放等環境,所以你所做的事只要是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們仍然應當考慮中國的情況、意識形態和大使館的建議。

下面就來說說我們做過想過的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吧。

組織結構

我們曾經考慮過三權分立、自由民主,甚至黨派競選等嘗試。執行部門,管理機關,立法機構,相互牽制,充分考慮學生的意願,由學生參與進來投票表決。成立三兩團隊共同競爭來競選學聯領導班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所剋制,盡量只說自己的好不說別人的壞,以免影響團結。而結果是過於重視流程、形式,反倒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卻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證明瞭目前還不太適合此種形式。而這要看面對的對象,在美國的一些地方學聯,由於有較好的社會環境,所以大家參與度也比較高、效果也會比較好,甚至還有可能是常態是要求。

部門和社團

對於部門我們嘗試讓他們彼此獨立,除了一些主要管理部門例如主席團、人事部、祕書處之外,其他的職能部門相對獨立,由一個熟悉學聯工作的幹部帶領,獨立完成部門工作,指定工作任務,進行部門招新,召開部門會議,在需要幫助時自行聯繫其他部門參與。社團也是類似的情況。獨立於學聯組織進行活動。自行完成活動策劃和組織,可以尋求學聯再技術溝通經費宣傳等方面提供幫助。這一點需要人才輩出,需要每個部門部長可以獨當一面,每個部長都是主席來把主席架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所有的問題。每個部門都對自己的受眾有充分的瞭解。

話說在活動組織和社團建設這一塊我有一個並沒有完全落實行動的想法。我希望學聯這個主體是淡化作用的,反而去支援各社團發展,同時也鼓勵所有學生來積極成立和運營社團,不用與學聯進行掛勾。同時社團的活動和組建完全是出於興趣,志趣相投的一羣人聚攏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玩,這羣人應當比任何其他人更熟悉這項活動,更有動力投入到這項活動的工作中去。學聯只是起到支持作用,最終活動的成果與否較大程度依靠社團的努力,這羣人希望這個活動辦成辦好,他們就應該全身心投入,而不應該甩手丟給學聯去做,如果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活動社團不上心也就失去了活動的權利。

當然這裡存在一些問題,有些人是沒有奉獻精神以及組織活動的能力的,然而只想玩,再者對於一些比賽,策劃人也不太好參與競爭,所以組織也就是意味一些犧牲。具體如何分配需要具體考慮。

費用問題

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經濟基礎覺得上層建築嘛,沒有錢都是白搭。資金主要有這樣幾個來源,學校使館的補貼,通常是一個活動一次或者是一年申請一次,這個對於一年活動開展的掌握規劃,預算策劃,以及最終活動經費支出控制都會有一定的要求。再者就是贊助。通常這一塊目前我們採取的策略是 每一次活動有多少錢,我們就用多少錢,盡量做到不浪費錢,物盡其用,在經費一定的情況下做到最大的空間最好的效果,無論是申請到的費用還是贊助獲得的資金以及向學生收取的門票等。但是我們盡量也不向學生收錢,免費入場,來了還有現場觀眾的禮物。經費補助和贊助是一次活動還是一年安排,在處理方式還是有些不一樣。

之前還考慮過收取會費這個問題,從原則上來講不是不可以,但是考慮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果一直沒有這麼做,並且由於我們的主旨是幫助當地所有的中國學生,所以進行會員制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一個非會員學生提出問題需要幫助我們不可能以不是會員為由拒絕他。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等理由,我們仍然保留收取會員費的權利。

經費問題,常常因此被別人罵,說我們申請了錢,說我們的工作人員用經費去喫喫喝喝,自己用了等等。這樣的說法往往毫無道理。任何一個組織,更別說我們是一個獨立協會,即使是任何非贏利組織,都是需要有收入來源的,有資金儲備,給員工發福利發工資,都非常非常正常,只是在於這個錢如何使用,如果是出於為了活動為了組織運營等原因考慮的,都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是無償參與工作的,無私奉獻並可能偶爾自掏腰包,所以我們安排一部分經費用於內部團隊素質拓展,內部娛樂,外出遊玩考察訪問都是可以接受的。通過對於內部福利的宣傳,也是對於廣大學生參與招新的極大吸引。何樂而不為,不必在乎某些人的言語,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小總結

總結一下吧,簡單的來說,因地制宜,根據環境制定合適的方案。

沒有必要死腦經,一條路走到黑。有問題及時改,這次錯了下次改。

有些人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就不強求,下次文娛活動再叫他。學生組織的,任何人,都有著無限的可能。不要怕事,任何事都有可能,如果想做成,就一次次去嘗試,打破原有規則來成功。在學校裏來做學生工作,仍然有天然的壁壘,不需要考慮過多什麼盈利、關係、人脈等等,幫助,合作,開心,學習,纔是最重要的。年輕有什麼可怕的,大膽去嘗試。祝好。加油。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