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其傑/雲林報導  
 13歲沈小弟因右眼眶上緣膨出腫瘤,檢查發現右額骨良性腫瘤疑似纖維發育不全,由於成長速度快,且有壓迫腦部及眼球之虞,經右前額骨以及眼眶上緣骨切除手術,同時利用  3D列印技術,重建被切除的右上眼眶骨以及額骨,恢復原來面貌。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療團隊使用  3D列印術,完成沈柏諺「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重建手術」,昨日沈柏諺在母親陪同下,獻花感謝醫療團隊為他量身打造眼眶骨,且術後變得更俊俏。
副院長馬惠明表示,沈小弟術後  1週後出院,右側眼眶骨外型與左側幾近無異,適應手術良好。個案得力於發揮醫療團隊合作,首先神經外科團隊完成困難的顱顏骨腫瘤切除手術,再由整形外科團隊引用  3D列印技術重建,因腫瘤切除前額骨和眼眶骨的病人,利用後製工程軟體,鏡像模擬,經精密的計算,重建出跟對側前額骨和眼眶骨近乎一致的角度和弧線。
整型外科醫師劉昌傑表示,電腦斷層攝影及核磁共振造影的普及,病患身體的解剖構造均可數位化,加上近  5年,  3D列印科技進步,可將病人的身體構造,如臉骨、手骨、牙齒列印出來。醫師能於術前實際看到病竈位置,大大提升手術的效率及安全性。
醫師也可利用工程軟體的後製,將病人術前的電腦斷層影像,進行切割位移與鏡像對稱處理,並利用  3D列印實體模型規劃手術路徑並分析,縮短手術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