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北京太廟享殿廣場,羣星際會。在著名指揮家餘隆的執棒下,一場彙集國際古典樂壇頂尖藝術家的音樂盛會上演,德意志留聲機 (DG) 成立120週年慶典活動正式啟航。國際琴壇炙手可熱的明星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小提琴家瑪麗?塞繆爾森、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阿伊達?嘉莉芙琳娜,男高音歌唱家託比?斯賓塞、男中音歌唱家路德維克?泰茲、上海交響樂團、維也納歌手學院混聲合唱團、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等雲集太廟。

來自全球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音樂界人士及千餘名現場觀眾,共襄盛舉,見證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紀之約。這無疑是繼98年太廟版《圖蘭朵》、01年紫禁城 「三高」音樂會之後北京又一大戶外樂事。

20年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曾在這裡執棒歌劇《圖蘭朵》,如今,太廟的「舞臺」終於迎來了第一位中國指揮家餘隆。

這場音樂會為中外觀眾帶來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曲目. 而紫禁城內獨一無二的歷史景觀, 將會再次凝聚不同國家, 不同文化的人們對古典音樂的關注, 進一步彰顯古典音樂的全球觸角和持久發展。音樂會非但連接起了古典音樂的過去與現在,而且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上,展開一場跨文化對話,藉此面向未來。

 

音樂會由一首特別編配的中國作曲家劉天華的代表作《良宵》開始,這首受到年節氣氛感染而即興創作的曲子情緒溫暖而活潑, 與隨後

小提琴家瑪麗?塞繆爾森

領奏的當代新古典主義音樂作品

《十一月》

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當代後極簡主義風格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 馬克斯·裏希特在該作品中延續了其大膽但同時細膩嚴謹又不失親和力的創作風格,儘管該曲時長僅有六分半鐘, 然而它卻深刻反映了人類生命衝動的連綿與多變。同樣的主題也在上半場最後一部作品—鋼琴家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

帶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與下半場超級陣容唱響的奧爾夫《布蘭詩歌》得到充分體現。

兩部作品均為誕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傳世之作, 其在古典音樂聽眾中的流行程度已然不言而喻。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極富晚期浪漫主義色彩,因其複雜艱深的技巧成為眾多鋼琴家的試金石。《布蘭詩歌》取材於中世紀遊吟詩人所作的篇章,

剛在2018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上驚艷亮相的女高音阿依達?加里芙琳娜,聯袂男高音託比?斯賓斯、男中音魯多維?特耶,與維也納歌唱學院及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搭檔,唱響這部史詩鉅製。

「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是我們合作的主題。DG120週年在北京太廟舉行音樂會,由一位中國指揮大師、一支中國樂團以及來自中國的童聲合唱團,聯手法國、挪威、俄羅斯、英國、奧地利的獨奏獨唱家們及合唱團,來共同演繹中國、英國、德國和俄羅斯的音樂作品,正是對這一主題很好的詮釋。用音樂超越文明隔閡。」 

德意志留聲機總裁克萊門斯?特勞特曼說。

正如克萊門斯?特勞特曼所說,近二十年來,中國古典音樂的飛速成長,博得了世界的矚目。今年六月,

世界第一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

向著名指揮餘隆拋來橄欖枝,正式宣佈簽約餘隆及其麾下的上海交響樂團。長期致力推廣中國古典音樂、將中國古典音樂推向國際舞臺的餘隆就此成為DG旗下籤約的第一位中國指揮家。與此同時,在餘隆的帶領下,上海交響樂團也成為了第一支簽約DG並向全球發行唱片的中國樂團。

 

身為開拓者的餘隆表示,

「我們要用音樂連接起東西方文明,用世界通識的語言,向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

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

這次與DG簽約錄製的每張唱片中都有中國優秀作曲家的原創音樂,這就是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絕佳途徑,加入DG大家庭,藉助其高品質的全球發行渠道,讓中國聲音傳得更遠更有辨識度」。作為中國首位與DG唱片公司獨家簽約的指揮家, 餘隆的此次亮相必將激發國內更多年輕人對古典音樂的興趣。

 

餘隆長期以來力求用現代的語彙與更加開放的視野來推動中國在全球古典音樂市場的影響力。憑著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和對藝術的準確把握, 其創辦的北京國際音樂節20多年來為首都民眾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餘隆目前為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上海交響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以及香港管絃樂團首席客席指揮。作為中國的文化外交官,餘隆通過音樂的方式來彌合文化和思想。

這種精神也作為核心引領他「20:20作曲家」計劃。該項目是向中國和西方觀眾呈現彼此音樂領域的隆重的嘗試。

在2014年和2020年間,餘隆將在他的西方音樂會上呈獻中國作曲家的20部新作品,並同時帶給中國觀眾20個西方當代作品。所有作品將選自餘隆高度認可其音樂的作曲家。

德意志留聲機的太廟慶典音樂會標誌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全面的、雄心勃勃的國際性節目的開始,旨在提高人們對黃標的輝煌過往、活力當下和繁榮未來的關注。本場音樂會由

北京明迅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主辦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可跳轉至

今日音樂

網站。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