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金馬影展]《世紀審判秀》 英國 
世紀審判秀.jpg 
1961年在以色列對艾希曼的審判,絕對配得上世紀大審判的名號。對歷史、人類、社會的許多探究,由此延伸。佛克曼排除萬難找來在黑名單上的賀維茲,雖然麥卡錫是莫須有的亂扣帽子,但也可以因此推論賀維茲思想可能較偏左。從他一開始就跟攝影師爭辯「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艾希曼」,也可得到證實。然而當轉播開始,他這樣的觀點卻限縮了他,他把許多畫面給了艾希曼,期盼著艾希曼能在屠殺的證詞、畫面展示前,有所反應。他瘋狂地期盼艾希曼流露出愧疚、憐憫的情緒,加以證明他不是惡魔,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出殘忍的事。

最終他失敗了,艾希曼在整個審判過程中,沒有流露出任何情感。有趣的是,在世紀審判秀之後,漢娜鄂蘭發表了著名的《平凡的邪惡》,她認為人若在主流的氛圍下拒絕去思考,都可能犯下大錯。她同樣認為艾希曼不是惡魔,而是平凡人,即使在審判中沒有反應也不影響這個推斷。因為觀眾知道這個論點,於是在觀影時,就能看到賀維茲的侷限性。一個人對他人失去憐憫心,並不是代表他是惡魔,他原本可能跟他人無異,重點是他歷經了那段過程。片尾放入了真實的片段,看不出是佛克曼還是賀維茲所說,但其實可以視為同一脈絡,大意是「因種族和宗教歧視他人的人懂艾希曼,因為一切就是從此開始的。」從歧視出發,一路通往種族滅絕,這路途並不比想像中曲折,重點在於避免踏上這條路。

在開始轉播之前,賀維茲與他人的討論中,提到鏗鏘有力的一句話:「每當有人建立起自己的家園,法西斯就會出現。」身為尤太人,賀維茲不斷挑戰以色列的建國,包括趕走原本居住在此地的人,片中其他人不以為意。而我們看現在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的迫害,會覺得這句話確有其道裡。甚至放在臺灣,也是一樣。如果無法謹慎地拿捏民族自決跟民族優越感之間的差異,法西斯將油然而生,非常危險。

身為一個助理導播,能一探世紀審判秀的副控作業,煞是有趣。而尤太人屠殺過程透過電視的公開,也讓世人真實地去面對不堪的歷史,也是電視傳媒應該帶給人們的貢獻。


2.[2015金馬影展]《智取威虎山3D》 中國 

智取威虎山.jpg 


當初看到徐克以本片入圍金馬最佳導演時,內心覺得是為了獎勵商業片,讓我想起第49屆讓《消失的子彈》入圍最佳劇情片、讓《愛》的鈕承澤入圍最佳導演。而本片的確是華語片當中,難得劇情結構完整的大製作,場面與3D效果也都很棒,確實是值得鼓勵的大突破。不過有個缺點,就是劇情中的有趣笑點太少了,以143分鐘的長度,如果不是整體氛圍營造的夠強(比如《神鬼戰士》),不多加點趣味性就略嫌太長了。

可惜的是,在中國如此商業大片的題材,還是要選擇文革時期的樣板戲來改編,吹奏主旋律才能獲得資源,是創作者在不自由環境裡的處處掣肘,也讓觀者隱約不快。尤其是由現代場景開始的鋪排特別多餘,顯得矯情。結尾的幻想中更刺激的營救過程也不知為何而來,不如就直接用這個版本不就得了。回來查資料才發現又是「環境因素」,我參不透這國家。

演員部分,張涵予表現得很棒,很喜歡,真不愧是金馬影帝,正經詼諧都沒問題。另一影帝梁家輝一時竟認不出來,不過也覺得他沒有詮釋好崔三爺的精髓,難得的失手。余男演出也很棒,她特別適合艷麗造型,慌張更是拿手。不過這樣時代的故事中,女人總是扮演如此的腳色也令我不耐。尤其另一位女性角色白茹,在最後進攻竟也無突出表現,令人失望。


3. [2015金馬影展]《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美國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jpg 


在我求學階段,也碰過類似情況的同學。不高調也不與人起衝突,看似平凡可是卻有獨特的想法。不會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可是也害怕別人的否定。可能有一位好朋友聊得來,可是卻從不正式承認好友關係。看似無欲無求,但卻是來自於自己的得失心與自尊心太重。這就是男主角葛雷的情況。如果不去做處理,很可能他一輩子不懂得如何敞開心胸,也不懂得珍惜身邊一切。母親要求他去陪伴罹患血癌的瑞秋,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本片有許多非常有趣的對話與橋段,令觀者哈哈大笑。其中葛雷與厄爾拍攝的惡搞經典電影的電影,更是一絕,只可惜我不是經典電影的影迷,無法完全接受到,但也看出編導的鬼才。於是觀眾在歡笑中,進入這個註定哀傷的故事。葛雷的獨特想法,拉近了與無法接受平凡安慰的瑞秋的距離。他們一起度過了許多日子,互相重視,可是好友關係總是缺了點東西,來自葛雷始終不會認證好友的個性缺陷。遲早會爆發的,在面對死別,無法接受的葛雷只好對瑞秋發怒,逃避哀傷,同時間與厄爾的關係也進入同樣困境。

從女同學對葛雷的認同,可以看出葛雷的才氣是吸引人的,如同被他吸引的厄爾與瑞秋。他無法自在的生活是來自本身的封閉,而瑞秋生命的逝去,逼迫他去處理。如果說瑞秋死前還想做些什麼,幫助葛雷走出封閉是她最後的付出。也終於,伴隨瑞秋死去的,是葛雷原本吝於獻上的真心。「死後還可以繼續認識她。」葛雷在瑞秋房間的挖掘,這後勁實在太強了。認識她多一點,可以是彷彿她還未離去,但也留下巨大的遺憾呀。一個跑片尾時才讓人情緒崩潰的安排。


4. [2015金馬影展]《哪一天我們會飛》 香港 

哪一天我們會飛.jpg 


同樣是青春題材,但那一代特別深刻。餘鳳芝(楊千嬅)與彭盛華(林海峯,好懷念《黑玫瑰之義結金蘭》呀)是高中時就相戀的夫妻,彼此已經失去熱情。從彭的外遇可以看出,他仍沒有忘懷當初與餘鳳芝的美好,只是在兩人的窮忙,久而消磨了兩人的感情。時空交錯剪接,高中時期其實是三人行,除了兩人外,還有一位蘇博文。兩男愛一女,青春的苦澀,只是與博文的失聯,卻也隱喻著兩人已經忘記當時的夢想。而看到一半,才發現本片講得是香港所失去的夢想。「香港不是一個可以發夢的地方。」故事中的這一代人,在求學階段,面臨九七即將到來的惶恐,同學一一移民。九七過後,香港的經濟榮景漸漸萎縮,鳳芝與盛華於是成為忙碌的工作賺錢,卻不敢也沒時間生小孩的夫妻,找不到生活的熱情。文化也是如此,導演刻意插了一位夢想是拍電影的同學,也叫黃修平,由電影說出了他的心聲。在許多創作者北上,香港漸漸失去本土電影的現在,黃修平導演的前作《狂舞派》與本片,都堅持了香港的本土情懷。終於他們得到了蘇博文的消息,記起也緬懷美好的過去。「仍然要相信,這裡會有想像。」主題曲副歌第一句就向全香港人呼喊,別放棄,這裡會有想像。


5. [2015金馬影展]《勤勞的愛麗絲》 韓國 

勤勞的愛麗絲.jpeg 


獵奇呀!縱然主角秀南莫名執著的性格,是故事走向曲折的主因,但也就是這超現實的設定,更能挑戰「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謊言。觀影中我一直想到「地獄朝鮮」,這個韓國網友用來調侃自己國家,就像臺灣網友所稱「鬼島」一般。臺韓兩國會這情況,來自於國內新自由主義猖獗,重財團輕勞工的環境,讓臺灣即使當初有過經濟奇蹟、韓國近年的經濟繁榮,都無法反應在底層人民生活。所謂的奇蹟與榮景,也只是拉開貧富差距後,發生在資產階級的事。本片的年代,設定在韓國面臨現代化轉型期間。取得多項證照的秀南,無法適應電腦的出現,淪落到就業市場的邊緣。丈夫的先天缺陷與不小心觀眾就笑出來的工殤,導致被庸醫欺瞞外,也未獲政府照顧,照映出環境對弱勢者的不友善。努力賺錢存款也追不上房價的飆漲,以及後來居民搶奪都更利益的兇殘。種種的困境, 即使如此,秀南還是很努力。也是如此,故事開始獵奇,血腥、殘酷,帶著黑色幽默,諷刺著這個世界的扭曲。


6.[2015金馬影展]《極渴救援》 西班牙 

極渴救援.jpg 


片子開始的對話與場景,就告訴觀眾,導演將以幽默逗趣手法帶你進入荒謬的戰爭世界。"It's war."各種狗屁倒竈的事都用這句回應,無法反駁。「這是妳的第一具屍體。」Sophie從一開始不敢直視,經過一天後冷眼咒罵,這個世界壓迫著她快速成長。但Sophie的熱情並未削減,來自於令人敬佩的兩位前輩,Mambru和B。B風趣幽默、作風奔放,想是他可以自在地在這地方做事的關鍵。笑看這個世界,「為了人道救援,你必須要幹她。」藏在笑鬧後的是他對幫助人羣的堅持。無國界社工,多麼令人敬佩的職業。Mambru再一個禮拜要走了,他與Katya的情或許是電影及他人生中的插曲,也代表這職業維持正常人生的困難。不同於B,Mambru是用溫柔而堅定的心情堅持著。總是有莫名的規則要遵循,菜鳥Sophie極力爭取,早已習慣的Mambru不發一語,而小男孩的出現代表Mambru的不妥協處。找班尼西歐岱託羅跟提姆羅賓斯來演Mambru跟B真的太棒了!走入小男孩殘破的家園,狗依然吠著,守護著那早已人去樓空的廢墟。心疼是一回事,冷靜地拿下繩子纔是專業。老太婆跟著牛走,不需要你們奇怪的規則來避開地雷。戰亂下人們也只能繼續生活。雨下下來了,收拾公廁更加困難,但另一端卻解決了難題。大自然從不偏心,唯有人類用戰爭摧殘自己。


7.[2015金馬影展]《老炮兒》 中國 

老炮兒.jpg 


大叔的浪漫。早就沒有勢力的六爺,喬事情靠的是鄉親父老們的敬重。六爺的原則有部分雖然過於傳統,但很多都比現在年輕人講情講理。遇上富二代小流氓,不卑不亢,令人佩服他的堅持。始終相挺的兄弟、願意追隨的女人,六爺就是有辦法令人死心塌地。年輕不懂事,辜負過妻小,始終拉不下臉的六爺在自知身體快力不從心後,終於在兒子眼前落淚。互相理解,這唯一放不下的牽掛。父子間的小動作、逃亡鴕鳥的自在,這刻畫真夠大叔的浪漫,管虎與馮小剛兩大叔聯手呈現。後者演出六爺的氣魄、滄桑、悲傷,甚至是難得有會怕的事的反差,就像人們常用的評語,這角色不是馮小剛演就不成立呀。


8.[2015金馬影展]《狼圖騰》 中國/法國

狼圖騰.jpg 


狼羣恐怖,還是人羣恐怖。大自然運作自有其道裡,若人要在自然裡生存,必然要順著規則走。所謂的知青來了,所謂的發展來了,文化衝突下更是人類與自然的衝突。就如陳陣想要豢養狼,而大小事不斷,人類想要駕馭大自然,終會被反撲。查了資料,對於蒙古族是否如此尊敬狼,其實大有爭議。但在小說與電影渲染下,煞有其事,這也是漢民族欲掌握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想像,所造成的產物。


9.[2015金馬影展]《菜鳥》 臺灣

菜鳥.jpg 


臺灣地方議會很黑,非常黑。立法院內都有立法委員擁有黑道背景,那更別提地方議會真的是一堆。官商勾結是基本,貪污腐敗,上下交相賊。如果看到片中,警方嚴重瀆職、收賄,偏袒議長橫行無阻,同樣身在臺灣的你,會不會相信?過去是一定有,現在呢?我們不在第一線,不能確定,但最悲哀的是無法自信地說出沒有。苗栗有個縣長,依圖利罪被判刑,上訴中,案子拖了16年還沒定讞。臺東有個縣長,貪瀆案起訴拖了超過六年還沒審理。幾個案例都可以告訴你,公然地幹預司法,結果大家也就這樣過了。那你說,片中的狀況是真的還假的?

導演想宣揚菜鳥精神,呼籲人們保持改革的熱情,別被現實消磨了。但最恐怖的是,在進入社會以前,你就已經做好接受一切黑暗的心理準備。明哥讓殺人犯自首,因為那是面臨邪惡壓迫的反撲,只是人民對暴力血腥有感,對利用權勢侵害他人無感。那個叫怪手毀田、非法拆人家園的傢伙,沒有成為全民公敵,但反抗的卻被叮囑要有禮貌。議長叫兒子回答,有無販毒,他說沒有,就好了,你說了算。反正放高利貸的都可以說自己是合法經營了。寫到這裡突然想到臺南有個前議長叫吳健保,壞事幹盡,發監前突然行蹤成謎,你覺得是誰去通報他的呢?

揭開瘡疤的片,臺灣是需要的,可惜此片在壓迫氣氛的營造上不夠成功,在還算好猜的劇情走向下,顯得張力不足。簡嫚書演酒家女的突破,確實令人驚艷,雖然風塵味有一點點不足,但角色性格上,那以笑鬧隱藏悲苦的模樣揣摩的不錯。
而莊凱勛提分手的長鏡頭,爆發力夠,兩人激盪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尤其在莊的面前氣勢沒有被喫掉,獲得金馬女配角入圍的肯定。莊凱勛的表現也很棒,只是角色對於莊來說,有點太理所當然了。遊安順也在不多的戲份中,成功扮演戲劇衝突關鍵點,應該是本片表現第三的。相較之下,男女主角宥勝更歐陽晴,表現只能稱中規中矩。


10.[2015金馬影展]《德蘭》 中國

德蘭.jpg 


小王跟著德蘭的腳步,走入野外深處,藏人的村莊。年輕小夥子,朝夕相處,自然對德蘭產生愛意。但到達目的地,他更要去認識的,是這個與城市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好像他一開始不懂為何德蘭有兩位丈夫,來自於藏人會有兄弟共妻的情形,生活方式、習俗禮儀,也在這些天內慢慢裡解。純樸樂觀,原本來討貸款的小王,又借了許多貸款出去。小王沒有拿起手鐲,也許他無法毅然決然的待在這,可是恐怕也無法回城市了。走在野外,小王大吼。小王的父親是為何多了許多不清楚的帳,又為何失蹤了呢?可能兩人的理由是一樣的吧,那種想幫助又無能為力。

看過董子健是在第50屆入圍最佳新人的《青春派》,當時19歲來說,口條演技自然的確難得。想不到兩年間,已成長到入圍最佳男主角。在《德蘭》飾演的小王,從原本倉皇接下任務的信貸員,到漸漸對德蘭與村莊產生情感。尤其那懵懂中流露情感的演出,簡單而動人。


11.[2015金馬影展]《魚男悲歌》 韓國 



12.[2015金馬影展]《烈日灼心》 中國

烈日灼心.jpg 

(嚴重劇情洩漏)

前半部看警匪鬥智,直覺很強的伊隊長與膽大心細的辛小豐,言談間,一來一往,看得緊繃。首推開長途的那一段,先聊家鄉,難免就聊到過去慘案,心神不寧,開車一晃,還好真有狗,要不更起人疑竇。只是氣氛急轉直下,一點點的小動作都是攻防。一臺車,兩個人,就營造了精彩的一場戲。當伊隊長掌握許多疑點,辛小豐細心鋪陳,逐步讓伊隊長相信自己是同性戀,犧牲色相決心十足。而楊自道做計程車司機,被搶不張揚、受傷不就醫,為保持低調下了許多苦心。想不到兩人還是不比陳比覺,也是一絕。

後半部看人心,辛小豐、楊自道自然的救人行為,得到伊隊長、伊谷夏的信任、愛慕。兩人照顧尾巴的心,也是感人。於是秉公執法的伊隊長,竟也陷入兩難。犯下慘案的人,改過自新後,值得人的敬愛嗎?接受審判是必須,但是死亡呢?我並不覺得這故事要探討死刑,它只是把死刑當做一個悲劇的關鍵點。它先讓伊氏兄妹被迫接受兩人必須死,萬般無奈。後來又出現轉折,原來兩人並無真的動手殺人,只是為了尾巴的成長而赴死。在這裡死刑強化了悲劇性,但在故事中,無論是教化、冤案方面,不正是令人質疑死刑存廢的必要性嗎?即使後來元兇出現,那漫不在乎的樣子也無法讓死刑正當。

鬥智又揪心,是好看的,只可惜後半節奏有點雜亂,還有結尾的警匪追逐場面也稍嫌混亂。飾演辛小豐的鄧超難怪能入圍金馬影帝,冷靜、慌亂、悲傷、熱血,情緒起起伏伏,轉換自然。另一主角飾演伊隊長的段亦宏,成功扮演壓迫的一方,氣勢十足。最後小抱怨,到底為什麼讓廣東腔重的香港人演臺灣人啦,無法說服觀眾呀!


13.[2015金馬影展]《邊境戰魂》 法國 

邊境戰魂.jpg 


戰亂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被迫要跟不認識的人「組成家庭」,才獲得進入法國的機會。即使成功,也只能住在城市邊緣,犯罪與貧窮的聚集地,身家安全依舊受到威脅。狄潘扛起一切照顧「妻女」,想是要在她們身上,找尋失去的家的感覺。他把自己原本的家庭照,放在自己精心製作的相框,有一扇金色的小門,可以關起照片。他把家人關在心裡,永遠保存。現在的「妻女」,就是他的家,他想要守護的家。最後的精彩攻堅秀,揭露他過去沉重的身分,也象徵他守護家園的誓死決心。片尾前的歡樂片段,不知真假,隨人定義。難民沒有要求很多,一個安穩的家庭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