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侃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曾幾何時,90年代熱劇《我愛我家》裏的一張葛優大爺斜躺於沙發的劇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爆朋友圈。葛大爺銷魂的姿勢加上慵懶頹廢的氣質,彷彿身體被掏空,引得各方爭相仿效,網友將這種姿勢戲稱爲“葛優躺”。爲什麼那麼多人都熱衷追逐這種似坐非坐、似躺非躺的姿勢?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實際上是因爲這種姿勢比端正坐姿更舒服。“葛優躺”時,身體和沙發座椅、靠背構成一個三角形,腰部懸空,肩部成爲受力點。這時腰部的肌肉和韌帶放鬆,同時脖子也能靠在沙發上,脖子上的肌肉也處於“放假”狀態,而人在用不到肌肉時自然就會感覺到輕鬆。

然而,這種放鬆只是假象!“葛優躺”會對脊柱,尤其是頸腰椎產生不良的影響和危害。

首先,由於腰部與沙發無接觸,腰部處於懸空反弓狀態,會使腰椎負荷過大,同時也會讓腰椎的肌肉和韌帶長期處於拉伸狀態,若長時間保持這種姿勢,易導致腰椎的生理弧度消失、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如果是青少年,經常“葛優躺”的話,在發育階段容易導致姿勢型脊柱側彎,在造成外觀不適的同時,也可影響心肺甚至是脊髓的功能。那麼,“葛優躺”會導致哪些腰椎的常見疾病呢?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腰椎的威脅

1、腰肌勞損

如果經常“葛優躺”或者懶散的窩在沙發裏,就很容易導致腰肌勞損。這是由於腰背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日積月累可引起腰背部肌組織及某附着點處的過度牽拉,以致出現斷裂前狀態。局部出現反應性炎症,反覆不斷地慢性勞損可使這一過程日益加重,並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長期的慢性腰背痛。

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點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爲腰痛的常見原因。其病因常與過度勞累、久坐或姿勢不良有關。臨牀上主要表現爲慢性腰部疼痛,通常表現爲酸脹痛,休息可緩解,但臥牀過久後會出現不適,活動後可緩解,活動過久會再次加劇。

發作時往往不能久坐。疼痛有時有明確的痛點,痛點往往位於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神經肌肉結合點。但有時疼痛呈瀰漫性,無確切位置。患者往往無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影像學也沒有間盤突出神經受壓的表現。

對於本病的治療首先是避免使腰背肌處於高張力狀態的前屈位,應經常更換體位,或每隔1-2小時做一次工間操或類似課間休息的腰背部活動。其次應增強以骶棘肌爲主的腰背肌肉鍛鍊,通過增加正常肌組織的力量不僅可代償病變組織的功能,且可促進受損肌組織的恢復。

腰背肌肉鍛鍊的方式很多,有飛燕點水式、三點式、四點式和五點式等等。再有可進行痛點的封閉療法,以及理療、口服藥物、中草藥外敷、礦泉浴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2、腰椎間盤突出症

由於“葛優躺”的不良坐姿導致腰椎缺乏足夠支撐,椎間盤所受應力增大,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係指由於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後,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徵,是導致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椎間盤的退行性變所致。與久坐相關的活動減少被認爲減少了通過終板的液體流動,引起椎間盤內代謝產物堆積,導致椎間盤退變加速。也有研究稱,與站立相比,無腰椎支撐下的坐位使椎間盤內壓力增加35%。因此,這種看似銷魂的坐姿實際上隱藏着對腰椎不小的危害。

臨牀上可以根據其病史、症狀、體徵,以及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例並不難診斷,如果患者有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查體有神經損害體徵,特別是直腿擡高試驗陽性,影像學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常可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

其中影像學檢查通常包括腰椎正側位、斜位和過伸過屈位片,腰椎CT和MRI檢查。必要時還可行脊髓造影、椎間盤造影和疼痛誘發試驗。在診斷過程中要注意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結核、梨狀肌綜合徵、神經根及馬尾腫瘤等疾病進行鑑別。

此病的治療主要分爲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絕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均可通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症狀的改善。因此,非手術治療應爲首選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①病程較短、症狀較輕者;②疼痛症狀較重,但病程短,且神經功能基本正常;③病程雖長,但對工作生活影響較小,且神經功能(特別是肌力)基本正常;④雖病史較長,但以往非手術治療有效;⑤全身狀態較差,無法耐受手術者。非手術治療一般包括:臥牀休息、藥物治療、推拿按摩、牽引、硬膜外或神經根封閉。

而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考慮手術治療:①病史超過3個月,經嚴格保守治療無效;②保守治療有效,但仍反覆發作且症狀重;③病史時間較長,對生活或工作產生嚴重影響。

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經典的椎板間開窗間盤切除術、間盤切除融合內固定術以及微創手術

比起腰椎,同樣要注意的是“葛優躺”對頸椎的影響。人體頸部後方的肌肉和韌帶,是維持頸部正常功能的重要力量。當我們以“葛優躺”的姿勢坐着的時候,肌肉和韌帶放鬆,但是人頭顱的重量並沒有減少,這部分重量就被轉移到頸椎上去了,本身頸椎不好的人,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因頸椎負荷過大而導致頸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的發生。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頸椎的隱患


1、頸椎間盤突出症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類似,此病是指受到一定外力作用後,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破裂,髓核突出而引起頸髓或神經根受壓的一系列臨牀表現。頸椎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的後外側相對薄弱,與腰椎神經根不同,頸椎神經根在椎間盤水平呈橫向走行進入椎間孔,即使突出的椎間盤很小也可導致神經根受壓。

有學者認爲,頸椎間盤突出是頸椎病病程中的一個階段,與退變有一定的關係,但一般認爲:本病的發生機制是在椎間盤尚無明顯退行性改變的基礎時突然發生的。因此其發病年齡較輕,大多起病於輕微的勞損。

一般先出現根性症狀,逐漸出現脊髓受壓症狀,臨牀上除出現頸椎椎節局部症狀外,主要表現爲頸髓或頸脊神經根受壓體徵,影像學檢查證實致壓物爲突出的椎間盤,而椎體後緣骨贅則不明顯。

治療上此病也包括非手術治療(頸椎牽引、頸圍保護、理療按摩、藥物治療及局部注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前路手術、後路手術)。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2、頸椎病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症狀和體徵的頸椎退變性疾患。此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在已有椎間盤及鉤椎關節退變的基礎上,因不良的坐姿加速了頸椎的退變進程,從而出現了根性或髓性的症狀。

臨牀上一般分爲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食管型即混合型頸椎病。該分型是按照患者的主訴及臨牀表現特點,判定頸椎病變涉及椎管內及相鄰部位何種組織。通常“葛優躺”會引起前三種類型頸椎病的發生。

對於診斷,往往是依據臨牀特點、查體、影像學改變(X線片顯示頸椎曲度改變、椎體間關節是否不穩及梯形變;CT和MRI顯示椎間盤是否有後突徵像)。

治療上也沒什麼特殊,除去手術治療外,保守治療較爲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糾正不良的體位、牽引與制動療法、手法操作及封閉療法、物理療法(電療、光療、磁療、超聲治療、溫熱療法、中藥燻蒸療法及重要電熨療法)。

綜上,對於“葛優躺”,我們不應盲目的去追隨和熱衷模仿,其背後隱藏的對頸腰椎的危害值得警惕和重視,保持正確坐姿、勞逸結合纔是維護脊柱健康的重要保障。

這個懶人姿勢火了30多年,醫生卻指出其中的危害!


參考文獻

1.陳德玉. 頸椎傷病診治新技術.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2.陳忠強,劉忠軍,黨耕町. 脊柱外科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Lis AM, Black KM, Korn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itting and occupational LBP. Eur Spine J. 2007;16(2):283-298

4.仝燕梅.葛優躺既不優雅也不健康. 江蘇衛生保健,2016(19):44


肩頸痠痛、腰疼腿麻,患有頸椎、腰椎疾病?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諮詢骨科專家治療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