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疾病救助眾籌平臺水滴籌,徹底火了。

德雲社的弟子吳鶴腦出血,在水滴籌上眾籌百萬,引發網友爭議。有房有車為何還在平臺上標注為“貧困戶”?

德雲社弟子「詐捐」百萬,揭開大病眾籌平臺利用百姓愛心嗜血斂錢 新聞 第1張

網絡籌款平臺再次引發眾怒

據網友曝料,吳鶴在北京有2套房、一輛車,按照北京如今的房價,一套房的價格至少幾百萬,究竟有何困難,需要在水滴籌上,大眾籌款100萬?

對此,吳鶴臣妻子張泓藝於5月3日晚解釋,說自己不懂眾籌平臺的規則,才填了100萬,房子沒證,不能賣,車子要用,用不能賣,德雲社內部也已經幫忙了。

德雲社弟子「詐捐」百萬,揭開大病眾籌平臺利用百姓愛心嗜血斂錢 新聞 第2張

截至當時,她已經籌到了14萬多,並將通道關閉,說以後有需要會再行商議開通。

眾籌秒變“眾怒”!從同情到質疑,網友對吳鶴臣眾籌事件態度的轉變,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

大家在平臺上捐出幾塊、幾十塊、幾百塊,是憑着一份愛心,而某些人卻利用大眾的愛心,打算不花自己的財產,眾籌治病!

重要的是,在水滴籌上,對於這筆籌款人的背景,明晃晃地標着:貧困戶。

5月4日,水滴籌相關負責人回應了,說他們有沒資格審核發起人的房產和車,需要發起人按照平臺的規定提交相應的資料,主動公開自己財產狀況纔可以。

同時該負責人聲明,有房有車也是可以發起籌款的,但是勾選“貧困戶”是發起人誤操作。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愛心互助平臺上的第一例利用大眾愛心,騙捐款的案例了。曾經轟動眾人的“羅一笑事件”,“王鳳雅”事件,都是如此,事情過去幾年後,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我們是多麼的義憤填膺?

德雲社弟子「詐捐」百萬,揭開大病眾籌平臺利用百姓愛心嗜血斂錢 新聞 第3張

背後商業邏輯 免費籌款+付費互助+賣保險

然而在發生了多次騙捐事件,再三引發網友眾怒後,網絡籌款平臺依然沒有着手堵住漏洞。這究竟是為何?

究其原因,水滴籌、愛心籌、輕鬆籌,這種愛心互助網絡平臺的本質是什麼?是公益還是商業?

去年10月19日,這三大網絡籌款平臺在北京聯合發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

看起來是平臺的自律約定,但是都有些什麼內容呢?除了平臺規則外,還有部分內容隱藏在其中,以下劃重點:大病求助不屬慈善募捐。

此次倡議書指出,“個人求助是利用網絡社交渠道,針對特定個人進行的贈與,不是面向非特定對象的慈善募捐,相關法律責任由發起人等相關人員承擔”。

但是,在這次的吳鶴事件中,水滴籌卻明確表示:他們沒有審核籌款人資產的權利。此前還有媒體曾以虛假醫療診斷證明測試,成功在數家網絡眾籌平臺申請到籌款,令人嘩然。

此次自律公約還提出,平臺因要求發起人,盡最大努力公開家庭經濟情況以及獲得政府醫療救助等信息。但是!對於以上信息,求助人“可自行提供證明材料,也可邀請第三方協助佐證。”

而且,這些真的如平臺創始人所說那樣“5年不盈利”嗎?

百度上隨便搜一下網絡籌款,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分別位列首頁第一、二、三名,網站鏈接後面無一例外被註明“廣告”。

德雲社弟子「詐捐」百萬,揭開大病眾籌平臺利用百姓愛心嗜血斂錢 新聞 第4張

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平臺花了大量的廣告費做營銷。

水滴籌的廣告上還註明瞭服務項目:1v1指導,2步發起。免費助你5分鐘籌到治病錢……這樣包含誘導性的語言。

廣告做營銷、派工作人員一對一指導,投入大量成本的產出是什麼?實際上,這些籌款平臺既有免費籌款工具,也有會員制的付費互助產品。

比如說賣保險,水滴籌在推廣聯合國內知名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險或健康險,還有如水滴保、輕鬆e保。

有相關行業人員指出:“這些平臺的本質,是利用大病眾籌的鏈接,在微信上,裂變推廣獲得免費的會員用戶,如果你要救助一個人,就要認證個人信息。這都是免費的流量,然後再利用巨大的流量,靠賣保險業務盈利。”

最後,還是希望籌款平臺們,能趁此付出一點誠意,或者學學支付寶,引入大眾評審制度,嚴格審核賠付。

不然,誰還敢多獻出一點愛?????

文/杭嘉

編輯/常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