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顧名思義就是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廣義的水生植物包括所有沼生、沉水或漂浮植物。水生植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爲了更詳細地瞭解和分析它們,我們按照生活方式與形態特徵也可以把它們分爲挺水型水生植物、浮葉型水生植物、漂浮型水生植物和沉水型水生植物四大類。

我們比較熟悉的挺水植物有蘆葦、香蒲、蓮等,它們紮根於基質中,但葉片等光合作用器官在水面之上,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和光照充足,這使它們成爲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植物之一。

而睡蓮、菱角等植物則屬於浮葉型水生植物,其根系生長在基質中,但是主要的葉片漂浮在水面。

通常自由漂浮在水面的浮萍是大家經常可以看到的漂浮植物,其根系不接觸基質。

最後一種沉水植物,大家可能並不熟悉,它們的根莖生於泥中,整個植株沉入水中,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利於進行沉水植物氣體交換。其葉子多爲狹長或絲狀,能吸收水中的部分養分,在水中弱光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髮育。沉水植物主要分佈在湖泊裏,構成一幅幅水下綠色圖景。

水生植物爲什麼不同於其他植物,能夠成爲出色的“游泳運動員”和“潛水員”呢?

其實這與水生植物自身獨特的身體結構有關。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大多有一些柔軟而透明的葉子,還有些植物有柔軟透明的絲狀葉。可不要小看了這些絲狀葉,它們可以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使葉子能最大限度地在水中得到平時較難得到的光照,並吸收溶解在水裏的二氧化碳,保證光合作用的進行。

除此之外,許多水生植物爲了適應所生長的水環境而形成了特殊的組織結構,例如有的植物會發育出氣腔、氣囊;有些沼生植物會有呼吸根或漂浮根;有些溼地鹽生植物還會有排鹽結構等等。這些奇特的結構都能幫助水生植物泡在水裏而不腐爛。

不僅如此,千姿百態的水生植物還是處理水污染的小能手,可以帶來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