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薛濤無望的愛情

薛濤,字洪度,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

她本是長安人。父親薛鄖在京城為官,他把唯一的女兒當作掌上明珠,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據說在她八歲那年,薛鄖在院子里的梧桐樹下歇涼,忽然來了詩興,兩句詩脫口而出:「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薛濤頭也沒抬,順嘴就接上了:「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她的才華在少年時就展露無遺。

薛鄖為人正直,得罪了權貴被貶謫到蜀地,一家人從京城搬到了成都。沒過幾年,薛鄖出使南詔時沾染了瘴癘去世,年僅14歲的薛濤早早失去了父親。她們母女倆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不得已,薛濤在16歲時加入樂籍,成了一名營妓。

唐代的官員們大多喜歡吟風弄月,品酒聽曲,所以才貌雙全的薛濤在宴樂場中如魚得水。憑藉著「容姿既麗」和「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她和當時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過來往,比如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等等。

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後,聽說一個叫薛濤的歌妓會寫詩,在一次酒宴上,就讓她即席賦詩,薛濤不慌不忙,提筆寫出了一首《謁巫山廟》:

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

這首詩讓韋皋讚不絕口,也讓薛濤聲名鵲起。

她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韋皋甚至讓她參與一些案牘工作。薛濤寫起公文來不但富於文采,而且出於女性的本能,細緻認真,很少出錯。韋皋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向朝廷打報告,準備請皇帝授予薛濤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僅為從九品,卻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大詩人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等都是從這個職位上做起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雖然這事最終也未能實現,但人們卻開始稱薛濤為「女校書」。

這時的薛濤還很年輕,不免有點驕縱。來求見韋皋的官員,大多會走薛濤的後門,給她送禮。雖然她並不愛錢,收下之後全部上交了,但還是讓韋皋十分不滿,一怒之下,把她發配到了松州。松州地處邊陲,非常荒涼。她開始後悔自己的輕率與張揚,於是寫下了後世流傳甚廣的《十離詩》。其中一首《鸚鵡離籠》是這樣寫的:「隴西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茵。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再喚人。」韋皋讀了《十離詩》後,心一下就軟了,於是又把薛濤召回了成都。

這次磨難,讓薛濤明白了很多道理,歸來不久,她就脫去了樂籍,成了自由身,然後寓居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時光飛逝,十多年過去了,薛濤已不再年輕。可歲月彷彿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依然美麗。這時,又一位劍南西川節度使進入了她的生活,他就是武元衡。

武元衡出身世家望族,自幼博覽群書,長於詩文。他先後得到德宗、憲宗皇帝的賞識,49歲時,位居宰相的他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他們相遇了,武元衡被薛濤的魅力所吸引,他在《贈道者》一詩里寫道: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

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裡白蓮開。

武元衡在和她的詩歌酬唱之中,也大有知音之感。他的《聽歌》是這樣寫的:

月上重樓絲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

滿堂誰是知音者,不惜千金與莫愁。

遺憾的是,後來武元衡被召回京師。在分別的時候,薛濤的《送友人》表達出了內心的不舍: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茫。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武元衡被召回後擔當起對淮西和蔡州用兵的重任,被割據勢力李師道暗殺,喋血長安街頭。多年之後,薛濤還念念不忘武元衡,常寫一些思念他的詩。

當然,最令她刻骨銘心的,還是另外一個詩人——元稹。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他久聞薛濤的芳名,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一見面,她就被這位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儘管人已中年,但她依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激情。這就是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東西嗎?她忘記了一切,熱烈地投身到了這場姐弟戀中。

這份愛情讓薛濤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兩個人流連在蜀地的青山綠水中,如膠似漆。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這年7月,元稹調離蜀地,任職洛陽,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只有3個月而已。

分別無法避免,唯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快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山水遠隔,能夠寄託她的相思之情的,只有一首首詩歌了。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就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把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這就是流傳後世的「薛濤箋」。

元稹與薛濤分離後,仕途不順,一直在貶謫之中,頻繁地奔波於各地。元和九年(814年),薛濤曾前往江陵看望他,這是兩人分別五年後的首次相聚。但是,薛濤發現,兩人已難續前緣,元稹對她的態度大半是敷衍。

元稹後來娶了有家世背景的裴淑,進了翰林,兩人從此斷了書信。好友白居易寫詩給薛濤,勸她放棄這段感情,但是薛濤對元稹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的,她似乎還在期盼中。她的朝思暮想,她的滿懷幽怨,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元稹是個多情才子,離開薛濤後就和別的女子交往了。而且他也是很現實的人,薛濤即便風韻綽約,畢竟比他大了11歲。更重要的是,她樂籍出身,一個風塵女子,對他的仕途不會有幫助。

對於這些,薛濤也能想明白:自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

她脫下了艷麗的紅裙,換上了素凈的道袍,逐漸從熱烈走向了平淡。薛濤厭倦了世間的繁華與喧囂,她離開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雞坊,築起了一座吟詩樓,獨自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感謝您的邀約,雖然我真的對薛濤不熟悉,但我認真的看了下資料,然後說下我對於她的理解。

她是一個有名的才女,作詩好也懂韻律,就是以現代的說法才高八斗藝比人高,可惜的是在古代女子地位地下,她因她父親的原因淪為歌姬,父親也下獄死亡,這對她非常不公平。想一下,心高志遠的一個漂亮女孩,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被命運不公平的對待,在古代歌妓不光要強顏歡笑還要去伺候根本不喜歡的人,況且隨時都有失身的情況,這對一個自尊心很高的女孩是什麼樣的打擊。

後來,由於她容貌美麗,才華超群,善於應答,且工詩又懂音律,成為幕府座上客。這時候有人欣賞他,讓她覺得有懂自己的人,這時候她愛上了元稹,知己之音就算是現在社會也難能可貴。

越是心高氣傲有本事的人越覺得要把我自己的命運,雖然世道不公平但是她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一生,她愛慕欣賞傾心於一個同樣才華的男人,是難能可貴的。可是那個時代地位低下的她怎麼會得到幸福呢?

再說一下元稹這個人,比薛濤小10歲,風流倜儻,算是美男子也很有才華,事業有成,簡直是高富帥!可惜的是那個時代出於對年齡,身世,再加上元稹很風流,是不可能娶感情專一的薛濤為妻子的。這時候我就想,真是人比人氣死人那,就這樣薛濤為一個男人付出了一生的心,終身不嫁!

我非常非常敬重這樣的女人,覺得太難能可貴了,只嘆命運不公!


自那日元稹走進她的生活,帥氣而多才的元稹翩然而至,從比詩詞唱和,才華比肩,年齡早已不是障礙,從此她的生命里便沒有第二個位置給他人,才女的愛情執著而熱烈,李清照、張愛玲、唐婉,她們在天國里是閨蜜。讓絕美的詞句開啟我們春天美好的序幕。

春望詞四首

唐 · 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