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發佈了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在一片同比大幅增長的數字背後,卻是小米商業模式的垮臺。

從環比的財報統計數字來看,小米的整體收入和淨利潤最主要來源的互聯網收入都已經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

小米互聯網業務收入熄火,幕後黑手居然是谷歌

根據小米上市以來發布的三個季度財報,小米過去三個季度的整體收入分別爲:2018年第二季度452億人民幣,2018年第三季度508億人民幣,2018年第四季度444億人民幣。

而佔據小米絕大部分利潤的互聯網收入也是陷入類似的窘境:2018年第二季度40億人民幣,2018年第三季度47億人民幣,2018年第四季度40億人民幣。

在最新的2018年年報裏,小米還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海外互聯網服務收入佔互聯網服務總收入的6.3%,同比增長1,295.6%。

還有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國際收入同比增長118.1%至700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比例由2017年的28.0%提升至2018年的40.0%。

這兩組數據對比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小米海外互聯網收入的整體規模極低——即使同比增長了近13倍之後,其第四季度的海外互聯網收入也僅有2.52億人民幣。據IDC的數據,小米僅去年海外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就達到了7000萬臺,如果算上此前的出貨量,小米海外的手機用戶至少超過一億人——這意味着即使同比增長了13倍之後,小米第四季度海外用戶人均互聯網收入也只有2元人民幣左右

2、小米海外互聯網收入很難形成規模——即使海外收入佔據了整體收入的40%,第四季度海外互聯網收入也僅僅佔到整體互聯網收入的6.3%——這並不是小米沒有發力海外互聯網收入,而是海外互聯網收入真的是做不起來。

以印度市場爲例,Canalys的報告稱,在印度,小米的智能手機連續六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但是在印度市場,包括小米在內的手機公司都面臨着巨大的過路費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印度,凡是在手機上付費的項目,谷歌都收30%的過路費,此外印度政府還要收18%的稅。

當然,政府的稅收其實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最要命的是谷歌的過路費——除了30%的付費抽成之外,谷歌還控制了海外市場安卓系統的生態。據業內人士提供的信息,谷歌和中國手機廠商們的協議是這麼籤的:你的安卓必須更新到我需要你更新的版本,必須要安裝並且只能安裝我的Google play,用戶只能通過我的谷歌play下載應用,分成比例必須是多少,必須要安裝並且只能安裝我的Google assistant……

對於小米的商業模式來說,這是致命的。

小米的商業模式是靠硬件獲取流量,然後靠互聯網服務獲得收入,但在海外市場這一模式根本行不通。比其他中國廠商更難受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場基本上都是低端機型,幾乎沒有硬件利潤空間。

在國內市場,小米擁有自己的APP商店,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這使得它一方面可以像iPhone那樣的模式來獲取收入,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彈出廣告、金融服務和手機遊戲等服務獲得互聯網增值收入。

但是在海外市場,APP商店是谷歌的,操作系統也是谷歌的。直接的結果是,小米需要交谷歌稅,以及很多在國內的增值業務不能做,比如彈出廣告、金融服務等。

無論小米自身的商業模式如何,谷歌在海外市場的壟斷的確壓制了創新,將所有的手機公司都變成了自己的附庸。早在2016年4月,歐盟就曾向谷歌發送了一份指控聲明,認爲:“Google通過對Android設備製造商和移動網絡運營商施加限制來濫用其主導權,這阻礙了其他開發者的創新,違反了歐盟反壟斷法。”

此後,歐盟3次對谷歌開出鉅額罰單,累計達93億美元。最近的一次是本週歐盟委員會針對 Google「濫用在線廣告主導地位」的違法行爲開出 16.9 億美元的罰單。其中與安卓系統壟斷相關的一次罰單是在去年 7 月,歐盟委員會因 Google Android 操作系統涉嫌壟斷,開出了43.4 億歐元罰單。

但這並沒有改變谷歌壟斷壓制創新的現狀。據The Verge此前的報道,谷歌收到有關 Android 的罰單之後,就調整了新的政策,準備向Android手機廠商收取最高40美元/部的授權費用,以允許手機廠商安裝“谷歌移動服務”,其中包括谷歌 Play 商店在內的一系列核心谷歌應用程序,這一政策適用於 2019年2月1日或之後激活的Android設備。

據悉,歐盟國家分爲三個層次,其中最高層包括德國、荷蘭、挪威、瑞典和英國。對於這些國家,屏幕像素密度爲 500ppi 或更高的智能手機需要支付 40 美元才能獲得應用程序許可,400 到 500ppi 之間的價格降至 20 美元,而 400ppi以下的智能手機則需要 10 美元。對於其他層,每臺設備的成本可降至 2.50 美元。

最近,華爲餘承東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承認,“華爲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操作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爲了預防未來華爲不能使用 Android 或 Windows 而做的。當然,華爲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但自己開發操作系統仍然無法繞過谷歌最重要的壟斷武器——“谷歌移動服務”。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僅僅可以與谷歌進行有限的博弈。

與依靠中高端手機獲取硬件利潤的華爲不同,小米在海外的生存空間實際上更爲兇險——只要谷歌在海外市場的壟斷位置不變,小米就不得不交納高額的谷歌稅,同時還無法運轉自己賴以生存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對於越來越依賴海外市場的小米來說,這真是個無解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