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

張紅殺:神燈傳說終是假,堅守自我始為真——「阿拉丁」評測?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本文是迪士尼公主電影系列評測的第七篇文章。

今天要評測的電影是「風中奇緣(寶嘉康蒂)」,這部電影及隨後的「花木蘭」與「公主與青蛙」都是迪士尼在進入黃金期、膽量愈發壯大後對於公主電影系列的放手嘗試,不僅更專註於談論有色人種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所真實面臨的問題——美國黑人女性特定時期的社會地位(至於「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有色人種這個題材對於整部電影的主旨來說無關痛癢),而且還敢於對在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真實人物進行取材和改編(美國殖民、木蘭替父從軍、),而不是僅僅安於改編童話傳說或是民間軼事的舒適區之內。

雖然這三部電影中前兩部(「風中奇緣」「花木蘭」)市場反應和輿論評價尚可,但對於「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連續三部成功奠定了公主系列電影在迪士尼旗下IP中的準ACE地位的作品而言,不進則退的成績似乎證明瞭這一路線與公主系列似乎相性不合。因此,儘管「風中奇緣」仍是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所出品的電影,但在我個人看來,由本片開始,迪士尼的公主系列電影便進入到了一個長達十餘年的瓶頸期

在幾乎將所有公主系列全數收入了的「王國之心」系列中,截止「冰雪奇緣」為止(由於「王國之心3」的開發週期問題,「海洋奇緣」上映時應該已沒有被納入遊戲中的時間餘地了),只有三位沒有被收錄其中——「風中奇緣」、「勇敢傳說」和「公主與青蛙」。考慮到「勇敢傳說」屬於過繼來的乾女兒,不被收錄情有可原,而前兩個親女兒沒有被收錄足以說明在迪士尼與作為外部人士的Square Enix眼中這兩部電影的地位了。

就我個人而言,「風中奇緣」也並沒有很對我的胃口,一是由於首次涉入到歷史題材,極為容易使人在觀影時不自覺地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歷史觀點代入到那個本應是天馬行空的魔幻世界(而且「風中奇緣」還恰恰是公主系列中第一部完完全全沒有任何魔法的電影)中,從而打破迪士尼電影本應呈現的魔幻氛圍和現實脫離能力;二是影片敘事上的一些問題使得本可以把「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完全講明白的80分鐘左右的電影片長在本片裏顯得完全不夠用,有種故事戛然而止的感覺,與此同時,由於真實歷史題材的複雜性(美國殖民事件),使得這樣一部電影也本應該用更長的時長慢慢地把故事講得更明白、把人物情感的轉折表現得更為自然,因此,80分鐘的片長在這部電影裏真的不夠用。

與「承載了太多,卻疏於講述」的本片相反,由於我對這部電影實在無愛,我想也沒有必要在批判上花太多筆墨來傷害喜愛這部電影的粉絲的心了,因此在這篇文章裏我將不會像我前幾篇評測一樣極盡誇讚之辭,而是會儘可能簡短地提幾個缺點好快速過掉這一篇文章。

尷尬的歷史題材

首先,本片的題材選取讓人十分啼笑皆非。本片的歷史背景設定在了大英帝國對於北美大陸的殖民時期,與片中所設定的正方——本土印第安人相對應的反派則是大英帝國殖民者。然而,作為迪士尼電影主要觀影羣體的美國少年兒童而言,他們正是片中反派們的後代。我不知道當年有好好學過歷史的小朋友們看到這一劇情設定是什麼反應,至少我現在看這部電影都有點為他們感到尷尬。

由於選用了真實的歷史背景,影片如何結局其實已經意義不大了——畢竟我們早已從歷史書上得知了最終那血腥殘暴的結局。正因如此,印第安人們的奮力抵抗在觀眾看來更像是大勢已去之時的螳臂當車,寶嘉康蒂的英勇遊說則像是兩國聯姻(儘管不管是在電影裏還是在歷史中寶嘉康蒂和史密斯最後都沒有在一起)所帶來的短暫的和平;影片中「侵略者撤退、印第安守住家園」這看似歲月靜好的結局也讓人難以信服。由此一來,所選擇的這一歷史背景和與歷史上的最終結局並不相符的暫時性結局便使得本片失去了電影所本應具備的「讓觀眾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魔力。

另外,本片儘管選取了寶嘉康蒂作為人物原型,但其實本片內容與歷史上真實的寶嘉康蒂實在偏離太多。據傳,在影片結尾處的營救史密斯事件發生時,寶嘉康蒂還只有10歲;另外,歷史上的寶嘉康蒂並沒有和本片中的男主產生戀愛關係,反倒是和「風中奇緣2」中的新男主結為了夫妻,這也使得本片傳統意義上的「公主-王子」配對變得詭異而站不住腳。

倉促的劇情收尾

本片劇本上最大的問題在於影片最後的高潮與結尾太過匆忙。在之前三部公主電影的評測中,我都能夠在電影中發現貫穿全片的對於中心思想的隱喻——「小美人魚」中用聲音隱喻話語權,「美女與野獸」中用閱讀隱喻理解和尊重,「阿拉丁」中用神燈隱喻貪婪會約束自由。但在「風中奇緣」中,前半部分主要在講述傾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尊重大自然,在名曲「Colors of the Wind」中更是隱晦地提及了拜物主義的盲區和對靈性的尊崇,在這些涉及到的主旨當中,傾聽內心的聲音是最無聊也是表達起來最為蒼白的一個思想;在高潮部分印第安人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之際,此時所殘留下來的唯一主旨便是這個蒼白的「傾聽內心的聲音」,觀眾眼中,寶嘉康蒂的糾結僅僅由一個「搖擺不定的箭=指南針」的解夢結果便輕鬆打破,做出了刀口救人的英勇舉措。而最後最為重要的停戰決策居然是在對於「要寬容,不要戰爭」的乏力勸說下做出。接著,似乎是一定要為箭在弦上的戰鬥場面做出一些有著硝煙氣味的收尾一般,反派雷利夫為編劇挺身而出,惡貫滿盈地對男主開了一槍由此引起了不明真相的圍觀羣眾的民憤,最終以其自身被驅逐的代價換來了一場看似無事終了的影片結局。

在之前不少對白與唱詞中的鋪墊在影片後半部分的大量流失讓我不得不懷疑本片劇情是否像「海洋奇緣」慘遭半路閹割。其中,寶嘉康蒂繼承自其母親的項鏈本應發揮更為重要的人物動機轉變和身份喚醒的作用,在劇情的後半部分卻基本無所作為。在不考慮史實的情況下,個人認為在影片開端處增加寶嘉康蒂童年時期與母親的相關回憶,並將類似於「對人的寬容等同於對自然的尊重」的主旨隱含在寶嘉康蒂與母親的羈絆中,也許可以讓這一道具在後續劇情中承載更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使得本片的中心思想更為突出。

毋庸置疑的畫面效果

上面提出了這麼多缺點不代表本片一無是處,在畫面上迪士尼還真是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為了讓寶嘉康蒂在動畫中顯得靈動、舒展,對於寶嘉康蒂這一人物的刻畫似乎再次使用了真人動作臨摹技術,仔細看看寶嘉康蒂和劇中其他人物的互動會發現他們的幀數都完全不同,彷彿將電視劇和電影中的人物剪切到了同一個畫面裏一般。另外,本片大膽使用了用艷麗的漸變色構成的背景,用樹葉的漂浮側面展示風的效果也讓人耳目一新。如果看電影的時候還不能感受到這些畫面的美好的話,我強烈建議去看一看「風中奇緣2」,在節省成本為第一宗旨的引領下無論是人物工作還是樹葉特效都縮水得沒法看,更別提崩壞的人設和欠缺邏輯的情節,到時候你必將懷念一代給你帶來的美好觀感。

儘管在之前三部成功的公主電影的襯託之下,「風中奇緣」的不足容易被放大得太過明顯,但不得不承認,時至今日「風中奇緣」仍然是很多人最愛的公主電影,它改編歷史題材所留下的劇本遺產被後續的「阿凡達」所繼承並發揚光大,側面造就了另一跨時代經典,迪士尼在這部電影中所作出的冒險嘗試和突破將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下一篇迪士尼公主電影系列評測將回到中國,看看迪士尼如何融入中國文化講好「花木蘭」的故事,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