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超商「新極上御飯糰」系列採用台灣特級越光米及各式高級食材。(圖/統一超商提供)

▲統一超商推出「新極上御飯糰」系列,採用台灣特級越光米及各式高級食材。(圖/統一超商提供)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去年國人人均食米量創歷史新低,但台灣人卻愛吃小7飯糰。依據統一超統計,去年有超過1.2億人次購買御飯糰,等於吃掉1243座聖母峰高度,而受惠於三角飯糰的帶客效益,帶動其鮮食業績大躍進;法人預估,統一超全年鮮食營收上看270億元,可望續創新高。

統一超主管表示,目前鮮食占7-ELEVEN營收比重近18%,而米飯類商品占鮮食營收比重高達七成,其中又以飯糰貢獻最大,占比高達五成;最熱賣的產品就是三角飯糰,每天有高達30萬人購買,占飯糰類產品銷售比重六成,今年目標上看1.5億個。

▲7-ELEVEN斥資超過6千萬導入日本最新的飯糰成型機,做出仿職人手捏口感的御飯糰。(圖/統一超商提供)

▲7-ELEVEN斥資超過6千萬導入日本最新的飯糰成型機,做出仿職人手捏口感的御飯糰。(圖/統一超商提供)

7-ELEVEN御飯糰在台開賣超過二十年,不僅銷售逐年成長,其成長史也代表台灣18℃飯糰的發展史,共可分成五大階段,分述如下:

一、 萌芽期:台灣在民國80年起,經濟逐漸起飛,國人對於外來餐飲文化接受度提高,7-ELEVEN於民國83年推出全台首見18℃日式三角形飯糰,首推肉鬆、鮪魚兩種,並於3年後正式以「御飯糰」品牌與國人見面,同時也開啟台灣18℃鮮食產業,帶動飯糰冷食新消費模式。

二、 成長期:民國88年7-ELEVEN正式突破2000店,進入快速展店期,為因應各地消費需求,引進日本最新鮮食廠規格及技術,成立18℃鮮食廠,100%日本技術不僅成為台灣鮮食產業自動化的開端,讓鮮食產品更具多樣性。

三、 轉型期:自民國92年起台灣外食人口激增,帶動國內餐飲業營業額逐年攀升,傳統飲食仍佔大宗,因此與永和「世界豆漿大王」合作,針對便利商店開發首支傳統糯米飯糰,原汁原味的外型及口味,雖是18℃飯糰結構,只要微波加熱即可吃到彷彿現作熱熱的糯米飯糰,因此讓便利商店定位如同傳統早餐店一般。

四、 擴張期:民國98年持續受金融風暴影響,景氣低迷,加上高鐵等交通便捷改變國人生活型態,觀察到國內運將司機、學生等族群,忙著載客送貨或學生趕上課補習,無法正常用餐,因此7-ELEVEN將「國民便當」變身為全台首創的「握便當系列」,提出不用筷子也能吃便當的全新吃法,照顧連吃飯都沒時間的國人三餐,搶攻移動商機。

五、 成熟期:爾後台灣小家庭及單身族的社會結構變化,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而當時御飯糰已站穩早餐市場地位後,也針對國人的正餐已跳脫主菜型便當形式,甚至異國或輕食餐飲受到歡迎,因此民國103年7-ELEVEN鮮食首度以壽司專門店定位推出盒裝壽司結構,成功切入正餐市場。

統一超表示,御飯糰的發展與台灣農業高度連結,運用超過5種米種;包括台梗9號米、台南11號米、台農79號米、糯米、甚至高檔越光米等,以黃金比例調配出最適口感,去年稻米用量就超過2.4萬噸稻米,占台灣年產量的1.57%,使用量更較前年成長5%,帶動台灣米食年輕化及普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