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擺在了人類的面前,那就是尋找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爲什麼要尋找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呢?一個原因是爲了探索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另一個原因就是爲了人類的未來,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

可能很多人覺得,人類永遠生活在地球不就好了,爲什麼要去外星球居住?其實這並不是人類可以選擇的,我們也期望人類可以永遠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實際的情況卻告訴我們,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其中的原因,一個是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科技給人類文明帶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工業廢氣,廢水的排放正在不斷破壞地球的環境,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氣溫不斷升高也在日益加劇。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距地球6光年,是一個寒冷的世界


除了地球環境越來越差,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資源也在快速消耗,人類的生存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源,可是地球的資源是都是幾十年來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用完就沒有了。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加劇了資源的消耗,地球上的資源也維持不了人類文明很長時間的發展了。

所以,人類的未來必然要走出星空,去開採太空資源,而人類對地球的各種破壞,也讓地球越來越不適應人類的生存。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生前也曾警示人類: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可能也就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必須要移民到外星球。

想要移民外星球,那首先需要找到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太陽系除了地球沒有第二個天然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想要尋找第二地球只能把目光放在太陽系外。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距地球6光年,是一個寒冷的世界


銀河系直徑達20萬光年,有着數千億顆恆星,對應的星系自然也有千億以上,每一個星系裏都會有數量不等的和行星存在,自然也會有類地行星的存在。因此,銀河系並不缺乏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可是以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離地球太遠的地方,未來很長時間一段內,我們是沒有辦法到達的。

所以,科學家尋找第二地球的目標只能放在離太陽系比較近的恆星系,而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是比領星,距地球約4.5光年,是一個三星系統。再往外就是距離地球6光年的巴納德星,它和太陽系一樣,也是一個單星系統。

科學家在比領星系統發現了行星,那麼這個巴納德星系統是否也有行星存在呢?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對這個星系進行觀測和尋找,終於在去年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它的質量約爲地球的3.2倍,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距地球6光年,是一個寒冷的世界


新發現的這顆行星被命名爲“巴納德b”,公轉週期大約233天,按照這個週期,那麼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它主恆星的距離應該很遠,事實也的確如此,它距離主恆星巴納德星的距離只有太陽和地球距球的40%,相當於水星距離太陽的距離。

如此近的距離,難道這顆超級地球的溫度很高嗎?事實上完全不是,由於巴納德星本身是一顆紅矮星,溫度較低,質量較小,站在超級地球上看它是比較昏暗的,所以它能夠接收到的恆星能量僅相當於地球所受太陽能量的2%。

如此少的能量輻射讓這顆星球成爲一個寒冷而昏暗的世界,表面溫度只有-170℃,這樣的溫度不適合人類的生存。雖然這顆超級地球是一個寒冷昏暗的世界,表面溫度太低不適合生存的生存,但是科學家認爲,這顆星球可能擁有一個巨大的、由鐵和鎳組成的地核,也可能有地熱活動。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距地球6光年,是一個寒冷的世界


如果這顆超級地球有地熱活動,那可能就要推翻過去對它不可能會有生命存在的判斷。科學家稱:地熱加熱可使地表之下變爲‘生命區’,類似於南極洲的地下湖泊。我們注意到,木星的冰凍衛星木衛二的表面溫度與巴納德星b相似,但由於潮汐加熱,木衛二冰凍的表面下可能存在液態海洋。”

不過,目前科學家對它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觀測和研究,更好地瞭解它的大氣,表面情況和地熱情況。有可能在我們看來不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上,反而會誕生生命。宇宙就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地方,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关文章