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一個“世界之最”,打破了馬航殘骸的謠言

馬航MH370客機的殘骸?

嫦娥四號任務圓滿結束、火星計劃即將開啓、殲-20或將出現雙座版、首艘國產航母有望服役……儘管2019年纔剛剛過了16天,但中國在多個領域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顯然,中國的發展從未止步,又一個“世界之最”亮相。

那一架載有239人的馬航MH370失事至今,就有衆多謎團圍繞在它身邊,儘管之前馬來西亞交通部長表示,在非洲坦桑尼亞海灘發現的大塊飛機碎片,證明是馬航MH370客機殘骸之一,但這架飛機至今依舊“去向不明”,但近年來各種關於找到馬航殘骸的消息層出不窮。而我國這個“世界之最”,就曾打破了馬航殘骸的謠言。

衆所周知,我們可以利用望遠鏡看到遙遠的地空,甚至是浩瀚的星空,簡單來說就像葫蘆娃一樣,使我們彷彿安裝了“千里眼”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大型光學望遠鏡稱作“千里眼”,那麼主反射鏡就是這個“千里眼”的核心——“角膜”。隨着技術水平的不斷增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舸,和他的團隊克服一系列難題,成功研製出世界最大口徑的碳化硅反射鏡坯。

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一個“世界之最”,打破了馬航殘骸的謠言

4.03米世界最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

這就要提到之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直徑4.03米口徑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鏡。要想實現工程化的應用,必須達到並保持極高面形精度,這就依賴於反射鏡的“角膜”——碳化硅反射鏡坯。要知道,用4米口徑的光學儀器探測相同事物,不僅清晰度更好,就算把照片放大也可以看到很多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同樣被少數西方國家掌握,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團隊足足耗時16年,經歷數百次實驗與驗證,從1米、2米…到4米,圍繞着“大口徑”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加工,如今全部核心技術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一個“世界之最”,打破了馬航殘骸的謠言

第一顆高分辨率商用衛星“吉林一號”

上面說到了闢謠馬航殘骸,就是如今我國不僅完成了大口徑碳化硅發射井的工藝研製,同時所研究的碳化硅陶瓷也應用在了多個型號任務中,例如“吉林一號”。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高分辨率商用衛星,由於採用了碳化硅陶瓷,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發射效率。當初有謠言說柬埔寨出現馬航MH370殘骸的時候,長光衛星“吉林一號”就前去探索,並未發現殘骸。打破此謠言是“吉林一號”的功勞。

誠然,過去我國的技術實力與西方差了一大截,而且在研發道路上受盡了封鎖。儘管一直以來我國都在很低調的走自主研發道路,但顯然這幾年時間裏,無論是光學材料領域,還是軍事技術領域,我國一直想要隱藏的實力卻總在不經意間“暴露”出來,就像“嫦娥奔月”、“吉林一號”發回的清晰圖片一樣。(叮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