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俊豪/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在2008年12月23日贈送一對大貓熊「團團」與「圓圓」給臺灣,然而,這對「國寶」來臺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原來,當初大陸發起貓熊命名投票,選出來「團團」與「圓圓」,因為名字太過「統戰」,使得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拒絕接受,一直到國民黨重新執政纔出現轉折。

團團與圓圓來臺灣,可以說見證兩岸關係變化的冷與暖。2005年5月3日,當時擔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返臺沒多久,時任國臺辦主任的陳雲林便宣佈要向臺灣贈送兩隻大貓熊。

▲▼大熊貓團團與圓圓。(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團團與圓圓今年來臺滿十週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之後,兩岸的專家便展開「海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組織還委託大陸媒體為兩隻貓熊徵集乳名。2006年,大陸中央電視臺在春節聯歡晚會舉辦「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大貓熊」投票,總共有1.3億名觀眾透過簡訊和電話參與,最終選出「團團」與「圓圓」。

可惜的是,雖然名字取好了,但執政的扁政府認為「團團」與「圓圓」名字太「統戰」,也就是藉著贈送貓熊「喫臺灣的豆腐」,在意識形態上「統一臺灣」,因此拒絕接受貓熊來臺。當時政府給的理由是,貓熊贈送的過程不僅增加貓熊的痛苦,移到臺灣也會花很多錢,應該把經費省下來保育臺灣本地動物或在大陸照顧更多貓熊。

▲大陸央視報導圓仔學會走路。(圖/大陸中央電視臺)

▲央視報導圓仔學會走路。(圖/大陸中央電視臺)

然而,當時有臺灣媒體就此議題發起民調,受訪的民眾裡有65%認為受贈貓熊與國家主權無法劃上等號,僅19%的人認同接受貓熊來臺就是對臺灣的主權造成傷害;針對照顧問題,47%的民眾擔心臺灣氣候不適合貓熊居住,27%認為臺灣有能力為其提供適當的居住環境。

團團與圓圓就這樣一直拖到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纔在2008年12月23日來臺,並在2013年7月6日生下「圓仔」。而臺灣則在2011年4月16日回贈大陸一對長鬃山羊與臺灣梅花鹿,完成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的歷史性一刻。

影/已物色10名帥哥! 陸「熊貓之父」張和民邀圓仔登陸相親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圓仔。(圖/記者湯興漢攝)

▲圓仔已經到達「適婚年齡」。(圖/記者湯興漢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