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星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將於今天推出新一份《施政報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率先公布,政府會以二十億為私人現有住宅樓宇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透過三年先導資助計畫,預計有六萬個車位受惠。政策配合一一年政府為新建樓宇提供總樓面面積寬免,加上原有計畫,預計未來三年,全港將有四分一的車位設有電動車充電配套。

他表示較早落成住宅樓宇就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有兩個問題,一為技術上,屋苑供電能力和電力負荷;二為屋苑業權分散,眾多業主要達成共識投放金錢加裝充電設施。「今次計畫正正針對較早落成住宅樓宇,減少他們的疑慮,包括提供資金。」但沒有回應計畫是否直接資助,又或相關的資助比例。

他透露,「若樓宇屬大業主自資擁有,如停車場有業主立案法團,在供電設施上需支持,會優先考慮參加計畫」,他又指會繼續和持份者繼續溝通,完善計畫。環境保護署副署長馮浩然補充,現時全港約有四千個符合條件的私人屋苑停車場,每個停車場的車位由數個至二、三千個不等,並需由法團或管理公司申請參加計畫,而非個別人士申請。

推動使用電動車督導委員會成員雲維熹表示,使用電動私家車的最大考量為價錢,其次為充電器,他比較最平的全新電動私家車約二十八至二十九萬,同款傳統汽車則十八至十九萬。「會覺得為甚麼要多花十萬元買同一款同性能的汽車呢?該十萬元是否可在電動車充電費中節省呢?」

現行安排下,若沒有舊車作「一換一」而直接買新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的寬免上限為九萬七千五百元;如以合條件的舊車作「一換一」,可獲最高二十五萬元首次登記稅寬免額。雲維熹認為可增加前者的寬免額至十二至十五萬,增加購買誘因。

環境局發言人表示,截至六月底,全港有二千三百多個由政府和私人機構擁有的充電器供公眾使用,當中約兩成二即五百一十五個為快速充電器,分布全港不同類型的樓宇內。至於設於私人停車場不開放給公眾使用的私人充電器,政府沒有相關的統計數字。

今年首九個月共有一千二百九十六輛新登記電動私家車,當中有一千一百三十八輛受惠於全免首次登記稅計畫,比去年全年共四百七十一輛新登記電動私家車,當中三百二十一輛受惠於計畫大幅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