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李白杜甫作為參照來給張宗昌打分,我覺得能給他個七八十分吧!

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我給得有點多了,因為他寫的詩太不咋的了,和李白杜甫這些詩仙詩聖是沒得比的,說實話我其實也是這麼認為的,而我之所以會給出如此高分,可不是因為我和他都姓張的緣故,而是我發現他的詩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感而發,而且直白無誤的說出了他的心中所想,讓你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也就是說他的敘事能力相當不錯,絕對不是無病呻吟,為寫詩而寫詩的那種,這一點在我看來是難能可貴的,是少要強過今天的一些一級作家的大作:我的餡餅是最好吃的!

曾經我也笑話過他寫的詩篇,認為他既不講韻律,也不管平仄,用詞粗俗還沒什麼意境,純粹就是瞎JB亂寫,但後來我慢慢的發現是自己對詩的理解太過片面了,其實詩和文章一樣也要講些實用性的,你要不就抒情,要不就敘事,只要做到了這些,其它就不需要太苛求了,我們不應該給寫詩設置一個太高的門檻,要讓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寫的詩多了,我們看到精品的慨率自然會大些。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為難俺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

先扒龍皇廟,

再用大炮轟你娘!

——大家覺得張大帥的這首求雨詩寫得怎麼樣,反正我是認為比之任何一首所謂的千古絕唱都絲毫不遜色的, 那麼它好在哪裡呢?氣度,格局以及大無畏的精神,還有就是呈現了這位狗肉將軍急民之所急的焦燥的內心,這是很難得的,除了他古今中外再無第二人敢寫出類似的詩來,敢向老天叫板的中國人沒有幾個!能以這種方式求雨的,能寫出這樣求雨詩的不得不讓人眼前一亮!

最後我要聲明一下,我不是張大帥的粉絲,但我確實認可他寫的一些東西,雖然不是很講韻律和平仄,但灰諧幽默充滿活力,好過很多的中規中矩,朗朗上口卻又不所云的無病呻吟的大作。他寫得高興,我們看得開心,打個高分就理所當然了!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術業有專攻,李白杜甫也好,日本人民喜聞樂見的白樂天也好,只能寫古詩、律詩、絕句這類「唐詩」,讓他們寫現代詩,肯定也抓瞎。

反之,現代人寫古詩,無論怎麼後天努力,也攀越不了古體詩詞的那一座座高峰,沒辦法,唐朝過後,誰也寫不出唐詩的韻味了,宋代以後,誰也寫不出宋詞的豪邁或婉約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寫詩詞也概莫能免。

有不服氣的,比如乾隆,一輩子寫了4萬多首,他數學好,心裡盤算的是,算概率也能蒙出幾首不錯的吧?可惜一首也未見流傳,所以說,寫詩不靠數量,不靠努力,全靠天分。

張宗昌就是一位極具天分的近代詩人,他寫的詩詞並不算多,但卻達到了最大範圍的流傳性。

有一首詩被國外友人也注意到了,當然他看到的是英文版,看完後馬上被深深地打動了,這位國際友人主動把它翻譯回了漢語版,詩文如下:

遙遠的泰山,展現出晦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礎,支撐起淺薄的高層;

假如某一天,有人將那乾坤顛倒;

陳舊的傳統,必將遭逢地裂山崩。

這首詩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濃重的家國情懷和推翻舊制度的雄心壯志,是中國近代詩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詩人的名字叫張宗昌,此詩的原文是:

遠看泰山黑乎乎,

上頭細來下頭粗。  

若把泰山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詩人張宗昌還有另外一個職業,軍人——雖然我們更習慣於把張宗昌稱為軍閥。

我給張詩人99分,剩下1分不給,不是怕他驕傲,是覺得他的產量不算太高,所以也沒有在近代詩人中走到更高的位置。


李白和杜甫,一個走浪漫,一個走現實,相信這兩位詩人總能算是世人皆知了吧。但一說到張宗昌,這位大爺的知名度卻遠遜李杜,張是何許人也,軍閥頭目之一,其綽號也頗多,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位大爺在詩詞方面有著非常耐人尋味的意境。

如果按照寫唐詩詞的一些要求,姑且就按照格律、性靈、襟懷三方面來說,那麼以李杜的成就給他倆100分並不為過,反觀張宗昌的詩,寫於近代,打油詩偏多,和我們所認識的唐詩之美相差太遠,因此給0分也沒什麼爭議。但畢竟人家那也是詩,我們可以這樣想,假設作詩是一場考試,李杜都得了滿分,按題目規定來講張將軍是0分,不過卷面上的附加題李杜都沒有寫,而張將軍寫了附加題,或許正是這些附加題讓張將軍有了和李杜掰手腕的資本,這篇問答車邏輯就帶大家賞析一下張將軍的詩,看看他比李杜強在哪~

1、《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解析:這首詩厲害了,話說當年張將軍在爬完泰山後氣喘吁吁,氣不打一處來,忽然一抬頭,發現了面前的龐然大物。首先我們可以知道張將軍不是近視(近視眼才看不出三角形吧,只是模糊一片),其次張將軍看的是山,心中卻是顛覆世界的雄心霸氣。第一句中的「黑糊糊」也和那句歌詞「眼前的黑不是黑」一樣,這也正是張將軍作為詩人的實在之處,我看到黑那就是黑,不虛偽、不做作,相比李杜華麗的詞藻,張將軍顯得更實事求是一點。

於是乎,張將軍詩中的實事求是為他贏得了50分附加分。

2、《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解析:同樣作為雄踞一方的霸主,張將軍明顯說自己比劉邦更懂得馭人之道,此詩一出,無疑向世人表明了張將軍對人才是非常渴望的。第三句中張將軍在張良前加了「小」字,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談戀愛時總聽比方說自己「小寶貝」、「小可愛」,這裡的小也是暗指歸順張將軍會有特殊的待遇,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名義上寫詩,實際是在招聘。

於是乎,張將軍詩中的隱形推廣為他贏得了50分附加分。

3、《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

解析:這首詩厲害了,題目叫大明湖,湖中有荷花,這幅美景能令無數人神往,正當我們靜靜賞花之時,忽然一陣騷動,一隻蛤蟆從映入眼帘,以靜寫動,以動寫靜,則動靜劇增百倍。最後一句中的「一戳」反映了張將軍的童心,讓全詩從「無人之境」跳到「有我之境」,而詩中的主人公蛤蟆也可能是另有所指,為什麼不是青蛙,為什麼不是游魚,偏偏是可愛的蛤蟆,這點,就不好猜測了,一起都在表情包里了。

於是乎,張將軍詩中的動態表情包為他贏得了50分附加分。

4、《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個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解析:話說那年,張將軍去趵突泉觀賞,聽到身邊的秘書在解析「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張將軍聽後大怒,說到:「什麼他娘的狗屁詩!老子一句也聽不懂!看俺張大帥做一首來。」於是張將軍出口成章此詩問世,之後世界頓時安靜了5秒,然後隨行人等發出陣陣尷尬的掌聲。此詩不僅有張將軍實事求是的風格,又有張將軍以靜制動的實力,這首詩我不好做解析,一個完美足以將其概括。

於是乎,張將軍詩中的完美為他贏得了50分附加分。

5、《詠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象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解析:古人寫詩都是詠詠柳,詠詠梅,張將軍就厲害了直接詠閃電,這裡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李杜的詩他只能是一首詩,最多是一幅畫,而張將軍的詩他就是一個故事,一段神話,一場電影,一部話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於是乎,張將軍詩中的故事色彩為他贏得了50分附加分。

總的來說,如果李白和杜甫是100分的話,張宗昌大約就是250分,這比李杜加起來的分還要高~但是,我給你上哪找多大250分的附加題呢…


文/車邏輯的邏輯

一代文豪張宗昌~~~


呃……這個問題……

我認為,李白和杜甫是古詩詞系,而張宗昌張大帥是打油詩系,他們不是一個派別。但在打油詩這個派別中,張宗昌堪稱宗師,絕對可以得一百分。而且張宗昌主業是軍閥,副業才是寫詩,所以可稱「文武全才」。

那麼著名的「狗肉將軍」張宗昌都有什麼「佳作」呢?

仿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這首詩充分的反映了張大帥的雄圖大志,用詞淺顯易懂,又頗有古韻。同時從詩詞內容中可以看出,張大帥對日寇的警惕心和消滅日寇的宏偉決心。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要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不下雨,

先扒龍王廟

再用大炮轟你娘。

從這首祈雨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張大帥憂國憂民,不畏天譴的博大胸懷。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

嚇的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

奶奶早已回沛縣。

雖然張大帥仿過劉邦的大風歌。但張大帥的雄心並不差於漢高祖劉邦,因此他可以笑傲王侯。並且深刻指出謀臣張良對劉邦打天下的重要性。

大明湖,

湖明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噠

統治過山東的張大帥,自然去過大明湖,這也是他的最愛。這首大明湖,生動活潑,動感十足。充分表達了張大帥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我認為李白杜甫的詩如果是100分,那麼張宗昌的詩怎麼說也得95分吧。。。其實,這還有點把張委屈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先說這張宗昌,沒文化不假。但是,人家好學呀。並拜清朝狀元王壽增學習詩文,且公開出版《效坤詩集》。。。這情形放現在是個什麼狀況呢?張宗昌貴為山東省主席,不恥下問,拜文化界名流為師,並達到出版發表水準,著有詩集若干,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順理成章。。。那麼,張宗昌詩寫得怎麼樣呢?還真不賴。其碼作品流傳大半個世紀,如《大風歌》《笑劉邦》《游泰山》。那是秒殺99.99%當代詩人。。。當然,很多人是不服的,那我現在就問一下大家,當代有幾個詩人的作品大家都能記住,說不出來了吧。以張《大風歌》為例,大部分國人都張口就來: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故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可見,作品流傳之廣,一般詩人,達不到這層次。下來,再說說張宗昌寫詩之外對文化的促進,這點,李白杜甫都應該完敗,不擁有張的能力。。。張宗昌是什麼?一省之長。而詩人作協是什麼?均歸其領導,屬其下屬單位。如張宗昌願當詩人,全國不敢說,在山東這一畝三分地,詩詞協會會長是沒跑的。如入作協,茅盾,老舍都只會爭副主席。。。要我說,如張宗昌投胎轉世,活在當下。還輪得到眾人在這私下對張侮辱誹謗,怕很多人還會說李杜才華可能比張還略遜。搞不好,諾獎評委說不定會將張宗昌列為年度獎項候選人,也未可知。。。


一說起張宗昌張大帥的詩,就想起了那個著名的詩歌回譯的故事了。

詩人「莊重禪」揚名海外的詩作

前幾年,國內網上曾經流行過一首從英文回譯過來的中文詩。這首詩是國外詩歌愛好者網站從中文翻譯過去的,原作者署名是Chang Tsung-ch"ang,因為翻譯者也不知道具體中文怎麼寫,所以直接把名字音譯成了「莊重禪」。全詩如下(附英文譯文):

遙遠的泰山,

展現出陰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礎,

支撐起淺薄的高層;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將那乾坤顛倒;

陳舊的傳統,

必將遭逢地裂山崩。

Seen from afar,

the gloomy Mount Tai is narrow on the top and wider on the bottom.

If we turn the Mount Tai upside down,

the top will become wider and the bottom narrower

遍尋作者無著,結果……

這首詩被回譯回中文之後,曾經引來一些國內詩歌愛好者的追棒,也有好事者開始人肉這個揚名海外詩壇的莊重禪到底是誰。但奇怪的是,許多人翻遍國內近代詩人資料,即找不到莊重禪這個名字,也找不到和這首英文詩類似的詩作。但後來,突然有一天,有人在張宗昌張大帥的打油詩詩集里,發現了這首英文詩的真正原作:

遠看泰山黑糊糊,

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張大帥玉照

原來Chang Tsung-ch"ang(莊重禪)就是張大帥名諱的韋氏拼音寫法,這首揚名海外的詩作正是出自張宗昌張大帥之手。大家一起來打個分???


當然是滿分!如果可以的話,我要給兩百分!清人趙翼有詩云:「李杜詩歌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李白的樂府、絕句與杜甫的律詩絕對是唐詩的頂峰,但是,那是古人的詩歌,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近代詩人張宗昌的詩歌頗有古詩的風骨和近現代文學流派的特色,堪稱中西結合。

我們先看詩歌,再來分析一下: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

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

奶奶早已回沛縣。

作為詩歌大部分人覺得詩歌應該用文雅的辭彙,而不是俗詞,殊不知,宋詞、元曲里有大量的辭彙就是當時的俗詞、俗語,比如說,著名的詞人柳永就以俗字、俗語入詞,這是一種大膽的開拓創新!再看看現代作家余華、莫言的作品,有多少話不是很俗嗎?說到底,雅還是俗不重要,重要的是語言是為了文學藝術服務,張大詩人這種俗詞給人一種震撼,表現力更強。從這點看,張宗昌的詩歌的確是別具一格。

《俺也寫個大風的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這首詩歌模仿劉邦,頗有古人風骨。近代風起雲湧,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在列強侵略的中國抗擊侵略。張大帥也不例外,他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鯨吞日本侵略者。劉邦的《大風歌》那是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作品,張大詩人那是替寫億萬黎民百姓表達出中國人的愛國熱情。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

先扒龍皇廟, 再用大炮轟你娘。

魯迅先生有一段話很有力度:「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而張大詩人就是為民請命的人,不應該說是為民秋雨的人。這是怎樣一種情懷?很像杜甫,明明自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自己卻祈求「安得廣廈千萬間」。而且,詩歌最後,詩人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

好了,張大詩人你要給我加工資,我已經費力給你洗白了。加錢我給你寫成意識流的詩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張宗昌在所有民國軍閥中,是一個最有特色的人物,要狠,誰也沒他狠,統治山東三年,搜刮之狠無所不為,刮地三層,也要收稅滿滿;說憨,誰也沒他憨,人稱三不知將軍:「手下不知兵多少,口袋不知錢多少,家裡不知姨太太多少」;說雅,誰也沒他雅,他雅得粗鄙滿腔、糙詩滿天下。

張宗昌農民出身,打過零工,做過工頭,當過響馬,闖過關東,青少年時期受盡苦難,遍嘗艱辛,這樣複雜經歷的人,可能成為一個有慈悲情懷的好人,也可能成為一個毫無底線、搶奪無算、無惡不作的壞人。張宗昌成為了後者,不僅挖地三尺,刮盡民財,在做人上還沒底線,東投西靠,有奶就是娘,先投靠山東都督胡英,再投靠直系軍閥馮國璋,後投靠奉系軍閥張作霖,做過三姓家奴,靠著搖尾乞憐而發展成為一方軍閥。

當然,張宗昌雖然做人沒底線,但腦袋瓜子卻十分靈活。比如,他替俄國人辦事的過程中,學會了俄語,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還當過一段時期的俄語翻譯。又比如,他給張作霖賣命的時候,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失敗,逃回關外,關外的土匪乘機反叛張作霖,張作霖此時敗退而歸,無力剿匪,張宗昌就自告奮勇替他去當說客,舌戰群「匪」,竟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土匪三個團來不但不再反對張作霖,反而提兵前來投靠,雖然憑的是以前的人脈資源,但這個聰明勁,也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張宗昌的聰明勁,也體現在他作詩上。確實,張宗昌胸無點墨,但卻特別衷情詩歌,他不僅好讀好寫,還長期堅持,特別認真,他把自己長期以來寫的詩歌,整理成了一本詩歌集,因為他的字為效坤,所以取名《效坤詩鈔》,詩集編成後,到處送人,竟小有詩名。

張宗昌的每一首詩,都有來由,比如,他妻妾眾多,「不知姨太太多少」嘛,他也從不諱言,而且作一首《無題》詩道:「要問女性有幾許,俺也不知多少個。昨日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個?」粗人寫詩,意思明白。

又如,他讀了劉邦的《大風歌》後,大有感觸,興奮之餘作一歌道:「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這更像酒後之作,詩中儘是粗糙而熏天的酒氣。

上面這樣的詩,並不能叫做嚴格意義上的詩,有的如順口溜,有的更像是牛肉佐酒後飽嗝打出來的。但張宗昌也有些詩有些小意味,像《游泰山》:「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有的還有些趣味和韻味,像《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曾經在《春遊紀夢》一書中,說張宗昌的詩不脫「丘八」習氣。張伯駒是大才子、大詩人,他這樣評價張宗昌,說明張宗昌的詩還曾入他的法眼,有可觀之處,雖不脫「丘八」習氣,但大詩人畢竟還稱這是詩,這就不簡單了。

當然,張伯駒評價張宗昌的詩,並非拍這個軍閥的馬屁,公子者,才高八斗而又傲氣十足,他才不會去拍軍閥的馬屁呢,不僅不拍馬屁,張伯駒還對他極盡嘲諷。張宗昌打仗不濟,逃跑時倒是比誰都跑得快,人稱「長腿將軍」。張伯駒在他的京劇隨筆《紅毹紀詩注選》中記載:「張作霖為大元帥時,張宗昌任山東督軍,彼姓名只與武則天時張昌宗顛倒一字,彼最愛看《雙沙河》一劇,嘗語人曰,彼甚似張天龍其人,後與南軍一戰而潰,卸甲丟盔,果如其言。」還作一詩道:「誰道蓮花似六郎,昌宗不是是宗昌。人才駙馬真堪比,卸甲丟盔作下場。」把張宗昌逃跑醜態大大嘲笑了一番。

不過,中國歷史上的詩人,如果李白杜甫是一百分,那麼,張宗昌從寫詩來說,少說也可打個二三十分吧?


如果說李青蓮和杜子美的詩能打得了一百分的話,那我覺得張宗昌的詩可以打兩百分。

張宗昌是民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大軍閥,他也是張作霖非常得力的幹將,是當時為張作霖駐守山東的一號大人物,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詩人,一個非常知名的大詩人。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詩,並評價一番看是否是名副其實的。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這首詩就是張宗昌當年在遊覽大明湖的時候寫下的一篇千古絕唱,前兩段詩就巧妙的運用了顛倒乾坤的寫法來描繪出了大明湖的大、壯闊的氣勢。

雖然這兩段詩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反覆讀起來,卻也頗有一番質樸的味道,令人不自覺的閉上眼睛,彷彿自己就來到了當年的大明湖畔,整個大明湖在傾刻間投入了自己的眼中,讓人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彷彿自己就是那大明湖,那大明湖就是自己。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這句,大明湖畔里有荷花,雖然同樣沒有運用到比喻、排比的寫法,但是這句詩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直接以及粗獷,通過這句詩我們仍然能想像得到當時詩人看到了什麼,對,大明湖裡有著荷花,有著滿湖艷麗粉紅的荷花。

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質樸,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就讓我們讀詩者彷彿進入了一整片的荷花叢中,彷彿那湖荷花就直接映在了我們的眼前。

我們再來看看荷花上面有蛤蟆這句詩,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簡直驚為天人,整篇詩彷彿活了過來一般,原本平靜如水的畫面多出了許多磅礴的生機。

雖然只描寫到了蛤蟆和荷花,但是在我的腦海中卻出現了一個人,那就是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她穿著一身輕薄的衣裳,一頭青絲如柳的長髮盤在她彷彿白玉鑄就一般的精緻臉頰上,陽光照射在了她的臉上,我們好像看到了她皮膚下青精玉髓一般的血管,皮膚粉嫩之極。

她的半隻腳已經沒入了大明湖裡,伸著一隻白藕一般的小手,正想採摘一枚粉嫩的荷花,但是這個時候有一隻蛤蟆被美麗的姑娘驚嚇到了,它呱呱叫了起來,被夏雨荷驚得從這一叢荷花上跳到了另一叢荷花上,一跳一跳的,不正應了最後一句詩嗎?

一戳一蹦達

最後一句是簡直就是點睛之筆,恬靜柔和的畫面開始變得活躍了起來,美麗的姑娘也因此開懷大笑了起來,她笑得是那麼的甜美,就猶如那嫡仙下凡一般,美艷不可方物。

所以從上面這段大明湖的詩來看,我覺得張宗昌的詩是可以打200分的,他沒有很多詩人那麼花俏的寫法,他看到了什麼,就直接寫在了紙上,簡單、粗暴、純粹、質樸,我覺得這四個方面是很多詩人身上所缺失的一些特質,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張宗昌確實是一個出色的詩人。

好吧,先簡單介紹一下張宗昌吧!奉系軍閥,一生大概沒做過啥好事,最後被人強殺。這哥們外號挺多,什麼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五毒將軍。

作為一個軍人,這大兄弟打仗的水平簡直讓人不忍直視;作為一個詩人,這兄弟可謂曠世奇才,古往今來第一人!自成一派!我給他命名為狗肉派。

李白號稱詩仙,杜甫號稱詩聖!至於張宗昌,我給他一個稱號,詩王之王!

李白杜甫的詩大家都熟悉,就不說了。簡單給大家介紹幾首張大詩人的詩吧。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丹撣草趕禺非碴石廠將。 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來看看,這詩,多麼樸實的語言!文化的精髓在於傳播,而張大詩人的詩,從小學生到老奶奶,都能看得懂,這樣的境界,在中國詩歌史上,從來沒有人達到過!

如果說李白杜甫能得100分,那麼我給張大詩人120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