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後中)18日在台北國賓大飯店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107年7月份例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讀者投書:張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

日前,蔡英文總統受邀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她在回應有關台灣本土化和國際化的問題時說,現在年輕人的語言能力普遍比上一代好,許多小朋友會用外語在線上學習新知,所以年輕世代比我們有國際化。蔡總統會有如此的回應,可能是她不清楚整體年輕人的外語現況,亦或是教育部長懸缺過久,她不知道教育系統已出了狀況。

語言是一溝通工具,是吸收新知的有效方法,筆者亦相信下一代的外語程度,比上一代好,但卻不是普遍現象,因為錯誤的教改,使得入學方式的多樣性,造成城鄉教育的落差,大學林立加上少子化,導致教學的內容和品質,必須隨學生的程度調整。因此,有經濟能力且有心的家長,會專注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在選擇高等教育學府上,但這樣的家長並非多數。雖然家境小康,有上進心,有興趣的學生,會積極充實自己在外語上的能力,但有如此企圖心的學生已不多見。

教不嚴,師之惰。說來慚愧,筆者從事教職近三十年,服務的學校屬於高教的中上段,深深感受到就讀英語學系學生的程度每下愈況,目前程度合格的學生恐只占全班的半數。問其念英語系的原因,主要在於家長要求,因為英文不好,比較好念,換個興趣,可接觸外國人等,筆者還遇過連英文字母都念不齊全的學生,真正想在既有基礎上,求取更高知識的學生不多。五月間,筆者和北部幾所學校的教師商討國際研討會之事,大家的共識是,現在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待加強,部分教師甚至表示無法再接需使用英文的產學合作案,可見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並非像蔡總統所言。

年輕世代使用網路者多,但用於學習者少,大多數是用在社群連結,追娛樂新聞,缺乏對國際重大新聞的關心。二0一六年英國國際市場調查機構Ipsos Mori將台灣評為「國際無知度」第三名,僅次於人口龐大的印度和大陸,以說明一切,這也反映出校園中有外籍生,對本國生的外語能力和國際觀的,不一定成正比。

國際觀的定義可從宏觀和微觀探究。宏觀上,是以國與國,或國與國際重要組織間的重疊互動,其過程和結果對全球的影響。意即,年輕人應該知道國際間任何關係的變動,所產生出的蝴蝶效應,對相關國家,甚至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連動結果。微觀上,是從國際關係的互動中,了解其發展對國家和個人的利弊得失。意即,青年人應該知道國際關係的變動,將影響國家的發展,個人生涯的規劃,家庭組合的要求,職場選擇的優先。然而,現在的學子能清楚指出我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的位置屈指可數,更遑論知道東南亞國協的歷史演進。

蔡總統出席三三會,應該抱著聽取經濟發展建言的態度,但所表現卻像是在參加辯論會。蔡總統表示施政的目的是為下一代打拼,但所言卻是反映出遠離年輕世代的想法與現況。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