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有可能是拿起那把槍的恐怖分子——楊德昌

來自專欄小眾電影推薦

想過用很多方式來介紹楊德昌,覺得朋友圈的形式最貼近生活,因為他的電影就是透徹的生活。在他的電影裏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內心思維。他就像個睿智的老人通過這些人物間的關係和閑言碎語來給你講訴這個時代的人性和社會本質。他是我內心覺得最好的中國導演,也許只有再長大一點有更多閱歷才能真正理解楊德昌的電影。

1982 年

28 8月 《光陰的故事》是臺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由楊德昌 、 柯一正 、陶德辰 、張毅四位導演共同完成的,分別拍攝童年(小龍頭)、少年(指望)、青年(跳蛙)、成年(報上名來)四個階段的人生故事。

楊德昌憑藉少年(指望)的部分,一鳴驚人開始臺灣新電影的電影的創作。細膩的情感描寫出「少年」的人生階段,13歲少女伴著單戀成長和對未來的指望。

「我一直急著想學會騎車,我以為學會以後,愛去哪裡就去哪裡,現在會騎了又不知道要去哪裡了」。

1983 年

01 2月 《海灘的一天》榮獲第28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

影片兩個女人咖啡店的對話交代出臺灣70年代社會面貌的飛速變化,通過中產階級的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方面鋪墊出女性獨立意識的蘇醒。複雜的敘事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都是臺灣電影前所未有的創舉,也奠定了楊德昌之後作品風格的基調。

面對婚姻的危機佳莉說:

我們讀過那麼多書,小時候一關一關的考試,為什麼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樣去面對這麼重要的難題。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總是兩個人結婚以後,都是圓滿大結局。大結局以後呢?沒有人教過我們,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練習的機會。

憂鬱成病的哥哥說:

「我想,這一定是下午兩點多的陽光吧,它讓我不覺得這是冬天,反而像極了陽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聽到鳥叫的聲音,世界似乎又在我身邊蘇醒過來。我渴望重新認識我周圍的一切。這是多麼強烈的矛盾,周圍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臟卻仍然那麼熱烈地跳動著。到底是哪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它在這冰冷的世界裡,還這麼賣力地工作著?不過我已經夠幸福了,不是嗎?能擁有這麼渺小的生命這麼久,已經是值得慶幸的奇蹟了。

事業不順

佳莉從小到大生活安逸 、單調,雖有大膽閃婚的經歷,婚後卻辭職在家。她人生最大的困難就是丈夫的情感問題。人生經驗少的可憐,智慧和成熟也沒有隨著她的年齡增長。

丈夫在這個極速發展的臺灣社會中迷失自己被淘汰,而佳莉面對婚姻的危機、親情的離去,事業的不順,結尾丈夫是否已死對她來說已經不再重要。從海灘的這一天起她也由一個靦腆的女孩成長為一個獨立成熟的女性。

1985年

25 1月 《青梅竹馬》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

作為臺灣80年代社會背景的延續,這部電影是楊德昌的第二部長片。由侯孝賢和蔡琴主演,相對其他幾部長片,本片敘事結構顯得較為平淡,讓人感受憂鬱與都市中的疏離感。與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倒是有種殊途同歸的感覺。侯孝賢對於這個角色的塑造與他自己的電影風格有些相似,讓觀眾很難有代入感卻也能讓自己感同身受。

1986年

19 12月 《恐怖分子》獲第2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電影片尾,砰然一聲槍響後,李立中頭倚澡池,鮮血流淌。這種悲劇式的恐懼至今留在我腦海。本片仍然是楊德昌對城市生活的懷疑和思考,只是更加的犀利悲觀。之前疏離冰冷的人際關係發展到現在的《恐怖分子》恐怖悲觀的軟道德,讓人感覺更加的絕望和無助。電影雙重結尾是李力中的絕望滅亡?還是這一切都只是鬱芬的小說?無論哪個都是悲劇。

我每天躲在那個小房間裡面,為的就是要逃避那些毫無變化的重複。

這些你明白嗎?

你不明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不同,這就是為什麼。

你我都有可能是拿起那把槍的恐怖分子。

1989年

楊德昌成立「楊德昌電影」獨立製片公司

1991年

27 7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獲第二十八屆臺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並獲最佳導演提名。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作為「楊德昌電影」第一部獨立製片出品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宏偉敘事長達4個小時。60年代的臺灣社會政治下,父輩們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他們只能默默過活。小四在這樣的影響下成長,步入青春。這種衝破禁錮的青春躁動在這個體制下越發苦悶和孤獨。他們打羣架、泡冰室、聽貓王、玩世不恭的樣子。

小四一刀又一刀捅向小明時,彷彿在向自己悲壯的青春告別。等待他的是殘酷的現實社會。在現實裏我們管他叫衝動、在青春裏我們管他叫躁動、在時代裏我們管他叫殺人。

1992年

楊德昌又憑藉該片獲得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4 年

12 9月《獨立時代》獲第31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

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各懷心事,在感情糾葛和利益衝突中過活,看似躊躇滿志,其實迷茫又無措。影片深刻的揭露都市社會中的虛假和孤獨。

「感情是一種廉價的藉口,裝的比真的還像。」這個社會沒有人在乎真相,甚至自己也是。如果自己在乎,那也不過是想拿來證明自己真實的活著。

1996 年

07 12月《麻將》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弗雷德·堡爾獎-榮譽提及獎、 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他該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你只要很有信心的告訴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會感激你。

你知道為什麼麼?

因為每個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還要怪自己。他們寧願到時候罵別人騙了他們,也不願意來怪自己。

————

臺北商業社會的極速發展,每個人都忙於物質的追求,卻疏於精神的寄託。人與人之間充滿著情感欺騙和物質詐騙。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都在等著別人告訴他怎麼做。

這年頭出人頭地就要動腦筋,不能動感情,感情一動腦筋就動不了。所以你想要害別人,你就害別人動感情,你不要覺得這個道德不道德,說不定哪天他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會這樣去害別人,說不定害得就是我和你。

————

這個世界上不是騙子就是傻子,當傻子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會去變成騙子,當騙子受到別人的欺騙會明白自己不過是個傻子。

2000年

14 5月 《一一》獲得3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殊榮、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該片為楊德昌最後一部電影作品,電影通過臺北的一家人來道盡了人的一生。少年的洋洋、青年的婷婷、敏敏和南俊是成年、婆婆是老年,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在過下一個階段的人生。從婚禮開始,到滿月酒,最後葬禮結束。

婷婷最終沒有和男生走在一起,等他長大了,他也會像父親那樣回顧以前的初戀情人,而她也會明白,這一切推倒重來還是沒有生命不同,也沒有那個必要。

葬禮上洋洋給婆婆讀了一段話,婆婆的離去家裡的每個人似乎都在走下一個人生階段,連洋洋也覺得自己老了。

2001年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法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7年

21 4月 楊德昌導演在這天停止了他的電影人生。

同年獲得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年度電影人獎 。

2018年

06 10月 希望還有人記得中國有個導演叫楊德昌

-- End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