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公視微科幻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借用英國詩選劇《黑鏡》(Black Mirror)的形式,將預言及科幻元素融入劇情,成為公視第一部自製微科幻類型劇及首度開發成遊戲的IP劇。

檢視相片
劇組打造「茉莉的最後一天」單元中的實驗室場景,充滿科技感。(公視提供)

2006年公視將資訊部改名「新媒體部」,逐步強化網路及硬體技術。但有硬體設備還需要精緻的軟體內容,才能結合應用於新媒體,因此在2017年10月成立「全媒體專案中心」,負責台內節目、戲劇的創新應用開發,第一個案子就是《KIDZ》。

前有美國科幻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改編成復古遊戲的案例,公視全媒體團隊抓緊科幻元素,撰寫《KIDZ》遊戲腳本,並和遊戲程式開發人才合作,花9個月製作完成,今年7月在公視網站提供PC試玩版,也在美國遊戲發行平台STEAM提供PC免費下載。

  1. 《KIDZ》雖設計成「惡魔的契約」(如圖)「記憶謎廊」「反叛的使者」三個獨立故事章節,但視覺符號及關卡開啟時間,皆以《你的孩子》戲情走向相互搭配。(翻攝自公視官網)
  2. 《KIDZ》雖設計成「惡魔的契約」「記憶謎廊」(如圖)「反叛的使者」三個獨立故事章節,但視覺符號及關卡開啟時間,皆以《你的孩子》戲情走向相互搭配。(翻攝自公視官網)
  3. 《KIDZ》雖設計成「惡魔的契約」「記憶謎廊」「反叛的使者」(如圖)三個獨立故事章節,但視覺符號及關卡開啟時間,皆以《你的孩子》戲情走向相互搭配。(翻攝自公視官網)

《KIDZ》運用不同美術風格,設計「惡魔的契約」「記憶謎廊」「反叛的使者」3個獨立故事章節,進行解謎、密室逃脫、跑酷3套玩法。全媒體專案中心召集人李羏表示:「希望藉此吸引新的群族,看過戲的人,在遊戲中延伸情感;玩遊戲的人因覺得有趣,進而看戲劇,突破既有觀眾的同溫層。」

為此,遊戲要有別戲劇的故事,又要保留相同世界觀,並移植部分劇中代表符號,相互關聯。例如:戲劇單元「孔雀」主角就讀維德中學,遊戲單元「記憶謎廊」場域設定也有維德中學;戲劇單元「貓的孩子」出現的貓咪,在遊戲單元「記憶謎廊」則變身怪物;戲劇單元「媽媽的遙控器」吳慷仁飾演一名神祕男子,遊戲單元「惡魔的契約」中則有西裝男呼應。


更多鏡週刊報導
《你的孩子》登國際平台 臉書點閱破140萬次
利用新平台講新故事 公視這樣做
電視觀眾流失 公視靠這招吸引目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