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棒球大家會馬上想到什麼?是「臺灣的國球」、「紅葉少棒」或著是「王建民」?不管你想到什麼,只要你想加入看棒球的行列,地藏小王都會引你入門!(文/地藏小王


Equipment 

      先從場地及配備說起,要進行棒球比賽,除了棒球之外,球員必須有守備用的手套及打擊時用的球棒;大部份的選手亦使用打擊手套上場打擊,如此能避免虎口在打擊時震傷,並防止球棒從手上滑落;球員身上的服飾則包含膝蓋有特別保護的棒球褲、排汗較迅速的棒球衣、可遮陽的棒球帽、及各種護具。

glove-bat-ball.jpg        

Baseball Field 

    一般棒球場的內野是二分之一個半圓形,而在這二分之一個半圓內又有一個方形,方形的四個頂點分別是一壘、二壘、三壘及本壘,壘包與壘包之間的距離(除二壘到本壘外)是27.43公尺,而投手丘到本壘板的距離是18.44公尺。外野的大小則因球場而異,要知道球場的大小可以看左、中、右全壘打牆上寫的英呎數。球場規格亦會隨著比賽的層級做調整,例如青少棒的投手到本壘板的距離只有14.02公尺、壘包之間則是18.29公尺。另外,全壘打的距離也有很大不同,像少棒是60.96公尺、青少棒是91~107公尺、成棒以上則是99~122公尺。

field.jpg  

Offence & Deffence     

     棒球比賽中,一隊最少要有九位球員,每個球員都要負責守備與打擊的工作。守備方面一共有九個站位,分別是投手丘上的投手,本壘板後方的捕手、一壘附近的一壘手、二壘附近的二壘手、三壘附近的三壘手、二三壘之間的遊擊手、左外野的左外野手、中外野的中外野手、右外野的右外野手。除了投手跟捕手有較固定的站位外,其它野手必須依照比賽進行的狀況調整站位,以利接補對手擊出的球或接獲隊友的傳球。當中最特別的是遊擊手,推測應該是當初發明棒球時使用右手的人較多,因此才會在常擊出球的方向多設置一位防守球員;而今雖然左手打擊球員已經很多,但防守方仍可以將整個防守的佈陣往右移,避免一二壘間大空隙的產生。打擊時,則有一到九棒九個打序,打擊順序可以依球隊喜好及戰術考量決定,一般來說腳程快、選球比較有耐心的球員會擺在第一棒、短打推進能力較強的球員會擺在第二棒、第三棒是有長打能力且打擊率或上壘率較佳的球員、第四棒則通常是球隊中長打破壞力最強的球員、第五棒也是會使用有長打能力的選手。


Getting Outs   

      棒球比賽採累積得分制,每一局可分為上、下兩個半局,客場球隊先攻,主場球隊先守,一個半局有三個出局數,出局的方式包含三振(strike-out)、滾地球出局(grounded out)、飛球接殺(fly out)、高飛球接殺(pop out)、平飛球接殺(line out)等。三振是指打擊者面對投手投球時,在第三個好球進壘時沒有出棒或揮棒落空/擦棒被捕/觸擊失敗,或兩好球後追打壞球揮棒落空所造成的;滾地球出局是指打者將球擊成內野的滾地球,防守方野手接球後,在打者沒跑到一壘前將球傳到一壘,讓其他防守球員接球完成踩一壘壘包的動作(封殺)/用持球的手碰觸跑壘員的身體任一部分(刺殺);飛球接殺是指打者擊出的球,在未落地之前被防守方球員直接接獲;高飛球接殺指的是直上直下被接獲的飛球,球的飛行距離很短但高度很高;平飛球接殺指的是比較強勁且沒有什麼角度被的飛球。上述的是美國的說法,在臺灣一般只會用三振、封殺/刺殺(混用)跟接殺來分別。

      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出局的方式又多了force out(中文習慣稱之封殺),主要的兩種狀況為:1.跑者在滾地球出現時被迫往下一個壘包推進,但防守者已經將球傳到跑者需推進的壘包並由野手完成封殺的動作。2.跑者在飛球擊出時判斷錯誤,在接殺前,腳就離開原本佔據的壘包,此時防守者若將球傳回跑者原先的壘包,在跑者回壘前先踩到壘,則跑者亦會被封殺出局(在棒球紀錄上為雙殺守備)。

Scoring     

     棒球比賽中的得分靠的是回到本壘的跑壘者,攻擊方打者打出的球在滾飛球出局都沒成立的情況下,即獲得上壘的機會(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打者在擊出球後便成為跑者,在判斷防守者需要處理球的時間後,跑者可以盡量地往下一個壘包推進(若壘上本來就有跑壘者,壘上的跑壘者亦在活球的情況下伺機往下一個壘包推進),當一位跑壘員踩回本壘板時,進攻方球隊便獲得一分。上壘的方式除了擊出球外,在獲得第三個好球數之前若先獲得四個壞球,或者被投手投出的球打中身體,打者都可以獲得保送上壘。


Calling Strike/Ball   

      棒球比賽中最常看到的便是好球/壞球,當投手投出的球進到捕手手套時,裁判若高舉右手喊「strike!」,代表剛剛進壘的就是一顆好球;反之若裁判聞風不動或是用手比一下外側/內側/上面/下面,則是一顆壞球(比的地方代表偏離好球帶的位置)。球經過本壘板上空時,若是介於本壘板的左右兩側之間,並且在打者膝蓋下方到肩部上方(胸部附近)之間的位置,通常會被判定為一顆好球。 

打擊.jpg    

Inning

     不同層級的比賽有不同的局數規定,像少棒是六局、青少棒是七局、成棒或職業球賽則是九局,比賽結束時分數多的一方獲勝;若最後一局上半結束,後攻的球隊領先,則比賽將不進行最後的下半局。在不同層級的比賽中都有提前結束比賽的分數規則,例如成棒的國際比賽是打滿五局差距十五分以上、打滿七局差距十分以上,便不再進行後面的局數。
      

Conclusion

      這篇文章是給想開始看棒球比賽(如王建民)的朋友,希望這些朋友看了能對棒球比賽有一些瞭解。要把棒球比賽完整介紹其實蠻困難的,因此有任何棒球問題的朋友都可以問地藏小王,小王會盡所能回答。


版權所有 轉文及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