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印象裏,美國對於殖民主義並沒有什麼熱情,他們對領土並沒有深刻的糾結。而俄國則不同,歷史上到今天,俄國對於領土的要求似乎一直是其對外行爲的重點。

美國在控制了西部後就對領土擴張失去了大部分興趣,1867年美國花720萬美元從沙俄買下了阿拉斯加,就這現在看來的“白菜價”還被當時的美國輿論稱爲“西沃德的浪費”。不過美國領土擴張的腳步倒沒完全停止,1898年吞併夏威夷,並從西班牙那裏獲得了菲律賓、關島和古巴殖民地。俄國的領土擴張則一直變化,整體趨勢上,當俄國強勢時俄國就會進行領土擴張,而弱勢時其領土就會收縮。從18至19世紀的大範圍擴張到20世紀上半葉的東方戰線再到近幾年的克里米亞,不論是羅曼諾夫王朝還是蘇維埃還是俄聯邦,對領土的渴求從沒有間斷。這是爲什麼?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西華德購買阿拉斯加


兩國的差異一方面來自於地緣態勢,一方面來自於國內製度與文化的約束,還有一方面則是經濟模式的差異。先看地緣,美國東西向橫貫了北美大陸後,只有兩個陸地鄰國分列南北,而且規模與美國不在同一水平上,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威脅。東西向上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則形成了寬闊的安全屏障,水體阻隔其他國家進行權力投射,美國的本土安全基本無憂。而俄國的核心地區是在歐洲部分,東歐平原沒有任何的天然屏障,而歐洲又有德國、波蘭等大國存在,俄國的安全基本與陸地戰略縱深直接相關,戰略縱深越大越安全,可以消耗中東歐國家地面進攻的進攻動能。這是地緣上的問題,兩國並不同。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東歐平原非常平坦


另一方面則是國內製度與文化上的。帝國的過度擴張始終是美國人戰略思考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避免過度擴張,美國人的制度方法是憲政民主,通過對政府預算、政黨輪替、言論自由來抑制精英階層的擴張衝動。雖然可能導致長遠戰略受制於民衆和國內政治,有這強烈的孤立主義傾向,但另一方面則避免了因爲不受約束的戰略衝動導致陷入戰略陷阱,進而限制破壞帝國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還有是文化上,美國的新教傳統以及其賦予美國人的道德優越感也促使美國不太願意直接控制領土,這是“新大陸”與“舊大陸”(歐洲)之間最爲顯著的(道德)區別之一,而這點,與下一段要說的經濟優勢又不謀而合,形成了美國擴張靠市場而不靠領土的模式。俄國歷史上君主制、蘇維埃制度均沒有足夠的制度約束,很容易陷入過度擴張而後又不得不戰略收縮,最典型是阿富汗戰爭。而基於地緣導致的擴張記憶和某種程度上蒙古人統治的遺產所形成的草原文化則深深嵌入俄羅斯文化中,這點也鼓勵了俄國從精英到民衆對領土的執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強人政治的需求並沒有減少,俄羅斯很難發育出可以支撐民主制的多樣化市場、有強烈共識的社會,因此時至今日,俄羅斯對領土的衝動除了外在的壓制外,唯一的國內限制基本上是來自於精英階層的自我約束,比較幸運的是,經過數百年與歐洲強國的博弈和合作,俄羅斯精英的知識儲備、戰略眼光和戰略手段還是足夠的,不然俄羅斯會比現在慘得多。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美國文化中確實存在一種道德優越感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蘇聯在二戰後輻射範圍空前


最後也有經濟模式的差異。美國在19世紀末期就已經問鼎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寶座,美國有高效的市場、成熟的國家-市場關係、穩定的生產能力等等,這讓美國事實上沒有必要擴張領土就可以影響全球。在二戰後美國開始從英國手中接過了世界霸權的主導地位,政治能力伴隨着經濟能力投射到全球,美國完全可以不需要依靠領土就控制全球經濟的基本秩序,這種秩序本質上可以讓全球的資源不斷流入美國。俄羅斯就慘多了,俄羅斯沒有可靠的市場、沒有先進的技術,只有能源能讓俄羅斯獲取經濟利益,而能源產業的單一特點很容易抑制其他產業的發展,因此俄羅斯在市場中的表現非常糟糕,很容易成爲發達市場的附庸。這點反過來導致了,僅僅憑藉市場能力,俄羅斯可能只會逐步被歐洲乃至東亞擠壓,俄羅斯除了軍事能力外,並沒有更好的牌可以打。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門戶開放政策就是一種典型擴張方式


所以,美國後來不太關注領土是因爲美國國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而俄國則沒有那麼好的條件,他們依然需要領土。

爲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俄羅斯仍然需要領土換取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