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石橋之戰

奧保鞏第二軍於6月15日擊退西伯利亞第一軍團,攻佔瓦房店;

至6月19日,大久保春野中將的第6師、秋山好古少將的騎1旅在大連灣登陸完畢;在南山之役受損的第3、第4師亦得到補充,至此,第二軍建制完整,共轄第3、4、5、6師,騎、炮兵各1旅,共6.5萬人;

中東鐵路瀋陽通往金州半島的樞紐站是大石橋;俄佔東北時期,旅順是太平洋艦隊軍港,俄國人將營口開闢為國際自由貿易港,在大石橋有一條鐵路支線通往營口;

在瓦房店敗退後,斯坦博格中將奉凱勒伯爵命令率第一軍團駐守大石橋;

在第6師和騎1旅歸入建制後,奧保鞏全軍開始向北方逐步搜索前進,目標直指大石橋;

庫羅帕特金元帥得悉奧保鞏北上後,認為第一軍團此前面對建制不全的日第二軍尚且不敵,此刻面對兵力已增加一半以上的第二軍,斯坦博格第一軍團相形下愈發強弱懸殊;庫帥乃從瀋陽調尼古拉·扎魯巴耶夫中將率領的西伯利亞第四軍團南下,會同第一軍團共同捍衛南滿鐵路樞紐、瀋陽的南大門-大石橋;

對俄軍有利的一點,大石橋不同於瓦房店,自俄國佔領東北以來,便開始在大石橋修築要塞;第一、第四兩軍團進駐大石橋之後,更是在庫帥和凱勒將軍命令及監督下,日夜趕工構築各式碉堡、壕溝、通電鐵絲網、地雷區;兩軍團共有兵力6萬餘人,與日第二軍兵力很是接近。

奧保鞏的戰術,是令秋山好古率其騎1旅8千人遠涉大石橋以北,插入海城與大石橋之間,一方面破壞俄軍後勤補給線,一方面切斷瀋陽、遼陽俄軍對大石橋的增援,一方面令俄軍大石橋守軍軍心動搖;以第3、5、6師進行正面強攻;以第4師為預備隊;

7月7日,第二軍到達大石橋,開始逐次拔除俄軍外圍據點;

7月24日5:00,日軍開始總攻;

當日19:30,奧保鞏見俄軍防守嚴密,日軍難以突破,下令暫緩進攻;

22:00,日軍趁月色皎潔再次強攻;23:00,大石橋6萬俄軍逐次撤退;25日白天,日軍各師小心翼翼進入大石橋,俄軍已渺無蹤影;

俄軍撤退原因:

1、扎魯巴耶夫與斯坦博格中將獲悉凱勒將軍在摩天嶺陣亡,日第一軍正在西進中;

2、俄軍獲悉野津道貫第四軍正由大連灣北上開赴大石橋;

3、秋山好古騎1旅不斷襲擾俄軍後方,令俄軍兩位司令官如芒刺在背;

4、24日當日白天平均氣溫34℃,俄軍在戰場上許多人中暑;據說日本人比俄國人耐熱。(看來遼寧的高溫天氣不是從現在纔有的,工業發展導致地球暖化很值得質疑。)

阿列克謝耶夫總督對於斯坦博格、扎魯巴耶夫兩司令官未經請示便擅自撤退,憤怒不已,要求嚴懲;庫羅帕特金則認為二將當機立斷,措置得宜;(將帥之間南轅北轍,如何作戰?)

奧保鞏意外以輕微損失奪取軍事重鎮大石橋,為日軍打開了進軍遼陽、瀋陽的南大門;而一場大會戰也煙消雲散;

7月26日,第二軍順便佔領了已無俄軍的營口;

二、析木城之戰

7月28日,野津道貫第四軍開抵大石橋,大山岩元帥令第二軍的上田有沢第5師與第四軍的大久保利貞第3後備旅互換建制;

黑木為楨第一軍西進到達大石橋-海城一線的最後一關是析木城(大石橋以東50公里),守軍為扎蘇裏奇中將率領的西伯利亞第二軍團和帕維爾·米申科少將率領的後貝加爾哥薩克騎兵師,共3.3萬餘人;

7月31日凌晨2:00,野津大將率其第四軍共34400人對析木城展開總攻;大山岩元帥又令第二軍派出大島義昌第3師開赴析木城以北,截斷俄軍歸路;

戰至當晚23:00,庫羅帕特金命扎蘇裏奇與米申科撤守析木城,退往海城,與第一、第四兩軍團會合;第四軍遂於次日清晨進佔析木城;

至此,日軍第一、二、四軍會師在即,俄軍四個軍團亦麇集一處,日俄戰爭的第一場大決戰一觸即發;

(注1:凱勒伯爵陣亡後,尼古拉·伊萬諾夫中將於7月18日接任第三軍團司令官;

注2:大石橋、析木城兩戰,俄軍共傷亡3千餘人,日軍傷亡2千餘人。)

三、第三軍兵臨旅順

旅順港共有俄國人8.7萬,其中軍人5.8萬餘人,其中太平洋艦隊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官兵共1.8萬人;旅順各要塞各式火炮共計650門;所有炮臺、明暗堡、地下通道均由鋼筋混凝土澆築;陣地以外,密佈通電鐵絲網、地雷區;

(注1:火炮中有134門是面對旅順外港的;

注2:旅順攻堅戰開始後,俄軍從當地俄籍居民中招募了義勇軍6千餘人,使得其陸軍總兵力達到46600人。)

俄軍陸軍第一指揮官為關東軍總司令阿納託利·斯托塞爾中將,第二指揮官為旅順要塞防守司令官康斯坦丁·斯米爾諾夫中將;

(旅順戰役期間的旅順內港)

6月26日,乃木希典第三軍在旅順以北的前進陣地構築完畢;軍司令部設於柳樹房;

由於從1902年英日同盟條約簽訂開始,日本謀劃進攻滿洲,日本海軍即將旅順納入自己的作戰區域,因此日本陸軍並未對旅順進行全面、詳細的情報收集;此刻乃木希典對於旅順俄軍各火炮炮臺、機槍射口、雷區位置一無所知,這對於以情報戰著稱的日本來說,著實是一大敗筆;

7月3日,乃木大將命令第1、第11師對旅順展開摸底進攻;

此時第三軍建制:

軍長:乃木希典大將

參謀長:伊地知幸介少將

炮兵總指揮:豐島陽藏少將(他也是日本陸軍野戰炮兵司令官)

東京第1師師長:松村務本中將,下轄第1、第2旅;

善通寺第11師師長:土屋光春中將,下轄第10、第22旅;

後備步兵第1旅:隠岐重節少將

軍直轄3個炮兵團+1個攻城炮營;全軍共有兵力4萬人;

(注1:第1師在金州南山之役傷亡較大,乃木希典陣亡的長子乃木勝典即隸屬第1師;乃木希典本人亦出身於第1師;此刻他的幼子23歲的乃木保典少尉正在第1師第1旅第15聯隊服役。

注2:後備步兵第1旅6月5日自新潟兵營出發時,旅長為友安治延少將;6月25日在大連灣登陸;7月21日,友安治延調任後備第11旅旅長,隠岐重節少將接任。)

至7月底,在付出5795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後,第三軍總算大致摸清了俄軍的火力、兵力配置;乃木希典向大山岩總司令報告:以現有兵力,絕無可能攻克旅順。

大山岩決定從國內增調金沢第9師配屬第三軍,師長大島久直中將(男爵);

註:主圖為決定旅順攻堅戰勝負的爾靈山,又稱203高地;下圖為從爾靈山望向旅順內港,剛好在日軍最大口徑火炮覆蓋半徑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