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3月10日報導】題:歐佩克的“落日”凸顯

  “俄羅斯的目的是打擊美國頁岩油企業。”俄羅斯拒絕4月以後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聯手進一步削減石油產量,美國SVB國際能源諮詢公司總裁莎拉·瓦赫舒里認為俄羅斯作出了明智判斷。鑒於隨著石油價格下跌,頁岩油企業盈利狀況正接近保本點,俄羅斯決定與沙特阿拉伯領導的歐佩克分道揚鑣。

  油價國際指標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9日一度暴跌至每桶30美元左右。作為政府預算前提的俄羅斯石油價格是每桶42.4美元。沙特石油價格據稱每桶在60美元左右,也有看法稱價格或進一步上漲。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則頁岩油企業的經營狀況大多比較穩定,但如果油價下跌至每桶30美元左右,則只有一部分大型頁岩油企業能不虧本。

  俄羅斯的判斷是,與其和沙特打交道,不如攻擊已成為“強敵”的頁岩油企業。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石油需求下降,這成為推動俄羅斯作出這一判斷的一個因素。

  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曆山大·諾瓦克6日表示:“長期減產不會給市場造成衝擊。光是減產並不是正解。”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在維也納召開部長級會議,諾瓦克在會上作出這一表態。“歐佩克+”自2017年1月以來一直協商減產,但諾瓦克表示:“沒有必要4月以後繼續減產。”

  哈薩克斯坦是加入“歐佩克+”的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之一,該國能源部長努爾蘭·諾加耶夫當天表示:“預算前提是石油價格為每桶50至55美元。”他主張,在此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為市價跌破每桶40美元作準備。

  諾瓦克瞄準的是頁岩油企業。頁岩油企業通過挖掘和化學方法提取頁岩層里的石油,使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英國石油公司2018年的資料顯示,美國石油日產量為1500萬桶;沙特石油日產量為1200萬桶,居第二位;俄羅斯石油日產量為1100萬桶,居第三位。美國不在“歐佩克+”框架內。

  俄羅斯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戈爾·謝欽2月11日向普京總統表達了反對聯合推動石油減產的意向,理由是“束縛公司經營”。

  頁岩油企業威脅到現有產油大國的石油定價主導地位,沙特也意識到頁岩油企業構成的威脅。

  “得克薩斯州不加入歐佩克嗎?”2019年10月,在利雅得召開的國際投資會議上,沙特能源大臣對美國時任能源部長、得克薩斯州前州長裡克·佩里說道。這一表態讓人無從分辨是開玩笑還是說了真心話。有許多頁岩油企業在得克薩斯州開展業務。

  6日歐佩克與俄羅斯決裂,導致歐佩克在石油市場上的影響力進一步下降。歐佩克在全球產油量中所占比例上世紀70年代超過50%,但目前已降至40%左右。

  石油需求的增長今後可能停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各國積極轉型,準備更多地利用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少的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可能加快了“石油時代”的終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