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时候学钢琴,好像是从Do Re Mi Fa So开始学,然后就教看谱,等到学会演奏一首曲子,就跟著大家上台表演,但是印象中我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乐趣,当时学会的长大也都忘光了。

自从看到美育奥福三岁班的教材和上课方式,我就觉得很惊喜,原来音乐可以这样教!

有看过我文章的应该知道,我之前有写了美育两岁班的课程分享,满三岁时也有去上过朱宗庆打击乐,不过比较之后我还是喜欢美育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又回来上三岁班,才上了三堂课我就迫不及待来纪录分享了! (因为是孩子自己上课,妈妈只有前三堂进教室陪同顺便了解上课方式,之后就可以在玻璃窗外滑手机~误XD 看孩子上课)

三岁的音乐游乐园一期有24堂课,共有8本音乐故事书,每3堂课会围绕著一个故事搭配儿谣和名曲赏析,每堂课都在欢乐的气氛下自然融入音乐(乐理/乐器)、戏剧(肢体)、语言(认知)和心智(品格)的学习,模式跟两岁的亲子班有些许类似,不同的是加入了乐理的东西,还有让孩子学习独立上课。

课程的顺序大致上是先带孩子跟著音乐玩>启动他们的兴趣>讲一段故事>最后才介绍乐理。

为了避免大家以为这课程只有玩耍,我先从教材内容开始介绍,以第一本【石头和泡泡】为例—

「故事大纲是主角宝宝在吹泡泡,蝴蝶也来一起玩,但是牠们不让屁股有刺的小蜜蜂加入,怕会把泡泡刺破,结果小石头出来主持公道,陪小蜜蜂一起玩,因为石头和泡泡不一样,石头又硬又坚固不怕被刺破,于是大家一起玩不同的游戏,皆大欢喜!」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把孩子们这阶段可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情景置入故事中,引导孩子去关怀别人,加入品格教育这点是美育教材最有特色的地方!

其中还带入了语词的认知:泡泡=轻轻的、软软的 / 石头=重重的、硬硬的 

F996DA9C-5594-4B18-B1EF-6AAC399995C1.JPG

故事中的歌曲《吹泡泡》包含了四拍子三拍子

老师带著孩子们边唱:「我最喜欢吹泡泡~1234567~」依序指著四只蝴蝶,就学会了四拍子

接著指三颗一组的泡泡,边唱:「吹泡泡~吹泡泡~吹了一个大泡泡」,就学会了三拍子

36FAC5C8-364A-460E-BF24-91C20551596B.JPG

老师也会在黑板上带著大家一起指~

IMG_2727.jpg

还有名曲赏析《水族馆》跟著音乐指图谱,把原本只能用耳朵听的音乐转化成用眼睛看的图画乐谱,

弯弯曲曲的蛇代表[滑音],水草和小鱼代表[反复记号],配合孩子的发展,用故事和图像带入乐理,

等之后长大一点看真的乐谱时,就不会觉得死板板没生命了!

(下图中的亮晶晶贴纸是回家亲子一起完成的)

984B9D9C-D814-40B5-B60E-85C1988B6570.JPG

除了乐理之外也会认识乐器,听著名曲《化石》指出是下图中哪一种乐器

1A4EF42C-B4F0-487D-8424-3108AC0A1E76.JPG

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搬出乐器本尊来让孩子接触

 

IMG_3016.jpg

IMG_3021.jpg

 

介绍完教材再来看看快乐的上课画面~

光是《吹泡泡》这首歌就用了好几种道具来玩,可以打鼓、拉绳子、追泡泡...

IMG_2711-1.jpg

 

萤幕快照 2018-03-30 12.21.26拷贝.png

IMG_2846-1.jpg

还能听辨声音大小跳进大圈或小圈上

IMG_2854-1.jpg

还有听名曲玩气球,或是角色扮演当小丑鱼,课程真的非常活泼!

萤幕快照 2018-03-30 12.19.24.png

萤幕快照 2018-03-30 12.31.19拷贝-1.png

 

我们这期很幸运被内湖分校的班主任张嘉真老师教到,听说她是很少在开班的,有个妈妈私下问我,班主任很少开班,在教学上会不会生疏?

我必须说她真的非常有经验,而且很会观察孩子,像是第三堂课我本来还觉得小皮怎么一直脱序,

结果下课后她跑来问我小皮是不是不舒服,一摸他的头有点热热,过没多久就烧到39度!(妈妈自己也太脱线 XP)

 

还有我跟张老师说,很担心孩子脱序时会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她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她说:「上音乐课如果每个孩子都乖乖跟著作动作那多无聊!」

而且如果孩子发明了新动作,她也会把孩子的创意加入教案中,我听了很感动,因为之前在别的地方上课,孩子总是会被规定要跟大家一样,这才知道原来音乐课是可以这样学的!

小皮真是上辈子烧了好香,才能遇到美育奥福这些超棒的老师!

 

这篇文章不只是分享课程,也希望让爸妈们了解,音乐教学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