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條新聞,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某售房平臺分析了2018年的67724筆交易後發現,大城市買房女性數量呈現顯著增長,達到了47.9%,其中74.2%的女性在買房時沒有接受伴侶資助。

45.2%的女性接受了父母的支持,29%完全憑一己之力買房。

有報道稱,這樣的狀況也在倒逼房產開發商改變產品及銷售策略,更多考慮女性獨立購房的訴求。

67724筆交易固然稱不上多大的數據樣本,但也不算少了。要知道,去年全國的二手房成交量也才420萬套。

換句話說,在大城市,獨立購房的女性猛增,是一個站得住的數據,背後則是看得見的趨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靠自己買房來提供安全感。

千萬不要以爲這只是經濟現象。

熟悉國情的人都知道,除了投資客炒房團,大多數人的買房決策在時間上都與婚姻有關。

隨着獨立女性買房猛增,另一組數據也顯得更加意味深長: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迄今,我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已經“五連跌”了。

我不要你給房子,也不要你給婚姻,我的安全感我自己給,好像已經是一線城市獨立女性心中的政治正確。

對這種想法,雖然我是男性,依然舉雙手雙腳支持。

更準確地說,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自己給自己提供安全感,都比指望對方來得可靠得多。這不是不相信愛情,而是給愛情鬆綁,讓親密關係回到更單純的狀態。

我身邊有不少自己買房的女性,房子有大有小,貸款有少有多,感情狀態也有已婚、戀愛和單身。但我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一個共性:很少爲了感情和生活百爪撓心甚至歇斯底里。

恰恰是這些有房的女性,對伴侶表達出更多的體諒和寬容。這道理說起來也簡單:不管怎樣,我始終有一條後路,往前走的時候底氣就足一點。

有恆產者有恆心,用到性別的維度上也合適。

我也在網上和身邊收集了反對的聲音。哪些人會牴觸女性自己買房呢?

買不起房的男性:我買不起,你也不能買。

“男買房女買車”的彩禮“原教旨主義者”:擔心女性出得多了,關係中的平衡會傾斜。

視買房爲留後手的人:兩個人共同經營的關係,你自己備一套房,是不是隨時準備抽身而退?

這三類人有什麼共同點?控制慾強,疑心病重,害怕失去。

和這樣的人維持親密關係,不在買房上出事,也遲早在其他地方出事。

肯定有人擡槓說,不問伴侶拿錢,跑家裏“啃老”,不一樣是不獨立嗎?

話得這麼說:如果沒有條件,房子不必硬買。如果一定要“啃”一邊,啃父母和啃伴侶並無高下之分,都不是真正的獨立。如果女性或者男性能夠以一己之力買房,就不必背上性別的負擔。自己爲自己綢繆打算,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同樣地,也不是說女性買了房,就一定得往拒絕婚姻的路上走。買房只是增加底氣,底氣其實是自由選擇的權利:有了房子,不用因爲物質層面的安全感而影響對結婚與否的判斷,從任何角度來說,這都是值得提倡的好事。

我們經常聊婚姻。問起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很多人悲觀地說,是利益的綁定和交換。

我完全不贊同。婚姻絕不是利益共同體,而是探索兩個沒有血緣關係又情投意合的人,如何把彼此的關係推向儘可能深入的程度。

當兩個人都有充分的退出自由,誰也不會被誰綁架,這才真的是上天入地各顯神通,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愛情和婚姻的美好,非但不會因此終止,反倒會由此開始。

至於有男權的觀點跳腳說,女性獨立買房將會進一步拉低結婚率,提升離婚率,影響生育率,這該怎麼辦?

拜託,男性自己不夠優秀,憑什麼要求女性下嫁?

還能怎麼辦?你自己看着辦。

女性獨立買房,好事還是壞事?

茫茫人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