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前与鸟老板讨论,他决定开始开发进气铝管的产品,到我自己全面改装进气系统 Simota 进气系统,开启了我对车子进气系统的研究与各项大大小小的改装实验,甚至对于坊间各种进气的改装品,也都去了解一下运作的原理。所以就写了一系列的进排气文章,包含上一篇的可变进气歧管与可变涡流系统

当年在制作铝管时,曾经和鸟老板在讨论要不要做一些特殊的设计,包含像是枪管里的弹道螺纹或是塞个导风扇等等,但这些天马行空聊天的讨论下来,不外乎牵涉的就是制作成本是否与功效能够符合比例,甚至也有厂商上门推销展示电子式涡流扇塞在铝管里,电源一启动风扇就狂转吹出空气,效果酷炫价格也不便宜。但是仔细再想想这些设计对于进气是否真的有帮助吗?

在我以往的介绍进气系统系列的文章,都有谈到几项重点,容积效率、空气流速等等,进气通道当然希望是光滑面让空气能快速流过,所以有些小改装会著重在节气门抛光、换矽胶管、铝管等,这种方式会有些效果,刚装上去开车也是会有感觉,车子的油门变轻了,也会很滑顺,但是能够改善的空间幅度就只能这样,没法变得更猛。

有一些改装是想要加速空气流速制造一些涡旋效果,就会在进气管里做不同的口径与形状设计。我个人没试用过这样的产品,但是依造我自己对进气的知识,这种固定式的形状设计,在面对引擎不同转速下需要不同的空气流量时,就会有瓶颈发生,低中速效果应该或许不错,一旦到了高速就会面临进气不够的问题。

另一种就是在管径内加装风扇,扇叶旋转制造空气流动,视觉与心理感觉上会有一些增压效果。同样这种产品,我个人的解读一样是,低中速上的表现应该会比原厂好些,但一旦中速要往高速上,空气流量的需求会被这颗扇叶所影响,甚至高速上的动能会被旋转的扇叶给妨碍进气,把性能给拖了下来,所以这类的产品我自己也是不考虑装在自己的车上。

不管是去逛汽车百货卖场或是游走一些汽车技术论坛,只要是有关这类议题的产品,我都会特别注意瞄一下广告介绍或是特性原理等。而在年初时逛到某个论坛里,有网友发文问到,有没有人用过 "涡特够 Vortigo" 这个产品? 我原以为也是类似风扇涡流的东西,所以也就直接 by pass 跳过。直到又过了些时候在小恶魔网站里,又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想也知道网路键盘赛车手这群乡民绝对不会放过大酸特酸的机会,于是就在这篇开始盖楼砲轰之时,涡特够产品的设计者 - 陈老板,站出来在第一线接受乡民的洗礼与检视。

其实我承认我原本也是打算站在一旁看笑话的乡民之一,但在这个发文讨论过程中,面对产品的各种疑问、原理以及提出检视数据时,陈老板都能一一回答让乡民理解,让原本一面倒认为这是个陈年老调的产品设计,已经转变成理性讨论的对话。我们人往往都会因为以往的知识经验累积直觉说,放个东西挡住进气管道是有问题的、那是不可行的,所以会本能拒绝接受新的知识观念,马上在还没理解新产品原理之前就先砲一些酸文出来,但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或许这是可行的一种方式。

涡特够可变角度涡流这个设计,虽然看起来像是旋转的叶片,但实际上叶片不会旋转,而是根据引擎当时的转速所产生的负压空气吸力来决定叶片开启的角度。怠速时,叶片趋近于关闭但实际上还是有缝让空气流过,当踩下油门引擎转速越高叶片开启的角度就越大,如此能确保在高速上不会影响进气度。叶片的设计让气流通过时能产生气流涡旋,让气流通过节气门进入可变歧管时,能够让油气与空气混合的更好,增加燃烧效率,特色还是在叶片开启角度依据进气量作为可变,这也是这个产品跟上述我所说的那些产品最大的差异性。

 

涡特够 Vortigo 官方网站的产品介绍网址

http://www.mttek.com.tw/index.php/product/view/path/16_19/id/1.html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天新闻采访的影片介绍。

 


测试时的影片,叶片开启的角度来自踩下油门后,节气门的开度来决定,油门越深叶片开启角度越大
 

 

这是涡流空气的示意图,空气经过涡流器产生的涡流,通过节气门再到进气歧管,仍然有涡流功能。

 


涡特够可变角度涡流产品,直接上马力机测试性能曲线.. (明苋科技陈老板提供)

Civic 9 代

 


VW Golf Mk7 1.2Tsi

 

 

VW Golf Mk7 1.2Tsi 在马力机上的影片

 

陈老板也为这个涡特够的设计,申请了美国发明专利,核准的专利内容在此  https://www.google.com/patents/US8960146

过程当中,我对于陈老板的其中一句话非常有兴趣,"他说他在产品的设计上是要解决低中速起步扭力不足的状况,但在高速表现上维持原本原厂的设计甚至还可以更好",他的确把涡特够这个产品所要定位的价值给说了出来,而且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敢把产品装上车直接拉马力机做验证测试。只是当时这个产品刚上市时使用航空使用的7075 铝材,制程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成本就反应到高单价的售价一万六千元,这... 虽然产品我很认同设计理念,但是阮囊羞涩、荷包见底的我,也很难说服自己砸下这笔重金来试用看看。

又过了几个月,再回头看看这个产品,天呀,售价已经降下来快要打对折。原来陈老板已经找了加工厂,克服叶片生产的夹具设计与精度,能大量制造下的成本上就能降下来反应回来给客户,那么降下来的这个价位我想我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在网路上联络了陈老板聊了一下,同时间也跟鸟老板那边我也跟他介绍了这个产品的设计原理,就找了个时间让这两位约好在鸟店碰面,实际来验证测试一下产品是否可行,隔天陈老板就亲自南下到台中,带著产品与改装器具来鸟店毒窟与我们会面。


涡特够可变涡流的包装


打开一看,可变涡流器的模样


拿出来看一下侧边角度


另一个角度


平时怠速时,涡特够扇叶关闭,但其实还是有一些角度缝隙让空气能够流动

 

随者高转速,可变扇叶全开的角度,就能维持原本原厂设定的高速进气量


陈老板正在组装一支矽胶测试管,准备装一颗在我的车上


涡特够涡流塞在矽胶管内


装上车之后的照片

 


同时这段时间鸟老板也没闲著,他请陈老板提供数颗涡特够涡轮,分别改装在测试用进气管,然后找一些车友试装在他们车上请他们上路测试感受,从这些不间断的测试结果里找出针对 E/T 车种的特性,找到最佳的改装方式效果。


测试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 E/T 车种最被车主所抱怨最大的问题就是,车子重量够重所以起步缓慢迟钝,一直要到时速30 ~ 40km以后,才会因为车子的加速度才觉得好开。涡特够涡流这个产品就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说说中低速的表现。
当我油门一踩一起步,瞬间车子反应的动力马上就轻盈的带动车辆,完全没有以往虚脱的感觉,车子从静止起步0km ~30km之间轻松又有力,油门轻轻一踏一档到二档的衔接加速性已经变得很线性,很像你在开CVT无段变速系统一样,车子动力最饱满最顺的时速区间是在 30 ~ 80km 这个区间,可以说要动力就有动力,就算放开油门滑行也比之前更顺、更滑、更远。
高速的部份,80km 很容易一踩油门就容易到 130 ~ 140km,这一段的表现差不多就是原厂高进气量原本的设定,速度如果要再上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会因为扇叶的开启角度而影响高速表现。所以当我的 Tribute 2.3 装上涡透够第一次在路上试跑时,那种感觉我以为我是在开我老婆那台Focus 小钢砲,轻盈有力一般的游走在市区街道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不会喘气。

2. 油耗表现,这周市区、高速已经跑了一桶半的油,因为都在测试所以常常会大脚油门或是做某些时候的瞬间加速 Kick down测试,理论上油耗应该比平时表现更惨才对,但是去加油后发现油耗与平常差不多,我想这有几个因素:
一、因为车子变得很顺很好开,所以有时起步你就无需大脚踩下车子才会动,现在都轻轻踩车子就冲了出去。
二、滑行的距离变远,所以自然而然开车的习惯也会修正,远远看到红灯,就回放开油门滑行过去,距离比以前的经验修正更远。
三、涡流空气带动更好的燃烧表现,直接反应在动力上,对于环保或是车子积碳问题就会好很多,这一点我会持续注意观察记录下去。

3. 改装难易度,因为只要加装这颗涡流器,施工难度还比节气门垫片、加装铝管,简单太多,更不会影响所谓的原厂保固问题。

4. 我历往的改装品,原本最有感的是MSD放大点火排第一名,现在已经被这个涡特够涡流给挤下来,涡特够变成第一。如果节气门垫片、铝管带给你的感受是50分,那么这个涡特够涡流一定会超过200分的直接回馈感受给你。

5.. 性价比 C/P 值,以我个人来说非常的值得,也非常高,这段时间有测试的车友,基本上测完拆下后恢复原厂设定,他们通常都会问鸟老板,什么时候开卖? 因为拆下涡流器恢复原厂之后,内心已经回不去那个好开的境界。
我举个例,我车子加满一桶油也要一千多块,只要油耗每次省个 30元,一两年后这个涡流器的成本早就摊回,更别提每天开车带给你充沛动力的爽度。如果你觉得我的文字形容的很夸大,那么我现在挖个坑给鸟老板跳,你可以去找鸟老板借测产品,出去跑个一趟再回来,你就会知道我所说的感受,至少这个产品在我的心灵马力上已经有增加100匹了。

6. 这一周不管是低速、中速、高速在测试,为了验证是否真的有效,因此车子在行进间的确有逾越道路速限的标准,既然做错事情就要甘愿接受处罚,所以测完这周之后我另外最担心的是,不知会收到有几张红单要付出代价,唉.. 继续郁闷中!


后续我还会不断的更新这篇使用心得文章,在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陆续把这项改装品做长期心得分享。

PS:  同场加映,陈老板公司的另一项改装品  脉波动力增强器 ,也同样令人有感的好物,各位可以参考。

 

 

2016.08.04 更新 

-------------

文章一出来,马上就有好多人私讯问了很多问题,好吧,那我就找时间一一来说明...

Q: 我有去看涡特够 Vortigo 产品,他的产品编号有R, L 跟 T ,那是什么意思?
A: 好的,编号有 R 的代表涡流旋转方向是右旋,L是左旋.. T是给涡轮增压的车子用
为何进气的涡流还要分左、右旋? 每家车厂所出的车子引擎进气的涡流方向都不一样,所以这需要实际测试才知道,例如 Escape/Tribute 2.3 这型就是得用右旋气流,Escape 3.0 得用左旋气流。至于其他车种,在官方网站上也有列出对应的版本,您也可以上去查询看看你的车子是何种气旋版本。

Q: 那么用错左、右旋气流会怎样?
A: 我有实际上路测试,刻意把我这辆车装了相反的左旋气流版本,结果是在行驶间放开油门滑行时,正常的右旋气流会让你的车子滑行的更顺、更远,但是左旋气流的版本一放开油门滑行会立即产生档煞抑制的效果,你的车子就好像在做降档引擎产生档煞一样。据陈老板说,他还遇过装错版本的,根本油门踩下去就难开的要命,跑不动的情况。

 

 

--------------

2016.08.08 更新

 

就我与一些 E/T 2.3 车主聊天,大多车主的经验都是在车子转速 1800 ~ 2000RPM 是个瓶颈区。例如一档起步上二档或是二档换三档时,会在这个转速区间延迟顿了一下才会换档上去,或者是当你在跑山路爬坡时,如果转速掉了下来一千多转或是刚好车子要上坡停止重新起步,那么你的车子就会龟速慢慢爬,就会在 1800 ~ 2000转之间这个龟速区卡了一些时间后,要等到转速有拉了上去,动力才会整个出来。

装了涡透够涡流器的这些期间,仔细在注意观察其改善的变化,1800 ~ 2000转的区间的延迟时间已经能比以前很快的换档过去,钝挫感与延迟已经改善很多,爬坡的情况改善也是如此。涡特够确实能让这段我称之为换档的笨挫转速区间里,那种要不到动力的不好感觉一扫而空。

 

 

--------------

2016.08.14 更新 

 

因为家里小朋友的暑假即将结束,所以老婆大人强迫我得排出三天的假期出门去玩,这次出游就选定家人少去的台东做深度探访,刚好也趁此来试试涡特够的性能。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
车子在一般公路不管起步或是60km范围内,车子的力道表现很不错,在高速公路以时速 110km 巡航一样轻松,就算要瞬间kick down加速超车,反应一样轻快。


南回公路
上次跑南回公路时,已是两年前跑24耐环岛的时候,这次重回南回公路,全家四口加上一堆行李,车重并不影响跑山路的顺畅性。跑南回公路常会遇到游览车或是大卡车挡在前面慢慢前进,当你慢慢跟在后面也需要守交通规则不能越过双黄线到对向车道进行超车,而南回公路有许多路段会设计双线道让你能在那一段路线可以合法超车,所以涡特够提供瞬间加速性的扭力与转速,这时就凸显它的价值。


花莲六十石山
去过六十石山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在那条上山的山路里,有非常多段的180度发夹弯,之前车子遇到这种发夹弯时,因为需要减速再弯过180度后猛踩油门做爬坡加速,之前车子常在2000转以下猛喘慢慢爬、慢慢加速,要等到突破2000转后动力才会像是踢了一脚给你才出现。
这次装了涡特够涡流器后,正好车子满载四人来试试这种爬坡是否有改善,之前那种爬坡很差的经验此次完全破解,减速、转180度弯、加速、动作一气呵成,全程D档直上,动力与转速匹配的非常顺畅,在低速的情况里扭力能够瞬间爆发出来,果然这是一件爬山的神器。

 

 

--------------

 2016.08.23  更新

 


因为我的16"胎已经跑了六万多公里磨的也差不多,也该是要换掉的时候,干脆趁这次换胎的时候,改换18"轮圈,主要是希望能有18" 轮胎很好的抓地力与操控性。但是从 16" 换到 18" ,轮圈、轮胎都加大又变重,所以原本装了涡特够改善车子重拖的问题,会不会因为换了轮圈、轮胎,又被打回原形。

 


换了18"之后,果然车子在低速的表现上,就没有16"原本来的好,一直要到时速70以上就才没有什么差别,唉,果然有一好没两好,车子的改装就是在一整个生态里求取平衡点,当你改装了某部分破坏了平衡,你就得想办法再找方式补回来。

在LINE里跟陈老板讨论了一下,他建议我装两颗涡特够试试,我直觉是,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呢,这不会破坏气流漩涡吗? 他说不会,因为他曾在涡轮Turbo的车子上试装过,车主也是 16" 换到 18" 的胎情况与我一样,后来车主装了两颗的反应效果很好。但我问那自然进气NA呢? 他回答,你是第一台,你试完后再跟我说心得。

 

铝管的前端装一颗 71R

 

铝管的后端再装另一颗 66R

 

既然陈老板都这么说了,那就找一天上午,再去鸟店跟鸟老板借了一颗66R,再加上我原本的71R,两颗涡特够分别装在管子的两端里,装好后上了再说。车子在起步到时速20km的这段,没有什么太带的差异,但是只要起步后有了速度,超过20km 之后,表现的状况就比原本的一颗来的好,尤其在 30km ~ 80km之间的表现,不过我跟车子还在适应这样的驾驶改变,因为这样油门轻踩之下还蛮容易拉转,所以还在习惯控制油门。

高速部分在高速公路上跑到时速140km,应该还可以再上去150km,不过刚好遇到国道施工路段缩减,所以就放弃继续加速测试。高速在时速120km以上的行驶,因为多了一颗涡特够,感觉上就会有些动力闷闷的,车子加速变成是慢慢加速上去,不过你若是降档 kickdown 再加速是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两颗涡特够的表现在高速上就没有只有单颗的好,这个表现也是在自己的预期之内,只是自己亲自区开车证实感受。

不过还好我并不是开高速公路就是在时速 140km 以上游走的人士,最多就是在 110km ~ 120km 之间,因此这样的组合已经足够我使用了!!

因为我的进气系统已经全改为 Simota 的进气,所以进气量本来就比原厂的设计还要来得大,所以我的车子可以适合装两颗的组合,但是原厂是否可以装两颗,这得要是另外再测试实验。那其他的车种是否也适用装两颗?这也是得要看现实的状况来决定,但是我自己的实际体验是,装两颗是有效的!  至少现在开著 18"的圈与轮胎,不会再软脚了!

陈老板知道测试的结果后,他建议要改变涡特够的尺寸组合,不要用71 +66 ,改用 71 + 71,这样高速上闷闷的感觉就能排除, 嗯,那就改天再来测试这样的组合之后,再把心得报告继续更新到这一篇里。

 

 

 -----------------------

2016.09.09  更新

 

终于一切尘埃落定,麻烦事搞定了!!

拜托鸟老板跟陈老板进货几款我想实验的款项,所以前段时间我又测试了 71R + 71R 两颗涡流器的组合好几天,这样的进气组合进气量比较大,所以在低速上的扭力表现就没有 71R + 66R 来的好,反而车子时速过了80km之后整个顺畅感就好太多了甚至比原厂的表现更好,所以这样的组合比较适合常常跑高速的人,但是我用车是 60% 市区、40%高速,所以我得需要继续找出这两者平衡的组合方法。

而最终确定就是以 71R + 66RT 的组合方法来做最后的测试,开了几天之后,不管是市区的低中速或是上高速公路,甚至还跑了一趟弯曲发夹弯的山路测试,这样的组合动力对我这辆车的现况来说,已经非常满意这样的表现,原本高速上 时速140km 以上会有些闷的情况也都不见了。除了这已经解开换大尺寸轮胎重拖的封印外,意外的让我享受另一种层次充沛的动力加上18吋轮胎在跑山路稳稳的抓地力,过弯是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畅意的快感会随著开窗吹著凉风时忍不住想要大喊,这就是享受人生呀!

看来下次要败家的物品就是得升级煞车碟盘了,现在车子蛮会跑的,得把之前装的小四活塞碟盘升级到330mm尺寸,这样煞车力道才够用。

来张深夜与一帆开车测试去跑丰原公老坪山上的夜景照,因为是用手机拍的,没有单眼相机拍夜景的美丽,纯粹就是做记录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