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就是用信息化、互聯網化的手段去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質量。互聯網醫院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承載形式之一,區別於公立醫療服務機構以及民營醫療服務機構。同時還延伸出了很多新的服務態勢,包括遠程醫療、在線問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等。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院模式被業界看好,一個是因為其擁有線下依託或自建的實體醫療機構,能夠具備全科醫生建設的基礎,可通過在線協作溝通平台組建跨區域的專家與基層醫生協作活動;二是因為互聯網醫院建設了包括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電子處方與在線醫囑系統等在內的數據系統,可以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發展;三是可以將醫療資源分享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用戶便捷就醫,降低醫療成本。

互聯網醫療的背景

互聯網醫院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有利於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健康醫療需求增加之間的矛盾。國家衛健委對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等始終持審慎、甚至限制態度,2015年以來,國家出台了鼓勵政策。

互聯網發展歷程

互聯網醫院」較早期還停留在專註線上挂號、分診和轉診等基本業務階段,為「Online」模式,用戶的留存和長期活躍度都難以保證。在「O2O」階段,較為典型的互聯網醫院模式是線上輕問診、複診以及線下的初診相結合,醫生專家和患者的連接漸漸緊密,並且互聯網醫院開始連接醫藥和保險。但由於互聯網醫院一直受限制,醫+葯+險未能完全走通。隨著政策的逐漸鬆綁和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互聯網醫院服務模式走進用戶的視野,這一階段特徵是線上和線下的界限逐漸模糊,這也是目前最為普遍的服務模式。在O2O走入OMO的過程中,互聯網醫院的盈利點從關注「病人諮詢-醫生開出處方單-下單支付」的轉化率到用戶為服務付費。

多年來,互聯網醫療公司紛紛試圖打通「醫、葯、險」的閉環,並且儘可能地豐富和優化互聯網醫院的服務流程,融入醫療健康大數據、HMO、AI輔助診療等方式,對互聯網醫院進行再一次「升級」。

互聯網醫院的主流模式

2018年4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提出了兩種互聯網醫院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以醫療機構為主體,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第二種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已經申辦了互聯網醫院,利用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平台,為患者提供服務。

第一種以醫療機構為主體,即線下醫院的互聯網化

分為兩小類型:

1)醫院自建平台,把部分醫生搬到網上,進行網上問診服務

典型例子有浙一互聯網醫院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導,引進軟體,開展網上診所。

2)由醫院主導,但第三方平台提供技術服務

典型例子是深圳市寶安中醫院網上醫院,深圳寶安中醫院提供診療服務(在線問診、開電子處方),健康160提供技術支持,160大藥房提供藥品配送。

第二種是互聯網企業是主體

申報成立互聯網醫院公司,但必須要有掛靠的實體醫院,不管是自建的、收購的、或者合作的,只有有掛靠的實體醫院就行。(因為醫生要在該網上醫院執業,必須要備案到所掛靠的醫院)。

也分為兩小類型:

烏鎮互聯網醫院(只有一個),由微醫集團主導,與地方政府和醫院合作,成立公司。

銀川互聯網醫院(是一個互聯網醫院體系,可有多個互聯網醫院),由政府引主導審核,互聯網企業申請互聯網醫院,必須在當地註冊互聯網醫院公司。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影響比較廣的模式。

互聯網醫院兩種模式

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

「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勢明顯,並獲得國家明確肯定,在國家大力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背景下,互聯網醫療近年來快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350億元。目前互聯網醫療產業鏈已逐步成形,在線挂號及問診企業已從流量爭奪進入到了醫療資源擴張的比拼階段,接下來預計市場增速將維持在40%左右,預計到2020年我國聯網醫療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到2.6億人,預計2018年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將達3.8億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互聯網醫院案例

2016年至2017年期間,我國互聯網醫院如大潮洶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互聯網醫院數量超90家。其中,烏鎮互聯網醫院是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

烏鎮互聯網醫院也是專業的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台,同時是烏鎮互聯網醫院也是專業的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台。烏鎮互聯網醫院接入的微醫集團已經與全國27個省份1900多家重點醫院建立信息系統的深度連接,匯聚20萬名醫生資源,累計服務人次超過5億。

烏鎮互聯網醫院三大核心功能

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核心能力包括精準預約、在線複診和團隊協作三個方面。

1、精準預約,為大醫院輸送對症患者。針對醫患信息不對稱的醫改頑疾,烏鎮互聯網醫院組織了一支超過1.2萬人的專業分診團隊,為患者提供精確分診和對症就醫指導服務,也為醫院和醫生輸送高質量對症患者,從而提升醫療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患者提交精準預約申請後,專業分診人員將根據用戶提交的病情主訴即刻作出響應,5分鐘內即可為患者精準匹配對症的、最近的公立醫院醫生資源,幫助患者實現對症快速就醫。

2、在線複診,足不出戶看名醫。「在線複診」主要面向無需到線下醫院挂號面診的慢病、長病和小病患者,烏鎮互聯網醫院通過遠程視頻語音等技術實現了在線複診、隨訪和慢病管理,讓患者在家就能完成複診、配藥,不必再常跑醫院,有效降低了整體醫療費用。

3、團隊協作,助力「雙下沉 兩提升」。微醫集團首創的「團隊醫療」主要抓住分級診療「雙下沉、兩提升」難題,這一模式已經被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在線下推廣,並得到了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的讚揚。烏鎮互聯網醫院通過組建專家團隊、開展團隊醫療的模式,把大醫院、大專家能力下沉到廣闊的基層醫療機構,讓基層醫生在與專家的協作中提升診療服務能力。

互聯網醫院面臨的挑戰

2017年互聯網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跌宕。在如今的高歌猛進之勢下,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一是互聯網醫院整體基礎設施水平仍然偏低,不足以支撐後續的高要求發展;二是目前政策發生改變,重新獲取牌照的門檻較高;三是互聯網醫院無法首診導致病源獲取難度大。

此外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進一步創新,仍受諸多因素制約,比如組織內分級診療的構建,比如商業險覆蓋率不高,比如處方共享及網售處方葯放開的問題,比如首診後向線上轉移機制還未建立等。

近幾年,國家出台多項宏觀規劃,涉及健康產業。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進,健康產業正在逐漸佔據頂層設計的重要位置,成為各方資本競相追逐的朝陽產業。中商產業研究院在大健康產業領域搭建起「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


首先,不得不說互聯網醫院的出現是一個好事情。

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促進醫學的發展切實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何樂而不為呢?就像當初網上購物一樣,大多數人對其持懷疑態度,想像不出把錢通過虛擬的網路給了賣家,賣家會不會按時發貨,貨物質量又如何?反之亦然,賣家發貨後買家能否按時支付,別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是,隨後的第三方支付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從老百姓開始嘗試網上交易到現在大家都離不開淘寶、蘇寧易購,這就是科技發展給大家帶來的實惠。

互聯網醫院雖然不能解決所有醫療問題,但是畢竟可以在某些方面讓大家方便起來。

第一,小病小災的不必非得跑到醫院,在網上問問醫生,也就差不多搞定了。

第二,網上預約挂號可以免去排隊之苦,大大節省了患者的寶貴時間。

第三,我國醫療資源很不平均,小地方的大夫解決不了的難題也許諮詢北上廣的大醫生就對下一步治療方案有了方向,這也算是遠程醫療。

當然,互聯網醫院還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這種虛擬的醫院的診療結果是否可信,大家心裡還沒譜。

第二,醫學畢竟不同於其他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沒有西醫的視觸叩聽、沒有中醫的望聞問切,醫生和患者還是心裡沒底。

第三,不乏某些互聯網醫院利欲熏心,誇大病情,想著法的惦記著老百姓口袋裡的錢,說白了,不是為了治病,是為了騙錢。

無論如何,互聯網醫院的出現都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但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正確的引導、法律的約束等等,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記得之前有一個健康管理的公司,各方面都準備的很好!!!唯獨難以控制的就是要給那些老人檢測身體,因為他們不用手機兒女又不在身邊,最後還得派一個人記錄,管理,實在消費太大資源,互聯網應該是能夠改變這種狀況的,只是在初建上比較困難,現在有了那種可以檢測的機器,結合社區工作人員記錄,以後可以憑藉人臉識別,在進行檢測,數據就能夠掌握了,在以後進行健康管理就可以做得到了。至於網上看病,除非大病。一般常規的病情都可以通過網上看的。再一個,網上看病的存在是為了給大家有個諮詢的平台,一些可以不發展成大病的小病網路上就可以解決了,真正有病了那是醫院的事。我們要糾正這種只有有病了才去看病的觀念,要學會積累常識預防疾病。


在2015年7月與9月,國務院接連發布兩項與醫療改革密切相關的文件,即《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明確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應用。」以互聯網技術促進醫療改革實施成為兩部文件共同的焦點。

隨後政策又不斷的深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首次將有關健康醫療產業的綱要提高至國家層級的戰略。

2015年12月,浙江桐鄉市政府批複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並推出烏鎮互聯網醫院網站平台和烏鎮醫院APP,面向全國提供以複診為核心的在線診療服務。並參展了第二屆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習近平主席也出席了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

從這一系列的政策和活動來看,國家對於互聯網醫院是高度重視的。

目前,互聯網醫院還屬於起步的初級階段,主要涉及業務以診前服務居多,包括在線醫療保健信息查詢、在線預約挂號和在線諮詢問診等。當然更深層的業務無法拓展與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健全,人群信任感,輔助診斷和檢查缺失等有關。

未來,互聯網醫院可能在垂直細分領域會進一步深化,包括患者的健康檔案數據,患者的慢病管理,查體監測數據,日常生活數據,同時線上與線下醫院之間相互承接。隨著醫療大數據積累,慢慢的還可進行疾病的前置預防,提供主動的健康管理,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實現醫療診斷的個性化。互聯網醫院還可能有能力打通醫療保健行業的各個環節,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國家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藥品流通,藥品使用等各個環節。

對於某些人認為互聯網醫院可以解決醫療資源配置的問題,筆者不太認同。因為醫生,尤其是名醫可以說是一種稀缺資源,他們所在的行業中,他們的瓶頸不在渠道上,而在於資源的短缺上。說簡單一些就是一位名醫一天的時間能看的各種渠道的患者是有限的,但病人的數量遠遠超過他們所能服務的,不可能因為多了一個互聯網醫院的渠道名醫就可以看更多的病人。因此對於互聯網醫院可以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我持有否定態度。

最後,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漸健全,大眾對於醫療保健的愈加重視。我認為「互聯網醫院」能夠在當今的社會中有一席之地。

(李藥師)


這塊了解的不多。但是依照現在的推廣來說,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體驗了一下網上醫院。當然是某個網站做活動吧,提交完自己的病歷,拍照,會有醫生聯繫交流,然後給開了一個單子,付款後,發物流過來了。

總共下來感覺,如果不說住院什麼的,感覺這上面的醫生應該是比診所醫生會好些,藥品價格根據地區不一樣,貴否自己理解。

我感覺整體還是不太好的。像住院輸液,這塊解決不了,感覺………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互聯網醫院的出現應該是大勢所趨,解決一些常規問題,或者作為醫療資源的共享,互聯網醫院還是有其優勢。但人體和疾病的複雜性,互聯網醫院還是在短時間內替代不了傳統醫院。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互聯網醫院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


沒有,那只是人們愛新鮮亂說的而已,就像有了共享單車別人就愛亂說共享男人,共享女人之類的,總之只要能想的總是愛亂想,現在的人總愛胡思亂想,胡說八道,把傳銷當成互聯網,什麼都當成互聯網,也只能解釋只要是在網上的都當成互聯網,現代便子那麼多還讓醫院在互聯網中進行更容易被騙,病人的錢財更容易被冒充醫生的人騙走,,更容易有醫托傳銷組織愛騙親戚朋友去給那些黑醫院坑。


互聯網醫院新模式的出現帶來互聯網醫療的改變,未來有可能倒逼醫院改革,不僅是人事,還包括在線診療、在線處方、處方葯配送、遠程醫療服務定價及在線醫保等。從醫院信息化到網路醫院再到互聯網醫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醫療領域已然在不斷迭代,或許互聯網醫院並不是未來醫院的最終形態,卻也預示了醫療體系發展的未來方向。


不太好說,互聯網醫院不生產醫療資源,只能輔助性的完成溝通,預約等服務。而醫療真正有價值的診療活動,都無法開展,即使有一席之地,也不會成為核心,出發互聯網加實體醫院落地,這樣的話,就又成民營醫院性質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