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老仙還能怎麼樣,畫個圈圈讓人家鑽唄!

不過《印度時報》的觀點倒是比較新穎,它認為印度這次借國慶日之機邀請東盟十國領導人參加印度的閱兵式,其目的是「代替中國」!

閱個兵就能代替中國了呀?!如此容易的話,世界各國什麼事都可以不用干,日日演馬戲,天天閱兵就完了嘛!大家輪著當世界老大,何樂不為?

言歸正傳,印度想借閱兵超越中國,這還真是個嚴肅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閱兵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集中展示,美國人手癢了可以出去打一仗,找顆軟柿子捏一下。別的國家沒那麼多錢,只能是借著閱兵秀秀肌肉,顯示自己還是有力量的。

上次印度閱兵,莫迪邀請了奧巴馬。躲在厚厚的防彈玻璃牆後邊過了一把馬戲癮。(不知道那玻璃是美國進口呢,還是made in CHINA?)

這一次輪到東盟十國領導人看馬戲,搞不清還會不會有防彈玻璃的待遇。

《印度時報》說「印度想通過此次峰會來展示,自己可以取代區域內的壓倒性力量——中國。」

印度想取代中國,它首先需要發展經濟。東盟國家也想發展經濟,看起來目標一致,可惜的是二者在經濟上卻是競爭對手,是冤家。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印度經濟問題的根子在於其工業的羸弱,而莫迪總理「印度製造」的口號喊了幾年印度工業也沒懷孕,很是煩惱。以印度的人口規模和人口素質,他們未來唯一有希望發展的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東盟國家呢,除了新加坡和汶萊,其它8個國家都在卯足了勁地發展低端製造業,希望能在初級工業化的道路上盡量走得遠一點。而東盟國家工業化的進程是離不開中國的,他們個個都眼巴巴地盼著我們向他們提供資金、技術、市場和訂單。這印度一邊想搶東盟國家工人的飯碗,一邊又想拉著東盟一起來對付他們的金主和客戶,這種腦洞開的可真是不一般!

印度能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成為中國的替代者嗎?可能性為零。

軍事呢?

現代戰爭打的是什麼?是武器嗎?不是。現代戰爭打的是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如果一個國家自己的工業能力不行,飛機大炮靠買,軍艦潛艇靠買,甚至槍支彈藥都要靠進口,外匯儲備又不多,一旦打起仗來怎麼辦?並不是說你敢於吹牛,你的摩托車多裝的人多就能打贏現代戰爭的。

所以在軍事上印度想要跟我們一爭高下,可能性也為零。

當然啦,莫迪總理並不這麼看。

東盟十國不鑽他的圈圈,他自己鑽,並且感覺良好,樂此不疲。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看有態度的時政點評,請關注我吧!)


1、印度國慶閱兵是慣例,各種花樣雜耍節目也是慣例,還有一個慣例,就是邀請一個外國領導人作為主賓。大家可以看一看最近幾年的主賓,2014年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是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2016年是時任法國總統的奧朗德,去年則是沙特王儲薩勒曼。

2、選誰當國慶閱兵的主賓,印度政府要經過長時間討論。一般來說,主賓都來自對印度外交十分關鍵的國家。這一次邀請一個區域組織的成員國領導人集體出席,這還是印度歷史上的首次,從某種程度上,也不得不說,這是印度外交的一個小小勝利。

3、但這更暴露出印度外交的勃勃野心,對東盟的各種拉攏。印度ZEE新聞網就報道認為,莫迪邀請東盟領導人作為主賓出席共和國日閱兵,目光盯著的就是中國,就是想要幫助該地區國家,「應對日益強硬的中國」。

4、東盟也接受了印度的邀請,這也是東盟多元外交的必然結果。對一些東盟國家來說,中國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發展與中國關係是重中之重。但對有些東盟國家來說,卻對中國有著各種抵觸、防範乃至仇視。因此,拉近與印度關係,以此平衡中國影響力,也正中這些國家下懷。

5、所以,在未來印太格局中,是各種力量博弈的格局,大國有美國、中國、日本、印度,還有夾在中間則是東盟10國,其中不乏合縱連橫,也不乏投靠和背叛,可以說,一場驚心動魄的外交大戲正在上演。


印度外交部1月10日正式宣布,為慶祝印度與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25周年,印度總理莫迪將與東盟10國領導人在1月25日舉行紀念性峰會,並邀請東盟10國領導人將作為印度共和國日的主賓,觀看1月26日舉行的閱兵式。

冷戰後,印度一直尋求加大在亞太的存在。自1992年印度總理拉奧提出「東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印度已經深度地融入亞太的發展之中。1996年印度加入東盟地區論壇,2002年開始建立東盟-印度領導人峰會機制,2003年啟動東盟-印度自由貿易區談判(2010年最終啟動)。如今,印度已經是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等機制中的主要成員。印度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量,也由1992年的20億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587億美元。東盟已經成為印度第四大貿易夥伴,佔印度貿易總量的10.2%,而印度也躍升為東盟的第七大貿易夥伴。

正是在雙邊關係迅速發展的背景下, 2014年11月13日印度總理莫迪參加第9次東亞峰會致辭時,正式提出要將印度的「東看」政策轉變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東進的核心是三個C,即商業(Commerce)、聯通(Connectivity)與文化(Culture)。而印度尤為關心的是,同東盟共同發展海洋經濟、加強同東盟國家的海岸監測、提升東盟國家的離岸巡邏能力,以及提升海域感知能力。正是這一訴求,推動印度和新加坡在2017年11月簽署兩國海軍雙邊合作協議,允許印度海軍到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進行後勤補給。

印度的「東進」,得到了東盟國家的歡迎,因為這恰好契合了部分東盟國家引入外部力量的訴求。東盟在當前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同樣倍感焦慮,因此呼喚其他大國的深度參與。自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政策和推行TPP以來,亞太地區架構的「東盟中心」就面臨著解體的可能。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的加劇、南海爭議問題都使東盟內部的團結在逐步削弱,更加上新近美日印澳提出「印太戰略」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都有可能使得東盟在新的地區架構中重要性被消解。

所以,東盟的「玻璃心」遭遇了印度的東進「雄心」,才有了東盟10國領導人集體出席印度閱兵的「盛大場面」。


在亞洲,有這麼一個國家,國內存在著嚴重的種姓制度,一些地方還在實行奴隸制,卻被美國稱為世界最大的民主政體,這就是印度,一個各種行為充滿著令人不解的國家。

這不,印度邀請東盟10國參加自己的閱兵式,其目的主要有三個對象,一是國內民眾,二是中國,三是鄰國。

首先是國內民眾。莫迪上任後,國內民眾對其抱有熱切期待,希望他能快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可印度種族林立,土地私有,腐敗叢生,很多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莫迪取得的僅有一點經濟發展成果,也由於貿然推出廢鈔令而喪失。莫迪任期屆滿,如果不拿出點東西給民眾看,恐怕就無法連任。經濟不行,軍事不行,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不行,那就搞個可以提前準備的閱兵交代一下唄,也算滿足一下民眾的大國自豪感!

其次是中國。中國2015年的9.3閱兵,2017年的一帶一路峰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是何等的光鮮。作為鄰居,作為一個意欲稱霸亞洲的大國,印度卻只能酸溜溜的看著。所以印度也要搞點動靜,吸引一下聚光燈,不能風頭都讓中國搶了。

最後是南亞鄰國。中國的快速發展,造成的吸聚效應越來越強,好多南亞國家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深入。印度也想藉此展示一下肌肉,告訴小夥伴們我還行,我還是南亞霸主。

印度是一個野心與實力極度不匹配的國家,也是一個現代與奴隸並存的國家,總之,大家看到的總是充滿著太多矛盾和不解。


對於印度莫迪而言,在亞洲的地位,東北亞有中國日本這樣的強國存在,而自己所處的地緣政治的影響力充其量只能涉及到東盟國家。這次邀請東盟十國閱兵,無疑是為了炫耀自身武力,以此來擴大其自身在東盟地區的影響力。並藉此次閱兵讓東盟十國覺得印度也是可以依附的對象,無非是想為自身提高一下支持率。

在亞洲,有中國日本這樣的強國,從經濟與軍事實力上都要比印度強,所以印度自身認為作為世界的中立國,其在亞洲的存在感很低,雖然其將印度洋作為自身的內湖,但美國在這一地區軍事力量的存在,不得不讓印度有所忌憚。

印度自身雖然鼓吹其軍事實力如何強大,但至今很多武器依然很難實現自主生產,對於大國來講就如紙糊的老虎一般,所以,雖然印度盲目的自信,但它還不傻,清楚自身的實力。但為了讓其他國家知道自身存在的價值,所以邀請東盟十國參加,一來可以向東盟國家宣誓自身武力的強大,二來確實提高了其自身在亞洲地區的存在感以及影響力。

但無論如何,印度這個所謂的軍事強國,如果在軍事上絕對自信,也不會在現階段舉行閱兵儀式給東盟國家炫耀,這一做法,無疑顯露出印度自身軍事實力的心虛。正所謂,自己缺什麼東西才會不惜一切力量在其朋友圈曬什麼東西。而印度缺的就是這種東西。經濟實力不行,企圖在軍事上顯擺一翻,以此來宣傳印度這個國家的形象。


莫迪上台以後,非常重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國大黨辛格執政時期,印度就推行了東向政策,但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印度在東南亞實際投入的外交資源比較有限,口號喊得響。莫迪上台以後,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口惠而實不至的習慣,在東南亞方向表現得更加積極。緬甸,越南和新加坡都是印度東南亞外交的重點國家,同時印度也非常重視與東盟整體關係的推進,這次閱兵式是印度與東盟互動的一個高點。

印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不僅僅是為了與中國競爭。當然,無可否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印度認為自己正在快速成長為世界大國,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影響力都不會局限在南亞一隅。印度擴展地區影響力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中亞,主要利用印度和中亞的歷史和文化聯繫。一是非洲,主要利用英國殖民時期形成的印度移民社會網路。一是東南亞,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歷史淵源很深,英國殖民時期又得到了加強。相對於中國以經濟為主的東南亞外交,印度是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的。

印度看重東南亞,主要還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中國競爭只是一個因素。即使中印關係不存在一大堆結構性問題,大國競爭地區影響力也是客觀存在的正常現象。中印關係涉及面很廣,不能全用零和思維看待。


印度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國家,同時印度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國家。印度希望通過邀請十國參加他們的閱兵儀式,能夠提升他們在十國以及國際上的聲譽,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大家都知道,印度一直以中國為目標,意欲超過中國。然而印度自己的國家,真實的水平是很難超過中國的,但是他們又不甘心,想在中國的周邊進行搗亂,卻又沒有這種力量,於是他們就想出了許多辦法,想要邀請十國,參加他們的閱兵儀式,也是希望能夠拉動十國,以備不時之需。

事實上,東盟十國與中國的關係,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東盟十國在經濟上是嚴重的依賴於中國,在國防上是相安無事的,所以東盟十國是不可能因為印度的介入而聽其印度的擺布的。所以目的拉攏東盟十國參加閱兵,忘圖挑撥中國和東盟十國的關係為目的,是不可能得成的。

在國際上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而在國內,穆迪想要改革國內經濟,而國內經濟沒有改變,而國際上卻又常常鬧笑話,所以印度是不甘心的,他希望能夠從東盟十國下手,對中國進行挑撥,從而想瓦解中國同東盟十國的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