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更新,目前南方小島的問題就是僅隔一條河的同胞太缺乏溝通和了解,作為內地人完全想不明白他們這麼鬧是為了什麼。

如果答案是確定的,那麼文明演化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人類是否會進化成無縫互聯的共生體?消除AT Field,融入LCL海(●—●)?

個人以為文明史上起到核心推動的發明似乎都圍繞增進人與人在思維和物理上的交流和溝通(傳播,交通,通信等),每次有這種核心的進步,都會推動文明大幅度的進步


謝邀。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嚴格意義上來說,叫做「後城邦時代」。

其實還沒有脫離城邦時代的範疇。

有一件事情很有趣,我們發展到今天,其實一直是繞著「軸心時代」運轉的。

軸心時代是哪個時代?

公元前500年前後同時出現在中國、希臘、以色列、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文化突破現象稱之為「軸心時代」。

具體情況題主可以自查。

這個時代之前,所有的人類幾乎處於「茹毛飲血」階段,所有的生產力基本消耗在維持整體人類基本生存的這個樣子。

這個時代之後,人類突然像開了掛,一路走到今天。

這個時代發生了什麼?

包括但不僅限於上述地區的人類聚集起來,進入了城邦。

為什麼要聚集起來?聚集起來有什麼好處?

前一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長,就是說原因比較多,但是,不是本回答的主線,建議自查,但是這些原因裏包括後一個問題的解答,所以,我把兩個放在一起,方便解讀。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溝通和交流。

至於溝通和交流有什麼好處,也不是本回答的主線,建議自查。

題主其實是很敏銳的,這個問題很好,在現在知乎的問題裏算是一股清流。

我也是很喜歡回答這種問題,也算表揚我自己。

亞裏士多德斷言:人類天生是社會性動物。

其實他的原話裡面「社會」是「城邦」的意思。

這句斷言有三個意思:

1、人類是動物。

2、人類是「合作」的動物。

3、「合作」是人類的本能(天生)。

總之,人類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動物,稟賦優異。

動物的本能是什麼?

生存和繁衍。

普通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怎麼辦?策略是什麼?

廝殺:族羣外廝殺,族羣內廝殺。

領地:族羣外排它,族羣內排它。

所以說廝殺和排它是動物的基本策略,一些高度社會性的動物,比如蜜蜂和螞蟻,它們的單個種羣的個體數量也是有限度的,就是說,排它的閾值不高。

這個策略帶來了什麼?

現在,它們在野外,在養殖場,在動物園,任由人類予取予奪。

人類呢?幸運滴得到了「合作」的稟賦,採取了和動物不一樣的策略。

溝通和交流,在城邦裏合作。

動物性難免,但「合作」成了主流。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小宇宙爆發了。

這個問題很深,提示就到這裡,我正在寫一篇硬核的科幻小說《地球前傳-天外來客》,因為版權的問題,在起點首發,其中一條主線講的就是這個。

另外提一句,人類已經並將越來越接近「城邦時代」的天花板。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後的軌跡是一根無限逼近的曲線。

要麼被天花板壓著,要麼打破天花板,開啟另一個全新的軸心時代

那邊,有一個中宇宙等著。


偷偷打個廣告:保衛瑰麗珍稀的生命,捍衛美好溫馨的生活,浴血奮鬥,浴火重生。

硬核科幻文,極硬核,極燒腦,喜歡無腦文的讀者勿入。

小說主題:探討智慧生命的科技和倫理衝突。

科學向的技術細節和圍棋向的專業描繪將會非常精彩,也會非常燒腦。

人類未來策略推演,生物智慧,人工智慧,圍棋和宇宙智慧生命命運的交織,物理世界的重構和改造,文明衝突,滅絕和新生,正邪搏鬥,忠誠不渝的友誼,刻骨銘心的愛情,盡在此書中。

求愛好者們對本文科技向和圍棋向的內容做技術把關。

一萬光年:地球前傳-天外來客 [1] 隕火?

zhuanlan.zhihu.com圖標一萬光年:地球前傳-天外來客 [2] 玲瓏劫?

zhuanlan.zhihu.com圖標一萬光年:地球前傳-天外來客 【3】藏貓貓?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如果溝通和交流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那麼封鎖和拒絕也會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不然今天的知識產權保護就應該被判反人類文明罪,特朗普的隔離牆就應該被判反人類文明罪。

我比較贊同溝通和交流是促進文明發展的現實方法或手段,而核心推動力我認為是人類有極力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這一有別於其他一切生物的行為,這是本質行為,非方法或手段的過程行為,我甚至懷疑在原人類中是一羣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的人,纔有幸成為今天的人類,而缺乏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的那部分人就滅絕了。不可否認溝通和交流的方法或手段能帶來效率。

是極力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得到的豐富的知識和能力形成了今天的人類文明,也是將來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每個人追求的生物體驗都不會完全相同,儘管有人在極力用標準和價值觀想將人類統一成一個整體,形成步調一致的機器人,但現實在人類這一本質行為面前這些都是徒勞的,自然界有熵增必然,人類這一本質行為也有熵增的必然,所以人類不會進化成無縫互聯的共生體,但會進化成以相同興趣、愛好聚集的不同生活體,並且會不斷細化,組合。

人在體驗到第一份食材的味道後,就不斷地給其添加不同輔料,去追求體驗更多樣的味道,這樣的積累就形成了現在的飲食文明,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明,如現在東西方飲食文明。人體驗到第一個單音,就不斷地給其添加不同的輔音,去追求體驗更多樣的問候,這樣的積累就形成了現在的語言文明,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明,如現在東西方語言文明,等等,小到一根針,到大意識形態無不是這樣,人類在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中依據興趣、愛好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方向,過去這一切是在生存競爭下不自覺完成的,希望現在有更多人能主動意識到這一點,追求自身生物體驗多樣性是人類之所以能站上自然頂端核心推動力,為此,人類更應該關注人類之間的不同興趣、愛好,其社會設計應該是追求讓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讓他們以興趣、愛好聚集生活,而不是為生存而聚集這種低生產力條件下的生活。


謝邀。

很遺憾,這個問題我要回答的是「否」,雖然題主在問題中急切的想要得到「是」的回答。

核心推動力,其中的「核心」應該是指源泉、根源,應該是指客觀需求或者目標驅動。溝通和交流顯然是「方法」而非目標,它應該為更深層次的目標服務,而非目標本身。至少在現階段的人類文明來看,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都未對我們開放,探索仍為更高目標。

我認為,人類文明第一目標是生存,第二目標是更好的生存(即發展),這兩點纔是人類文明發展最核心的推動力。

毫無疑問,溝通與交流在為生存核心服務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無論多麼重要,都是輔助性的。

這個問題其實還有很多變化,比如說人的本性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社會的本質是建立在利益相關性上還是精神同一性上?物質和精神哪一個具決定性?

這是個信仰問題,很難說什麼對錯。

其實題主在問題本身的提出中就已經不自覺地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你看問題的最後一句:「每一次核心的進步,都推動了文明的進步」,這句話你想想,為什麼要用最後一段文字來證明你的想法呢?難道不應該是因為xxx的進步促進了溝通和交流,這樣才符合邏輯嗎?可見,你思考的根源在於文明的「發展」上,這就是核心的體現。


謝邀!是的。溝通與交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但和誰溝通和交流很重要。人類是宇宙產物,是否有能力超出正常的溝通與交流渠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問題。更多人是沒有辨證思維的現有理論背書者,洗腦後是不具備質疑思想的。但恰恰質疑是推動進步的源動力。所以說溝通與交流的模式辨證是很重要的,正反推動都有可能的。


在求同存異的交流中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交流和溝通才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動力。


不是

促使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是生存

從古至今


某種程度上是,還有別的因素,說核心,可能


這是必然之一


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促進人類文明


表述雖然不夠精確,但也算是一個真命題。照此推算,語言的最終大統一會將人類聯結成一個共同命運體,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雖然很難實現

你高中政治課是不是打瞌睡了?

高中老師有講過這個問題。

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是——生產力

溝通交流的方式、頻率、發展,都依賴於生產力的發展。

比如我們人類溝通的開始——語言的產生。

原始人掌握了生產「火」的技術,才能獲取烤熟的食物,更高的營養促進了大腦的進化,才能產生複雜的語言交流。


得看和誰溝通交流。

十字軍東徵,事前大家有沒有溝通交流呢?大家溝通交流的是,殺人,然後上天堂享福,這是上帝的旨意。然後大家一起溝通交流一下戰略戰術。

人和人的溝通交流,是不是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得看大家是不是理性人,服不服理。如果搶劫硬要說是替天行道,那你和他如何溝通交流?另外如果大家被情緒控制了,修昔底德陷阱就是相互溝通交流出來的,越交流陷得越深。

當人獨處的時候,問自己一些問題,也就是問天問地,你可以把這看成是和神的交流。不信神沒關係,和佛交流,和馬克思交流,和天地交流,和道交流,和自己的潛意識交流,無論怎樣,你喜歡就好。這時,你可能沒有答案,但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就有答案了。修道者多數時候能夠立即知道答案,就像有人在回答他一樣。你能不能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關鍵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準備好,世界有沒有準備好。

你獨自一人時,誠心誠意的交流,就會帶來文明的進步。但這也要看你是否清除了自己頭腦中的毒素。如果你一人越想越發狂,越想越痛苦,說明你還被情緒控制,思想被感受和情緒控制,而不是情緒被思想控制。不清空自己的頭腦是無法與天地交流的。致虛極,守靜篤,才處在與天地神明交流的頻道。

總的來說,被情緒控制的溝通交流是無益的;清除一切雜念,保持頭腦空靈,不被情緒控制,說的通道理的溝通交流纔是有益的。不能思考盲目迷信的情況,溝通交流不能促進文明的進步。


謝邀。

我認為溝通與交流是推動文明進展的最大的推動力。無法否認的是,人類依託於記於紙間的文字而探索過去,也通過探索過去來不斷完善現世的整個社會背景。

在瞭解「過去」和把「過去」擺在眼前讓更多人瞭解這個社會的過程中,人會因為「我不能相信這個事實」而去選擇探討與研究,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溝通。這種溝通有兩種,一種是和同樣想法的人溝通,一種是和撰寫書籍和自己有同樣想法的古人通過書籍而溝通。

如果上面的溝通結束後,就會延伸至第三種溝通,對外國的溝通。通過互相的文明輸出推動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從而推動多種優秀文明的融合。

但這種「融合」是相對獨立的。你不可以取代我,我不可以取代你,因為我這個是來自於我的歷史和現世的反思得來的,你那個也是。我們不能忘了「自我」,也不能去奪取別人的「自我」,那是無效的,站不住腳的。

所以你所說的最後文明一致化這一點,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不是基於別的,僅僅是基於「慾望」。人有「自私」的慾望,由人組成的社會也有,由社會組成的國家也有。

所謂的控制慾望和減少慾望,從出發點去了解,也就是放大自己慾望去削減別人的慾望,因此說,人是無法消除慾望的。


不是,核心是思維能力,溝通和交流只是輔助


謝邀。

對此沒有研究,所以不長篇大論贅述。

如果我們把整個人類族羣看做一個整體,目標和所有物種的目標一樣的話,那麼如何能夠生存得更久,更舒適,就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化的方向。

從這點來看,是科技在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化。

而科技的推動力就很多了,譬如戰爭,譬如個體的各種需求。但如果追本溯源,我們會發現科技最原始最核心的推動力,其實是人類的好奇心。

譬如阿基米德,譬如牛爺,譬如坦叔,譬如譬如人類歷史上無數個牛逼哄哄的名字。

至於題主所言的溝通和交流,只是一種相對低級的需求啊……


我認為是人類本身的慾望,發展的慾望。

上次看到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發展」,既然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等到這樣的問題普遍存在的時候,人類發展大概就放緩了。


個人認為是戰爭和掠奪,已及人類的貪婪,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動力


當然。我們把低熵作為文明的標誌。所謂低熵就是降低不能做功的所有能量損耗。而溝通交流與協作就是讓全社會的熵降低。這點在西方寫入了聖經就是巴別之塔的故事。而現實中就是為什麼和歐洲幾乎一樣大的地域卻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因為我們同文同種。哪怕不同種也會自認一個共同祖先的分支。而一旦進入漢語這個體系哲學社會認知道德等等在潛移默化下也會慢慢趨於統一。於是中國就如同學會了九陰真經的高手。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自己答一下。很多人覺的不是,但我覺得溝通和交流效率的不斷提高,由此帶來的聚集和湧現效應,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核心動力。

有人說是生存,有人說是慾望,也有說資源的稀缺,但是我認為到了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後的現在,中國已經向世界展示瞭解放一點點生產力和創造力能夠怎樣把巨大的人口轉化成人力資源和增長的源泉。Elon Musk那樣的瘋子的所作所為也在證明,我們可能正在邁入一個新時代,即基本的生存和繁衍問題已經解決,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只受自己的想像力和眼光限制。

以現在的地球資源和人類技術水平,保證全人類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是足夠的,鑒於高收入國家出現的低生育率趨勢,可以認為如果其他國家都能進入高收入水平社會,人類已經解決了在地球上沒有行星級天災情況下的生存問題,但是仍然有數億人缺乏足夠的安全的食物,水,藥物和住房。是人類缺乏能力嗎,我覺得是政治問題,說白了是溝通和交流障礙導致博弈中無法達成更好的均衡。

僅僅考慮生存的話,可能陷入馬爾薩斯的陷阱。科技,文化,商業,政治,這些隨著人口聚集出現的湧現機制本身就能解決生存和生存的更好的問題,否則為什麼三十年前全世界都認為中國無法養活,而今天中國的多到產能要向全世界輸出,為啥,因為稍微解放了一下勞動力。想想非洲的十億人口的人口都能夠享有基本生存和醫療保障,教育和上進心的話,能夠帶來多大的生產力和市場,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多少年,新的通信,交通和傳播方式能夠帶來的遠遠超過想像,人類的潛力也遠遠超出地球可以容納的範圍。

所以,我認為溝通和交流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讓更多人接受現代文明,加入全球經濟的博弈和發展,分享文明的成果,實現永久的和平繁榮,就可以解決文明從基本生存的後顧之憂,走向更高階段,比如星際開發,研究終極宇宙問題之類的。而現在最重要的技術進步都是圍繞著溝通和交流,以及信息的高效處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