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贫民』,他一生就都是个『贫民』。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

最近播出了一档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这个综艺我也在追,我和不少网友一样,都很羡慕大小S、阿雅、范晓萱四个人十几年的姐妹情深。

但在近期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大S和小S因为对孩子的教育观不同,引起了争执。

起因是小S的大女儿艾莉,看上了一件1000元的衣服,发给小S看,向她申请购买。

谁知小S看了一眼照片,马上开启教育模式:

「艾莉,你知不知道这个牌子非常有名,而且很贵?你可不可以以后不要再随便逛网路?你要搞清楚,你现在才13岁,穿那么贵的衣服干嘛?而且你会持续地长高,你们现在买衣服就是尽量便宜!」

但一旁的大S看到衣服照片后,给出了和小S完全不同的反应:

「这很好看啊,这长到很大都可以穿!这怎么可能不超过一千,这是潮服啊!」

大S还表示,她要把这件衣服买来送给艾莉,当做她舞蹈大赛得冠军的礼物,称:舞蹈比赛得第一,很值得得到一个很高级的奖品!

买衣服的争论告一段落后,她们又开始因为给孩子零花钱一事起了争执!

小S透露,因为爷爷奶奶平时会因孩子考试得第一,等各种原因,奖励孩子钱,所以她不会额外给孩子生活费。

这一点,大S也很不赞同,她回忆自己和小S上中学开始,爷爷每周会给她们600块的生活费。

正是因为这样,自己才从小就有钱,会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存钱,没有要买的,就把钱攒起来。理财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这期节目播出之后,引起无数网友热议:

有人赞成小S节俭的教育观,认为小朋友不能乱花钱,也有人认为小S作为嫁入豪门的女明星,1000块的衣服都舍不得给孩子买,有点太抠了,称自己就从小被父母的这种「穷养」观念给坑了,导致长大后有钱也不敢买贵的东西,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为自己不会花钱感到苦恼。

身为人母,我很理解小S的想法,她「穷养」孩子是希望孩子不要从小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其出发点是对的。

但是,有些父母把「穷养」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有点过分了。

沙沙有个大学同学婷婷,就是很典型的被父母「穷养」大的孩子。

她家算小康家庭,有个表姐,她从小就被父母以孩子在长身体,买新衣服穿不了两年就扔了为理由,一直「继承」表姐穿不了的衣服、裤子。有时候她表姐的鞋子大了,她妈妈会买两个鞋垫放进鞋里让她勉强穿。

就连每个新学期的文具,也是用表姐剩下的。婷婷也要求过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但都被父母一一拒绝。「新」东西对婷婷来说,就是奢侈品。

后来婷婷读大学,家里给的生活费,除了吃以外,剩下能买衣服的零花钱很少,也就是说,只能买一些很廉价的衣服。

婷婷从小被灌输能省则省的消费观,导致她大学毕业工作后,看到喜欢的东西不会试,更不会买,打从心底觉得自己不能拥有好的东西。婷婷说:「我真的很讨厌现在的自己,攒著每一分钱都不知道用来干什么,一享受就觉得是在犯罪,可是,我改不了!」

童年养成的习惯,成年后,也许一辈子也再难改变。这就是被「穷养」著长大的孩子,似乎只有继续「穷养」自己,才能让她有安全感。

婷婷的「心穷」,远比穷本身更可怕。

当然,被穷养后的孩子,也不全是婷婷那样过于自卑的,有些孩子反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膨胀,遇到机会就会报复式反弹。

我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关于「穷养」的提问,一个答主谈到了穷养对她的影响:「小时候我父母吝啬于给我买衣服,冬天永远两件外套换著穿,导致刚毕业工作,实现财务自由,我就在每个季度疯狂买买买;堆积多年想要买买买的欲望一旦释放,就不仅体现在衣服上了,包括包包、鞋子、帽子,一切服装搭配我都乐于添置;我的衣帽间塞满了买回来就再也没穿过的衣服,虽然我经济条件不错,但我扭曲的消费观让我不知道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她说,仿佛只有在不停买的过程中,她才能得到满足感。

童年不被满足的欲望,在成长后,犹如洪水冲破堤坝缺口,疯狂地倾泻而下,只为补偿童年那个深藏「匮乏感」的孩子。

作为在买不买一线挣扎过的老母亲,虽然我没有「富养」沙沙,但也没有「穷养」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消费观。

以前换季时给沙沙买衣服,如果沙沙看上了贵一点的款,我在考虑性价比之后如果觉得能买,会告诉她理由,比如:

「衣服虽然有些贵,但它款式经典,不容易过时,可以穿很多年;

你先想一想衣服的搭配,什么场合适合穿,如果真的非常喜欢,能穿很多次,算下来也值得。但因为价格贵,所以今年就要少买一件衣服了,因为超过预算了。」

这样,在购买的同时能教孩子学会平衡性价比,理性消费。

如果我要拒绝,也会给出足够的理由,比如:

「这件衣服确实好看,但这个季节你的衣服已经够了;

我不会再给你买,你如果真的想要,可以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慢慢攒够了再买。」

我虽然拒绝了,但是我让沙沙学会为了自己的东西,可以靠自己努力去买。

所以当沙沙和婷婷有一次同时看上一条裙子时,婷婷认为太贵了,自己不适合拥有这么好的东西,而沙沙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赚钱,就能买下那条裙子。

我只是想告诉孩子,任何东西,贵有贵的道理,但可以努力去争取,你有能力,就能配得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敢于去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

我觉得,不打压孩子的正常欲望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消费观。

比如,在孩子开学需要采购书包文具时,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先整理旧的文具用品,一起商量看看哪些还能用,哪些需要淘汰然后添置新的,然后再一起列出购买清单。

去采购的时候,如果孩子还看上了什么额外的文具,就告诉他这是清单外的东西,如果实在喜欢,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

多体验几次,孩子们就能慢慢体会按需购买的概念。

除此之外,孩子还应该学会怎么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有零花钱的孩子管理钱的能力远远超过没有零花钱的孩子。

给孩子零花钱是为了让他在生活中得到如何使用钱的经验,从而真正学到如何正确花钱。

沙沙小时候,我给她准备了一个上锁的存钱罐,里面放著她的一些零花钱,我和她一人一把钥匙,我告诉了她零花钱的大致用法,并且给了她能随意用零花钱的权利。

于是在她拥有零花钱的第一周,我就看到她拿著存钱罐里的钞票,在玩具店很「阔气」的买了几个不算便宜的玩具,但我没有阻止她,两个星期内,眼看著她把零花钱花得干干净净。

然后我观察到:她经历了一个「从买了新玩具好开心,到想买的贵玩具没钱买了,不开心」的转变。

多体验几次之后,她知道了看到新东西先忍一忍,这样才能攒下钱来买喜欢的东西。

所以,让孩子亲身去使用钱、驾驭钱,才是最好的财商老师!

孩子金钱观、消费观的养成,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你在这个过程里,是怎么给孩子传递消费观,让孩子管理零花钱的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