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太多人就「爾晴的身份」展開討論。有人說她是漢軍八旗,有人說她是滿洲人,有人說她是包衣奴才,有說她是上三旗,有人說她是下五旗包衣……

各種說法不一,且都捕風捉影,根本弄不清楚八旗、包衣到底是啥意思。

另,我其實先寫了一篇關於為啥爾晴一生的軌跡就是個悲劇的文章,但因為和其家族出身和地位有非常重要的關係,所以今天專門說一下爾晴的出身。

我先說結論,然後再論證。

喜塔臘·爾晴,正白旗包衣滿洲籍。

論證如下:

1.為什麼說爾晴是滿洲籍?

爾晴是喜塔臘氏,喜塔臘是滿洲姓氏。

2.為什麼說爾晴是包衣奴才?

爾晴和明玉的對話中,明確說他祖父雖然位極人臣,但內務府包衣奴才的身份永遠是一個抹不去的烙印。在大街上遇到八旗旗主,即使他是尚書(放今天相當於正部級官員),也得下馬拉鐙、伺候主子。

3.為什麼說爾晴是正白旗籍?

首先,《延禧攻略》第26集第13分鐘,爾晴和明玉的一段對話,爾晴說「上三旗」由皇上直接管轄,升遷自然比較快,她祖父就是藉助這個優勢,加上政績突出,才做到刑部尚書兼議政大臣,位極人臣的。說明爾晴家族是正黃、鑲黃、正白中的一旗。另外,上面說爾晴家族是內務府包衣,請注意,只有上三旗的包衣才能在內務府工作。換句話說,在內務府工作的人全部都是上三旗的人。

其次,爾晴這個人雖無歷史原型,但爾晴的祖父喜塔臘·來保,歷史中確有其人。而歷史上的喜塔臘·來保就是正白旗人。

綜上所述:正白旗包衣滿洲籍。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又要反駁了。不是皇上給她和傅恆賜婚的時候給她抬旗了嗎?既然是正白旗,需要抬旗嗎?

的確,正白旗一般來說,不需要抬旗。

因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統稱為「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掌控。也就是說「上三旗」的旗主是皇上。他們三旗同等尊貴,我常年翻清史資料,目力所及,尚未看到由「正白旗」或「正黃旗」抬到「鑲黃旗」的情況。因為沒有必要。

但請注意, 八旗中每一旗分別又分六種旗籍,以正白旗為例:

1.正白旗滿洲籍;

2.正白旗蒙古籍;

3.正白旗漢軍籍;

4.正白旗包衣滿洲籍;

5.正白旗包衣蒙古籍;

6.正白旗包衣漢軍籍。

上面已經論證,爾晴家族屬於「4.正白旗包衣滿洲籍」,而「包衣滿洲籍」,說白了就是「滿洲籍」的奴才,「包衣」本來的意思就是「家裡的」「家下的」,就是「家奴」的意思。

這就是為什麼她是上三旗中的正白旗、為什麼她滿洲人(而且喜塔臘氏在清朝還出過皇后),卻依然是一個「宮女」而非「妃嬪」的緣故。

因為她是正白旗的包衣奴才,所以只能參加內務府選宮女的選秀,而非戶部選妃嬪的選秀。

所以她儘管是正白旗,她仍然需要「抬旗」,由4.正白旗包衣滿洲籍,抬到1.正白旗滿洲籍。只有這樣,她纔能夠擺脫包衣奴才的命運和身份,也纔能夠和富察·傅恆門當戶對。

以上,自認為很清楚地解釋了爾晴這個人物的身份,如果再有疑問,可在下面留言討論。同時,也是為我明天的更文做一個鋪墊,討論一下爾晴的性格形成和人生悲劇的原因。

最後,說幾個大家可能有困惑的小問題。

1.為什麼會有包衣奴才這個制度?

明朝末期,滿洲人在遼東時的經濟生產和社會制度比明朝要落後得多,甚至可以說還保留了古代的奴隸製作風。他們講等級、尊卑、主奴、貴賤,有著嚴格的區隔。

2.包衣都是由哪些人構成?

滿族平民犯罪之後淪為奴隸,滿族平民被家人欠債之後變賣淪為奴隸;

家生奴婢,就像《紅樓夢》中多次提到的像小紅這樣的父母都是家父奴僕的家生子;

戰爭掠奪來的俘虜,比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們祖上就是在關外被清軍俘虜去的。

3.包衣奴才的地位是怎樣的?

主子心中的奴才,是下賤卑微之人,可以任意宰割處置,並不犯法。比如一個人雖然官居極品,但因他曾經是某家的奴籍,所以不管他現在是什麼官,他舊主家有了喪事,他必須到舊主家去充當「吹鼓手」,因為這個行噹噹時就是由下賤人來做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