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作爲歐洲名副其實的糧倉,烏克蘭有着極其輝煌的歷史,蘇聯解體後,其軍事實力一度排名世界前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歐洲大國,卻在今天走向了四分五裂行將崩潰的局面。

很多人說,俄羅斯是烏克蘭分裂的罪魁禍首,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的爆發,推倒了烏克蘭分裂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但地球人都知道,烏克蘭的分裂,本質上是因爲烏克蘭極端尷尬的地理位置,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爲烏克蘭西向西歐、東靠俄羅斯、南望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烏克蘭特立獨行的歷史,並直接影響了今日烏克蘭的內外政策,成爲烏克蘭分崩離析悲劇的根源。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作爲東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地,烏克蘭的前身基輔羅斯是整個東斯拉夫文明的源頭。而從12世紀開始,東斯拉夫民族逐漸分裂爲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三個支系。

​隨着蒙古第二次西征對基輔羅斯的征服,烏克蘭東西部開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包括基輔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下,和俄羅斯民族一道,擁有了鮮明的蒙古化特徵。

而第聶伯河以西地區,由於距離西歐較近,因此和白羅斯一道,不斷遭受日耳曼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紀起則陸續成爲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一部分,在波蘭和立陶宛合併後,西烏克蘭又成爲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組成部分。

烏克蘭的東西撕裂,就是在這一時期埋下的禍根。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1654年,東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與沙俄簽下《佩列亞斯拉夫和約》,標誌着東烏克蘭和俄羅斯正式結盟,第聶伯河以東地區成爲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東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後,爲有效控制東烏克蘭,俄羅斯除割取東烏克蘭周邊大片土地,極力壓縮其生存空間外。還在東烏克蘭地區大量移民,不斷提高俄羅斯裔的人口比例,推動了東烏克蘭地區的俄羅斯化。

隨着俄羅斯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的不斷衰落,俄羅斯將勢力不斷向西擴張,並在1795年佔領了除加利西亞以外所有的今烏克蘭領土。

但由於西烏克蘭靠近西歐的地理位置,使俄羅斯難以在第聶伯河以西進行民族改造。加上此時的沙俄相比於西歐列強而言實力較弱,因此不可能鞏固對第聶伯河以西地區的佔領,因此西烏克蘭地區保留了鮮明的西歐特徵。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1917年,沙俄在一戰的硝煙中徹底崩潰。十月革命後,爲鞏固革命成果,列寧力排衆議,與德國簽訂了屈辱的《佈列斯特和約》。除了60億馬克的鉅額賠款,蘇俄還不得不承認烏克蘭等的獨立,使蘇俄喪失了3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5000萬居民。

雖然1918年德國戰敗後,蘇俄旋即撕毀合約,並派兵奪回割讓的土地,但由於1920年蘇波戰爭的失敗,蘇俄未能奪回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烏克蘭在事實上被再次分裂。

直到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定》後,兩國在瓜分東歐勢力範圍問題上達成默契。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軍隨即於9月17日出兵波蘭東部,奪回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將國界推進到一戰前的寇鬆線,至此烏克蘭終於統一。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但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民族隔閡,卻使烏克蘭平靜的外表下暗流洶涌,尤其是烏克蘭統一後的蘇聯時期。

雖然烏克蘭同俄羅斯一樣歸屬於蘇聯大家庭,但30年代的烏克蘭大饑荒、二戰期間蘇德雙方對烏克蘭的蹂躪以及斯大林時期確立的“大俄羅斯”主義政策,使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不斷激化。

等到戈爾巴喬夫上臺,推行所謂的政治改革時,烏克蘭作爲蘇聯二哥,也成爲謀求獨立、肢解蘇聯的急先鋒。

而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更加激化。

先是因爲蘇聯的遺產繼承問題,烏克蘭和俄羅斯因黑海艦隊的分家而劍拔弩張;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再者因爲長期受蘇聯斯大林模式的毒害,本就不發達的烏克蘭經濟發展更加滯後,根本沒有能力維持繼承自蘇聯的3000多枚核武器。爲了自身發展,烏克蘭主動銷燬了這些恐怖的大殺器,同時也爲國家的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因爲沒有核武器的貼心保護,烏克蘭成爲俄羅斯與西方世界博弈的棋子,甚至說是刀俎上的魚肉。

在沒有核武器傍身的情況下,烏克蘭想要保證國家安全,就必須要找到強大的靠山。毫無疑問,作爲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再合適不過。

自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爲中心的國際秩序更加鞏固,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變本加厲地圍堵。如果烏克蘭選擇靠近俄羅斯,就必然成爲西方世界的靶子。

所以看起來,擁抱西方似乎是正確的選擇。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但烏克蘭忽視了一個本質問題,那就是烏克蘭是東西迥異的國家,東西方勢力勢均力敵且親近不同陣營。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向西則會惹惱東部地區,向東則會讓西部地區不爽,2013年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下臺,就是因爲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引發了西部地區的嚴重不滿。

所以,夾在中間的烏克蘭,左右逢源似乎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左推右擋中爭取利益最大化。

但烏克蘭領導人很明顯沒有學會打太極,而且從烏克蘭面臨的內外現狀來看,左右逢源的中立路線是根本吃不開的。

首先,烏克蘭東西部極端分化,根本無法調和,烏克蘭領導人只有“向東”和“向西”兩個選擇,中間路線根本沒有市場;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其次,俄羅斯近在咫尺而西方國家卻遠在天涯,如果俄羅斯發怒,比如奪取克里米亞,西方國家是不敢爲烏克蘭出頭的,所以烏克蘭的位置本身就不適合玩中立路線;

最後,烏克蘭對鄰居俄羅斯而言意義重大。一個親俄的烏克蘭,能夠有效保護俄羅斯西南方向的安全,尤其是黑海區域。

所以對於強勢的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當局有且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追隨俄羅斯,跟着俄羅斯繼續過苦日子。

因爲關乎俄羅斯的根本利益,所以烏克蘭幾乎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所以在烏克蘭表現出親西方的意向時,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克里米亞,給了烏克蘭和西方世界一記重拳。

對於俄羅斯而言,克里米亞不僅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殺雞儆猴,更是俄羅斯全面撕裂烏克蘭的開始。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雖然從俄羅斯角度考慮,一個統一的親俄烏克蘭最好不過。但由於歷史和地理因素,烏克蘭的分裂難以逆轉。所以抓住當下,奉行“搶一塊夠本,搶兩塊賺一塊”的覺悟,纔是俄羅斯最靠譜的選擇。

將烏克蘭所有親俄土地納入俄羅斯,縱然不能發揮當下烏克蘭的緩衝作用,但總比讓西方勢力打到家門口強。畢竟對俄羅斯而言,領土越多越安心。

所以烏克蘭的分裂是一系列地理、歷史和現實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烏克蘭之所以不能像白羅斯那樣在夾縫中活得瀟灑自在,就是因爲烏克蘭體量較大,所以對東西方陣營而言價值都不小,這是烏克蘭國家分裂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土撕裂是命中註定?爲何說俄羅斯不是撕裂烏克蘭的罪魁禍首?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