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充分展示我國每年遙感領域重大成果,擴大社會影響、促進應用推廣和加速產業發展,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聯合北京盛世泰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遙感學報、中國太空網和《衛星應用》等方面組織舉行了“2018年度中國遙感領域十大事件”遴選活動。“高分五號衛星成功入軌運行”等成功入選。

一、高分五號衛星成功入軌運行

高分五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污染氣體的空白,可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國大幅提升高光譜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重要標誌。

二、“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成功入軌運行

“張衡一號”是首顆我們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能有效獲取全球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觀測數據,對推進地震監測預報具有積極意義,使我國成爲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多載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三、天地一體化高光譜資源探測成功示範

集成天空地高光譜觀測數據,仿真、定標、真實性檢驗等關鍵技術和相關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天地一體化高光譜探測技術應用體系,併成功實施油氣探測、礦產勘查、土地質量評價等12個示範應用,成功支撐我國新時代清潔能源、關鍵礦產、水喝其他戰略資源綠色勘查的重要保障。

四、中法海洋衛星成功投入使用

中法海洋衛星是中法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首次實現海風和海浪同步觀測,對科學認知海洋動力環境和有效探測陸地表面土壤水分、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拓展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珞珈一號01星成功入軌運行

“珞珈一號”衛星是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也是武漢大學“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工程的首發星,主要用於試驗驗證國內處於空白的夜色遙感等關鍵技術,爲科學分析社會經濟等宏觀問題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六、隴南市精準扶貧生態補償遙感應用示範成功實施

針對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性分析、高風險區劃定、生態資產價值評估、補償標準覈算等重大緊迫需求,在隴南市成功實施了精準扶貧生態補償遙感應用示範,爲西北地區深化應用遙感助力精準扶貧、推進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典型範例。

七、《2018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發佈

《2018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由共性產品卷和標準規範卷組成,聚焦遙感應用最核心的共性產品,標誌着我國高分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和產品體系正加速完善與成熟,是我國遙感應用工程化、產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和又一里程碑成果。

八、利用遙感技術首次發現境外絲路考古遺蹟

我國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首次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西端的突尼斯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考古遺址,對於研究古羅馬時期軍事防禦和農業灌溉系統具有重大意義,也有效展示了遙感科技對於“數字絲路”建設、世界遺產發掘與保護的積極作用。

九、水色光譜在線檢測系統研發成功

水色光譜在線檢測系統由國內首套基於高光譜分析技術的便攜式智能水質光諧檢測設備、手機APP和水質光諧檢測雲服務平合及相關數據庫等組成,能夠便捷檢測水質參數光譜並時空展示檢測成果,爲分析水體污染、富營養化和評價水質、水環境等提供了智能監測新模式。

十、2018大數據空間信息應用博覽會成功舉辦

爲推進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空間信息應用及其相關產業發展,2018年7月在湖南省長沙市成功舉辦了“2018大數據空間信息應用博覽會”,這是我國中部地區首次舉辦的大型大數據博覽會,也是我國首次以空間信息應用爲主題舉辦的大型博覽會。

來源:中國遙感應用協會

圖源: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解放軍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