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臺北電影節]《不真實的荒謬》 法國/比利時 

 不真實的荒謬.jpg  

看昆汀杜皮爾的片子,就是要充實自己的想像力呀。各種荒謬與超現實,還要把它安排到位,順順利利成為一個故事,真不簡單。其中一個角色,發現有機會實現夢想,發了瘋似地不斷找尋尖叫聲,結果卻總是被「現實」玩弄,真是不勝唏噓。雖然電影顛覆真實,但那種荒謬感其實也是真實世界常見的呢。

 

 

2.[2015臺北電影節]《丸之謎》 日本 

 丸之謎.jpg  

出現了一個浮在空中的丸子,任何人看到它就會定住不動,因此引發一樁離奇的案件。一開始,當然覺得劇情荒謬離奇,有點不知道在演什麼。而看下來,發現還是跟近年看到許多日本電影一樣,在檢討日本社會面對災難的態度,映後導演也是如此表示。這樣不合常理的案件,一定有許多漏洞在裡頭,然而事情過後,家屬接受事實並努力生活、警方息事寧人草草結案,記者欲追求真相,被編輯阻撓,也從不真心理解。唯一知道實情的受害者,仍然無法真正清醒。看過一部日片《若無其事的寧靜》,講述福島核災後,日本社會不積極追求事實,反而假裝恢復平靜的社會氛圍,很恐怖。

 

 

3.《吸血鬼家庭屍篇》 紐西蘭 

 吸血鬼家庭屍篇.jpg  

認真地惡搞,把吸血鬼的日常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引發許多趣味。有許多作品會把同性戀比喻成吸血鬼,藉以描述同志在傳統觀念下被迫見不得光的生活。而此片雖沒有著重同志,卻在笑料中傳遞了許多與同志議題相當的觀念,接納異己、愛情、成家。接納新進的吸血鬼、喜愛身為人類的同伴、與狼人消弭族羣間的衝突、外表與實際年紀相反的忘年之交,最後大家住在一起快樂生活,好不快樂!

 

 

4.[2015臺北電影節]《塚本晉也之野火》 日本 

 野火.png  

不同於其他戰爭片所著重的殺戮,此片更關注戰爭中的生存。奮勇殺敵什麼的,都不重要,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無法用來提振士氣。這種環境下,有人仍維持著失去意義的軍紀,明知送死,還是跟著班長。而有些人,害怕互相殘殺,卻又捨不得失去陪伴。血肉模糊的畫面,也不比心靈上的煎熬來得殘酷,那種絕望又捨不得死去的煎熬。反戰嗎?或許吧,但不談和平,只關懷被迫進入這樣環境的每一個個體。活著回來,跟死在那裡,又有甚麼差別。

 

 

5.[2015臺北電影節]《踏血尋梅》 香港 

 

http://xuanwindmars76.pixnet.net/blog/post/201434613

 

 

6.[2015臺北電影節]《西部緩慢之死》 英國/紐西蘭 

 西部緩慢之死.jpg  

從一開始的登場,就可以感受到兩位主角的不同。傑為了追求愛人,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西部,無可救藥的浪漫性格;賽勒斯,則是在如同叢林般的西部生存,看盡殺燒擄掠,腦子只有冷血地求生。感覺上因為傑來自於文明國度,自然比西部蠻荒地帶的賽勒斯浪漫,物質無缺與求生存的兩相比較。但瞭解了傑的愛人被迫來此的情形後,又覺得所謂的文明,不過是另一種野蠻的壓迫。過程中,我們感受了兩人的變化,傑被迫殺戮、被迫殘酷,但始終不變的信念漸漸感化賽勒斯,傑說「生命不只是生存(survive)」。全片有如片名一般緩慢,但是各種黑色幽默讓片子增添趣味,最喜歡用馬曬衣服意退印地安人,以及傷口上灑鹽。結局好像有點諷刺,但卻更凸顯主題,「生命不只是生存」,看完反而令人開心,且振奮人心。

 

 

7.《百元之戀》 日本 

 

http://xuanwindmars76.pixnet.net/blog/post/202119289

 

8.《蟻人》 美國 

蟻人.jpg  

 (劇情洩漏)

 

漫威總算又迎來了新的獨立系列,而且是第二階段的壓軸,扮演新舊復仇者聯盟承先啟後的責任,《蟻人》可以說是非常重要。而漫威新系列的開啟,成功也就是這個宇宙的第一部《鋼鐵人》而已,後來的《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其實都表現平平,感覺只是個稱職的引子。《星際異攻隊》雖然也滿成功的,但畢竟背景都在外太空,也與復仇者系列連結不大。加上換導演的風波,其實《蟻人》的成敗真的是壓力很重啊。

 

做為這個電影宇宙的新超級英雄,蟻人必須之前的英雄有所區別,才能讓觀眾面對同一個「平常人獲超級能力成為英雄」的模式能有新鮮感。首先在背景方面,主角與漫畫相同是更生人,但是,就我查維基漫畫裡是真的改過自新,在電影中,史考特雖然犯罪,卻是劫富濟貧類型的。這我頗不滿意,就讓他真的改過自新有甚麼不好,罪犯一定要情有可原,才能成超級英雄嗎?這方面更生人設定的不乾不脆,太過保守,不過也確實達到與之前英雄的區別。

 

第二個不同處就是超級能力,雷神、隊長、浩克以強力體能為主,蟻人則以先進科技為能力,但是又與鋼鐵人的科技不同,有著特別的縮小能力。在電影搞縮小真的有太多東西可以玩了,我不斷地回想起《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這可是童年回憶呀,看著巨大的螞蟻,就會想到在《親》裡他們騎著螞蟻的畫面,很懷念。縮小的趣味真的是從變小那一刻就感受得到,巨大的世界,特別的視野,這個設定真得很佔優勢。

 

漫威的靠杯笑點是我最愛的地方,《蟻人》當然也不缺少,而且走出了《鋼鐵人》式的嘲諷笑點,走無釐頭風。最愛的當然要屬墨西哥裔演員麥可潘納(我也很喜歡這演員)的對嘴敘事,把每個談到的人都變得跟他一樣說話方式,真是拍案叫絕。放大的螞蟻、坦克、湯馬士小火車!捕蚊燈以及最後決戰在小女孩房間,真的趣味十足,滿滿的靠杯,但又沒有倒向過於荒謬的喜劇,依舊走在模式上,調配得當。整體而言,《蟻人》的確頂住了壓力,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啊。最後,史考特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女兒,也與其他超級英雄不同,讓每個英雄都有各自的血肉,真是成功的連載真人卡通!已經開始期待美國隊長3了!

 

 

9.《風中家族》 臺灣 

 風中家族.jpg  

故事頗美,1949年遷臺的外省人,被迫與自己家鄉、家人分離,時代的悲劇,令人鼻酸。但是整體看下來,會覺得此片就是不夠細緻,演員演技、場景道具、劇情轉折,甚至是選角、妝髮,都有呈現上的瑕疵。結果最後,只剩下故事是好的,實在可惜。

 

10.《不可能任務:失控國度》 美國 

不可能任務:失控國度.jpg  

(劇情洩漏)

 

我超愛伊爾莎探員!我太愛伊爾莎探員!我愛死伊爾莎探員!如果問《不可能任務:失控國度》為甚麼好看,伊爾莎探員絕對居功厥偉。可以看導演在塑造這個角色的用心,一開始突然大顯身手解救伊森韓特,就是個華麗的出場,但她選擇留下來,就讓伊森與觀眾為她擔心,在心裡掛念著她。歌劇院的任務,由於還不完全清楚她的正邪,在曖昧不明的狀況更加深了她的魅力。而揭開她被MI6長官威脅,又為她感到心疼。最後與伊森韓特的完美合作,以及與拆骨師最終對決,留下完美身影,在片尾時已開始想念她。還有一點,伊爾莎探員在格鬥過程中使用了一招,就是順勢爬上對手的肩上鎖頭,這也是快打旋風春麗愛用招式之一,算是女性常用,以敏捷來對付力大的男性,漫威系列電影的黑寡婦也會使用。招式雖然常見,但伊爾莎探員在片中竟然使用了三次,她在一開始解救伊森時用了一次,勒頸致死;被連恩的手下用槍從背後指著時用了一次,奪槍反制;最後,在與拆骨師的決戰再度使用,利刃穿心。通常好萊塢諜報片的主角,在使用格鬥技時,會因應狀況不同,不太會有刻意重復的招式,這次卻重複使用,儼然成為伊爾莎探員的必殺技,有「只要你讓我逮到機會爬上去,必殺」的氣勢,更是讓伊爾莎探員增添一股霸氣。太愛她了,跪求下集繼續當主角!

 

除了最大重點伊爾莎探員之外,這部片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伊森韓特到底有多中二呀,搞得人盡皆知!首先是CIA局長亨利說IMF行動太過魯莽,領導人是賭(ㄓㄨㄥ)徒(ㄦˋ),當然這有可能是他的扭曲,結果傑瑞米飾演的布蘭特見面時也說,「你其實只是想要親自擊敗連恩吧!(你只是中二而已)」。再來連恩又說「從我當你面殺了女孩後,我就知道你會不顧一切地要擊敗我(因為你很中二)」最後擊敗連恩的方法,就是用同一招,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這……這實在太中二了,果然主角就是要有點中二性格。還有這次也太難死了吧,已經超越約翰麥克連了!首先是BMW再度置入,但第四集直接摔落地面人沒事還可以理解,這次都翻幾圈啦!這還沒事!好吧BMW實在好威鐵包肉可以理解,你高速騎車沒戴安全帽直接雷纏,竟然還是沒事呀!至少要有大面積擦傷吧,明明壓車太低膝蓋就會痛不是嗎?

 

整體來說,雖然換了導演,但本片延續上一集風格,刺激中增添了不少笑料,熱熱鬧鬧非常精彩。另外,伊森到底對英國首相跟MI6首領射了甚麼呀,誠實豆沙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