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博客來網頁下方有黃國華的書評,重點整理的很清楚,推薦一讀。 
GG.jpg 
 
作者覺得成功的國家是採取了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失敗的國家則是因為榨取(extractive)制度;如黃國華所說,所謂廣納型制度應該就是雙贏的制度,而榨取制則是零和制度。整本書將近五百頁,都圍繞著這個論點在舉例說明,特別的是舉了很多拉丁美洲及非洲的例子;看前半本覺得獲益良多,但看完後半本仍然是繞著同一個論點螺旋論證,感覺有點過於冗長。書中否定《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環境決定論,提出當前國家開發程度的差異,都是制度導致,而制度的差異則肇因於某些偶然發生的關鍵歷史節點(critical juncture)。儘管本書否定賈德戴蒙的理論,他還是有幫本書寫序,並且強調他有看完這本書XD
 
本書類似《人類大命運》站在全球、大時間尺度的視角,舉例的國家以中南美及非洲較多,時間跨度從工業革命到現代。書中大力譴責殖民地式經濟以及奴隸交易,指出殖民及奴隸在當地留下極端榨取的制度,新取得權力的領導者容易路徑依賴,接收、延續原有的體制,導致許多中南美及非洲國家,即使經歷多次政權移轉,也只是證明瞭「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這句名言。讓我印象很深的案例是,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的羅斯福總統,廣受民眾支持;但當他的經濟政策面對法院質疑違憲時,卻挾其高民望,遊說民眾支持他修憲擴大總統權力,並解釋這都是為了人民好。最後,羅斯福慘遭拒絕。東方社會沒有經歷過民主法制的演化過程,還在期盼出現一個偉大的領袖,民眾只要把權力跟責任都丟給他就好。西方社會知道民主法制演化的脈絡,即使偉大的領袖出現,還是得依法行事,權力跟責任仍然在每個公民身上。
 
廣納型制度大致上就是現在西方的主流價值,民主政治、自由經濟、公平分配和社會多元化,但這個論點目前遭到中國強力的挑戰,很明顯不自由、不民主、不公平、不多元的國家,也可以讓經濟迅速成長。作者對此花了很多篇幅解釋,中國這種榨取式的成長只是一時,如果政治制度沒有改變,不久後便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新加坡不自由民主,人均GDP卻遠超美國;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人均GDP很低。個人覺得「私有產權」是經濟持續成長的充分條件,而自由民主公平多元跟經濟成長只是有相關性,並沒有因果關係,這部份就只能等待時間來證明瞭。 
 
未開發國家一旦解除管制、與國際接軌,初期可以藉由導入新科技、新產業,而有一段迅速的經濟成長,像是C2C這個名詞便是 Copy to China 的意思。當能夠簡單複製的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各國無可避免的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依靠創新纔能有所突破。廣納/榨取式的政治制度會影響創新嗎?個人覺得會,如作者所說,廣納制度基本上政治經濟是分開的,而榨取制度政治跟經濟是連在一起的;商人賺了錢之後會把錢拿去競爭、升級、創新,而政客賺了錢之後頂多就把錢拿去享樂跟鞏固勢力。像是 Elon Musk 連續創業成為億萬富翁後,再創立了 SpaceX 跟 Tesla 等顛覆原有產業的公司,曾經輝煌的 NASA 現在已被 SpaceX 超越,應該也沒有人期待未來 NASA 可以追趕上 SpaceX 吧。中國模式應該算是在廣納/榨取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均衡,一邊讓錢流入政府手中,一邊還能把餅做大。雖然平均創新的能力不如人,但憑著世界最大的人口基數,說不定還是可以產生出一些創新來維持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